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考宝典:中药学速记(第2版)》为“应考宝典”丛书之一分册,作者依据教学和临床中的要求和教学中的经验,吧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列出思考题,提出复习思路,并作了解题示范以供复习之用;还总结和载录了一些常用的短句以便记忆,吧知识的严谨和学习的趣味性结合起来,是初学者学得轻松,复习者记得更牢固。
“用药如用兵”,非是虚夸,故徐大椿设论用药当与否的重要性。医之用药,犹如将之用兵,善用药者,必先广读诸家本草,再而临床实践应用,反复观察验证,方能真知药性,灼见药效。《本草丛书》重点在于实用,既注重临床应用,权衡法度,又重视学有渊源,了解发展规律,使之掌握历代医药家的用药经验,得以古为今用。《本草丛书:本草问答》是其中一册。
《中药规范化与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对现有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一是中药国际化关键瓶颈与实现路径。由政府部门、知识产权专家、新药注册及新药审评专家、中药国际化联盟企业共同研讨。二是中药现代化规范化关键问题。种质资源、药材种植和养殖、饮片加工和制剂工艺及成药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质控过程中的适用性及检测标准完善等。三是中药及国际药品质量标准。适用于中药特点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评价模式构建,对中药毒性物质的监控,“谱”“效”研究及新思路、新方法,毒效物质界定与研究;各国药典如何与中药药品质量标准接轨等。
《芷园臆草题药/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明·卢复著。原名《读药性题后》。约成书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通过分析类比药物的形态、气味、色质、生长习性、命名等与功用主治的关系,阐释47种常用中药治疗作用产生的机理。尽管所论药味不多,每味药的文字篇幅也很有限,但其对药性的比类分析 传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古代中药药性理论,对后世中药药性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次整理以1938年张惠臣据明原刻本抄本为底本。
《陈修园医学丛书:时方妙用·时方歌括·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系列收录他现存世的16部医学著作,包括《灵素节要浅注》10卷、《金匮要略浅注》10卷、《金匮方歌括》6卷、《伤寒论浅注》6卷,《长沙方歌括》6卷、《医学实在易》8卷,《医学从众录》8卷、《女科要旨》4卷、《神农本草经读》4卷、《医学三字经》4卷、《时方妙用》4卷,《时方歌括)2卷、《景岳薪方砭》4卷、《伤寒真方歌括》6卷、《伤寒医诀串解》6卷、《十药神书》1卷。
《药性提要》作者丹波元简是日本有名汉医学家,著有《素问识》《素问记闻》《难经疏证》《伤寒论辑义》《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脉学辑要》《观聚方要补》等著作,对中医典籍的传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颇有学术价值。元简撰《药性提要》是有感于当时流传本草“辗转附益,纯驳不一”“滥殊”,又失便约。为方便启蒙教学,而汇百家之长,集约诸书,提其要者,“撰为是书,以易于童习。”本书内容简捷,语句通俗,集诸家之长,善总结提炼,与先期历代本草均有传承联系,所载药物性味、功效、主治,与目前教材、药典、中华本草所载绝大多数相通相应,也符合临床实际。
高尔鑫编著的《高尔鑫医学新悟(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分为总叙篇、心脑血管病防治篇、养生篇、肿瘤防治篇、杂病篇、教学研究篇6部分。《高尔鑫医学新悟(中医药畅销书选粹)》是作者临床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后学颇多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