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1922—1988)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最重要的研究建筑、设计与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理论家与评论家。195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布法罗州立大学设计研究系主任、加州大学(圣克鲁兹)艺术史系教授、纽约大学美术学院建筑史教授。《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着重研究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建筑与设计,重点考察现代主义的兴起、传播与变革,无论是在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上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迅速成为西方设计史、建筑史学科研究的一座里程碑,成为研究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一部经典。雷纳·班纳姆一生著述众多,《机械时代的理论与设计》虽然是他的本专著,但却始终是他学术价值与影响力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史课程的文本,并普遍认为是论述现代建筑运动的著作之一。
本书前两章是对现代建筑运动之前的“功能—形式”范式的梳理。接下来,作者对德语地区现代主义时期所探讨的“使用目的”与“功能”、“实用性”、“客观性”与“功能主义”等进行了比较研究;解读了狭隘“功能主义”的虚构和泛滥以及“功能”概念的任意诠释和延伸。最后,基于“内容计划”,从“功能—空间”角度,作者对建筑中的设定内容及具体活动与空间组织、实用目的与空间美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作者在书中向读者讲述了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变迁及其背后的传奇故事。透过每一张老照片,读者会对外滩产生更深的理解,与照片中的人物形成共鸣;书中的新照片又能让读者感受到外滩的百年巨变。这本书将使那些初识外滩的读者更懂得外滩存在的意义。
《中华遗产·乡土建筑》丛书,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三位教授带领清华师生,近二十年调查、研究和保护乡土古村落与古建筑的成果。 本丛书于2007年推出了八本,分别为《丁村》《梅县三村》《郭洞村》《西华片民居与安贞堡》《蔚县古堡》《十里铺》《楼下村》《俞源村》;现在又推出四本,分别为《婺源》《楠溪江中游》《关麓村》《诸葛村》。 本丛书内容通俗易懂,可做传统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读本,又可跟着调查者的脚步、带着独特的眼光来赏鉴这些古朴美丽的村庄,它们有些已经消失,有些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