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观察城市历史变化的一个独特的参照,又是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关联紧密的元素。本书以大量手资料,通过地名变化背后的历史背景,观察上海城市发展变迁。包括租界的拓展、产业的发展、市政的发展、都市娱乐业的更替、道路命名方式的由来。
《漳州古城保护与开发研究》从可持续发展、文化生态学、有机更新三个理论维度对古城进行研究剖析,结合巴黎、京都、苏州、丽江、平遥等国内外五个古城保护与开发成功案例,在对漳州古城历史、山川形胜、文化价值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漳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工作应按照 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 的思路开展。从论证目标、整体保护、分类引导、功能布局、文化挖掘、风貌维护六个方面入手,实施古城保护与开发策略;从技术、法制、机制、社会、经济五个方面入手,构建了完整的古城保护与开发保障体系。
历史和传统就是我们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 (费孝通)19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原真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原真性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原则之一,它是定义、评估和监督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新华书店总店旗舰店】 既有建筑加层技术与政策研究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787112153336 作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著作 原价 ¥28.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06-01
本书分析了在城市发展进入存量优化的新型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中所实施的遗址保护规划项目的得失问题。以西安及其城市中的三个大遗址片区(曲江遗址片区、唐大明宫遗址片区、汉长安城遗址片区)为例,通过量化研究的
。。。
。。。
。。。
。。。
中国大多数城市中的假古董的泛滥,已经分不清真伪了。本书通过保护意义的挖掘、保护误区的例举、实例真伪的分析、保护方法的探讨,试图解答“真伪之问”,让公众建立辨别真伪历史遗产的眼光,正确对待和传承我们的很好历史文化遗存。此外书中记录了拜访相关重量级专家的访谈,并尽量按原意记录整理,同时也忠实地反映出专家们存在着对原真性的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学术上的争论是接近必要的,真理不辩不明。
该书收录了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2014年的毕业设计作品。这是同济大学尝试的一次毕业设计课程,教师并不给出具体的设计题目,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古城的走访,发现问题,自我命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书中回顾了作者带着如何对历史作出回应性的思考,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那段艰难却又闪闪发光的设计之旅。同时,本书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价值,体现了作者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建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
该书收录了同济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2014年的毕业设计作品 祁县古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 。这是同济大学尝试的一次毕业设计课程,教师并不给出具体的设计题目,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古城的走访,发现问题,自我命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依托于晋商经济发展起来的有着上千所传统大院的古城,今朝面临着怎样的景况,而这种乡土城镇原型的出路又在何方?同时,作者也对如何培育具有引领社会与行业发展方向作用的 活力之源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乃至建筑学学生,进行了建筑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反思。
《每天学点舒压减压秘诀》介绍的三个神奇方法:瑜伽,冥想,曼陀罗,通过简单的动作,呼吸的频率以及凝视与涂绘,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内心烦躁,减轻疲劳感,找回身心的自然状态,重塑您的健康与自信!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历史的脚步买入新世纪大门以来,她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正不断向世人绽放她历目前曾具有的魅力和光辉异彩。
本书综合运用建筑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及哲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历史街区市政工程技术的哲学理论、应用理论和工作方法。
。。。
《亚洲城市建筑史》是日本“亚洲城市建筑研究会”的学者多年以来研究成果的积累,有着很浓厚的功底。该书的特点是多层次地展现了亚洲城市、建筑历史的多样性。特别是关注了城市与建筑的密切关系。关于建筑的介绍除了
李宏利博士这本《历史环境的管治——理论创新与模式实证》著作就是针对城市更新发展中的这一重要命题长期深入研究的成果。本书试图通过对于管治理论的借鉴、国外保护历史环境的回顾和太原市实证的研究,回答以下几个
山西古村镇系列丛书--上庄古村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9-05-01出版。 上庄古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部,是晋城市文保单位、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内保存有从明、清至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反映了当时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本书是《山西古村镇系列丛书》的册,分为综述、古村的历史和文化、营建和选址、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建筑装饰艺术等部分介绍上庄古村的建筑和文化历史。是一本集专业知识于通俗语言之中的普及类读物,同时又为古村镇的保护留下了大量文字和测绘资料。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自历史的脚步买入新世纪大门以来,她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正不断向世人绽放她历目前曾具有的魅力和光辉异彩。
本书以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建设的这两个方面为研究对象,并运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都市形态演进中所起的基础性支持作用进行了探讨。以试图在近代上海都市空间演进的市政控制过程和市政设施影响诸方面进行论证,并为今日上海都市空间的发展提供借鉴。 上海开埠之初,英人获得了外滩地区土地租用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强在租借地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和安全感,外滩建筑群也开始不断翻造。到了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上海,外滩建筑群又一次大规模更新,从而造就了一个“摩登上海”的时代。我们今天所见外滩地区都市形态的基本轮廓,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的“摩登l5年”内终形成的。外滩地区的演变历程及其都市形态是如此地高效多样,仪态万方,也使我们不由地对其支撑要素发生疑问:这一都市形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