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是什么?智慧园区做什么?智慧园区怎么做(如何实现)?围绕这几个问题,本书作者在15年以上信息化和智慧园区研究实践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行业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规划、实现和展望三个层面构建了完整的智慧园区建设、管理和应用体系。本书从智慧园区概述出发,论述了智慧园区关键技术和规划方法,探讨了智慧园区的基础资源、开发建设、招商服务、运营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公共服务、园区智慧大脑等各功能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展望了智慧园区未来发展趋势。本书可以为智慧园区学习者、建设者和研究者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
城市更新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城市设计作为塑造和干预城市空间的重要技术手段,早已摆脱了单纯的美学控制功能,走向更加广泛的公共政策范畴。当前我国城市更新制度建设中城市设计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使得城市更新的空间质量、过程效率、多元价值难以得到保障。英国著名学者马修 卡莫纳教授于2017年提出的城市设计治理理论为破解这一局限提供了新思路。 《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英国实践与中国探索》从分析设计质量对于城市更新的价值,以及城市更新中设计思维与规划思维的差异入手,回溯中英城市更新运作环境的演进历程,系统介绍英国城市更新和城市设计治理的基本理论、政策体系,对中英两国城市更新中具有城市设计治理性质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阐释引导工具、激励工具、知识工具等十五种城市
作者山崎 亮通过归纳整理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从事社区设计的约翰 罗斯金、威廉 莫里斯、阿诺尔德 汤因比、奥克塔维亚 希尔、埃比尼泽 霍华德、罗伯特 欧文、托马斯 卡莱尔为代表的早期 社区设计 师的思想,作者从英国的社区设计和社会主义者出发,阐述了自工业革命后在英国发生的历史变化,期间以罗斯金为代表的诸位先驱们如何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社区设计之中,以及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例如山崎亮经营的studio-L等当代社区设计工作室和社区工作者们带来的影响和启发。书籍内容详实脉络清晰,包含大量考证和引据,有志于社区设计工作,对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发展历史作为研究英国社区设计发展的历史的参考文献之一,本书收录的内容对当代的社区设计师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随着城市的全球化竞争,智慧城市已成为城市复兴和发展的重要的新战略驱动力。智慧城市正在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促进新的集体生活形式。这使得智慧城市成为工程师、建筑师、城市设计师、城市规划师和政治家以及很多企业的重要关注点。本书试图将智慧城市与文化问题联系起来,并通过解读其对城市空间和经验的影响来采取真正的批评立场。这种文化和批判的视角尤为重要,因为智慧城市既是一种渗透着乌托邦信仰的理想,也是一种具体的城市转型过程。这本书一开篇就考察了智慧城市赖以建立的技术现实,从使我们能够监测基础设施内发生之事的芯片和传感器到连接个人的智能手机。通过这些技术,城市空间似乎被激活了。这种激活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愿景:一方面是以*有效的方式引导城市的新控制论的野心;另一方面是自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实证研究-城市空间治理政策工具对城市空间增长演变的效用检验。2.1中国特色的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首先分析讨论国内外城市空间治理产生的历史背景、政策工具和实施效用,试从空间规划体系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视角对城市空间增长这一现象进行重新解释和梳理,以国内外*新理论研究动向和成果为基础,并在中国当前 新常态 下的制度环境、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发展总目标的分析框架下,完成了中国城市空间治理基础理论部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增长阶段特征及趋势分析;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体制设计;中国城市空间治理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很多人都对城市区域的设计和重建感兴趣,但人们的关注重点往往集中于建筑形式,而忽略了开放空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海伦?伍利将景观设计领域的广泛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为社会和个人带来的机遇和益处。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了城市开放空间在社会、健康、环境、教育和经济等方面所能提供的益处;第二部分讨论了可供个人或社区日常使用的各种开放空间形式;第三部分则详细介绍了十六个优秀的实践案例,包括伯明翰的维多利亚广场、克罗伊登的雷德格次学校花园,以及贝尔法斯特的斯托蒙特庄园等。
《十年十划》精选天津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建筑分院十年来的十个城市规划项目,如天津文化中心、滨海文化中心、天津热电厂、河西八大里、泰安道五大院,义乌异国风情街、西开教堂等城市设计实践。 以项目为主线,从方案构思、发展、完成等各个方面剖析设计者的思考全过程,对环境、地域、城市、文化、技术等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尝试呈现现代城市设计思想的主要发展趋势,践行 规划、建筑、景观 的全过程一体化设计的思想理念,深刻地认知到继承、传统在现代互联网思维语境下精神意义和社会价值。
《轴线手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从分析古典建筑轴线手法产生、建构的原因入手,挖掘轴线手法的本质特征并将之放在当代社会的各种相关学科中加以审视,从而进一步建立本文的“当代轴线法的概念系统”,然后结合外实力探讨当代轴线手法的使用途径和效果,而这部分是本文的重点。最后,对《轴线手法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轴线设计法进行总体的评价、总结和预测。
崔艳秋编著的《建筑概论(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为非工民建专业教学用书。全书共分八章,包括:房屋建筑识图,民用建筑设计,民用建筑构造,工业建筑设计,单层厂房构造,高层建筑简介,工业化建筑简介,节能建筑等内容。《建筑概论(高等学校规划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土木类非工民建专业学生使用。
小面积空间中有时会为了让所有人都得到满足,而做了很多的隔间,使得原本就很小的空间变得更为零碎,不仅会遮挡阳光,生活也不够舒适。不如适当地拆除隔间,使空间获得释放并合并使用,以维持空间的完整性。同时以公共区和私密区的角度分开思考,适度运用隔间遮蔽卧寝的私密区,而公共区则有效整合使用功能,动线不分散、不凌乱。在房间数目足够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空间比例不适当的情形,例如卧室过大或是空间太小不能作为卧室使用,只能用作储藏室。另外,不当隔间的配置也容易造成畸零空间的产生。此时可通过微调格局,调整隔间位置,让空间尺度获得合理使用,同时消除畸零区域使空间比例更为平衡。在高度许可的情况下,小面积空间通常会选择向上发展出两层以争取更多生活空间,但若是做得太满面积过大,虽可获得较多的使用面积,
这部独特的理论著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事的建筑空间理念论述。布莱恩·劳森用最精炼通俗的语言对这个理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打破了以往许多设计理论家们复杂而抽象的专业术语的禁锢。从前“空间”的价值观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寻求激发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的途径来进行设计:建筑和城市空间被视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的现象;空间亦能容纳、分离、构成、促进、提高甚至褒扬人类的行为。布莱恩·劳森谢匪尔德大学建筑研究学院系主任,曾著有《头脑中的设计》《设计师的思考》等书。
中国传统建筑理论蕴藏在丰富而又分散的古代文献中,文献学在建筑历史研究近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起着或重或轻的作用。因此,梳理建筑史学所需文献的范围、研究状况和利用趋势,也应是建筑史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书以时间为经,文献研究和利用情况为纬,首次按照文献学的研究和利用情况,重新审视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历程,分析造成该学科文献学研究缺失的原因。初步构建了中国建筑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框架,强调了文献学在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基础性价值和作用,并探讨了今后可以继续深入的方向,以助力于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纵深发展。
《翡翠城市:面向中国智慧绿色发展的规划指南》中的理念很简单,但这些理念的执行却需要严格的专业知识和政治意愿。《翡翠城市》应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转折点。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执行每一项关键原则,以及各项原则对于建设城市的作用。这并不是抽象的理论:这本书中有足够的技术深度,城市规划者和市长可以直接采用。
如今关于建筑的文字也大都环绕在那些大东西周围,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大的建筑必然包含了更加多样、庞杂的社会能量的错动和交集。它们有着天生的辐射力,是媒体的宠儿,并且永远吸引着公众的视线。但是,它们并不是建筑的一切。在这个世界里更多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东西——小房子、小细部、小人物、小文献……相比之下,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更为重要。首先,是它们(而不是央视大楼之类的巨物)构成了建筑学学科的基础。其次,它们更为深入且隐秘地关涉到我们生活的多个层面(包括情感与回忆)。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不显现的。 这里的三本书,写作角度各有差别——设计、历史、批评。本册为《不分类的建筑》。
绿房子,斯裔匈籍上海建筑师邬达克后期代表作,上海近代摩登文化的典型代表,1935-1938年修建,22014年完成整体修复。本书邀请同济大学邬达克研究专家华霞虹,偕同规划院专家苏功洲、奚文沁,负责邬达克代表作吴同文故居(绿房子)修复工作的建筑师唐玉恩,共同撰写绿房子的前世今生,意图从历史建筑保护和维护的角度,全面、深入而明白地向读者介绍这幢房子的历史、建筑特点,及其现代价值。中英文双语。
“何为建筑?”自古至今,有关建筑的定义一直被众多建筑大师、专家学者所争论,他们留下了众多的名言警句阐述对建筑的认识。《论建筑》正是一本汇集古今中外众多大师建筑名言的思想集。书中近500句的名言警句视角多样、观点各异,涉及建筑中的形式、功能、秩序、光等最基本问题,或严谨理性、富于哲理,或饱含情感、意蕴深远。该书原著由芬兰建筑大师埃萨·皮罗宁在其近50年的设计生涯中收录而成,多为其与当今众多建筑大师直接对话的结晶,曾出版的英文与芬兰语版广受赞誉,成为西方建筑师的手册。后经重新改编,增补内容、创新形式,形成最终的中英双语版。这是一本积聚力量与启迪的思想集,是当代中国建筑师的明镜,更是广大学生思考的起点或思辨的支点。相信这本浓缩大师睿智的小手册能成为真正的“他山之石”,为广大建筑设计者带来
本书用十章的内容全面讲述了房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从项目策划阶段到设计变更阶段设计管理的全程操作流程制度。这十章的内容包括:章,房地产公司设计管理部的工作内容与要点;第2章,房地产公司项目策划阶段的设计管理;第3章,房地产公司设计招标管理;第4章,房地产公司概念设计管理;第5章,房地产公司方案设计管理;第6章,房地产公司初步设计管理;第7章,房地产公司施工图设计管理;第8章,房地产公司景观设计管理;第9章,房地产公司室内装修设计管理;0章,房地产公司设计变更管理。 本书是广大房地产公司设计管理和工程管理从业人士职业提升的书籍,也适合广大房地产公司中涉及房地产项目设计管理的营销策划、工程、招标采购、成本、财务、审计等相关管理部门的从业人士阅读,还可作为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等相关专业师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