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物质由大量离散的固体颗粒组成,近百年来,在工业和工程领域得到深入研究,提出了大量唯象模型和理论。但是,颗粒固体的强非线性特性和应力应变局部化,跨越固体和流体的类固-液转变行为,颗粒流体的流变性质,颗粒气体的类气-液相变等复杂性质的物理机制还远未得到合理解释。颗粒物质是以接触力为主要作用的多体系统,针对其多尺度结构特征,分析各自尺度的物理机制,建立尺度间的关联,是深入研究颗粒体系复杂物理与力学性质的必然之路。以此为出发点,孙其诚、厚美瑛和金峰等编写的本书汇总了不同尺度上颗粒物质物理与力学研究的成果。 本书可供物理、力学、水利和地质灾害等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参考。
W.M.Kays,M.E.crawford以及B.weigand教授所著《对流传热与传质》是对流传热与传质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根据该书第4版翻译而成。 本版不仅保持了该书叙述推导严谨、分析透彻的一贯风格,而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本书把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使读者对表面摩擦和热、质传递之间以及相应的动量场、热量场和质量浓度场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本书特别强调深刻理解对流传热传质问题物理本质的重要性,并正确理解分析解,包括近似分析解与数值解之间的关系。 全书共分20章。~3章介绍一般性基础理论;第4、5、6章分别介绍层流和湍流边界层微分方程以及边界层积分方程;第7~10章介绍层流内部流动、外部流动的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1~14章介绍相应的湍流动量和热量传递,5、16章分别介绍变物性影响和高速流动传热;7章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药学、临床、环境、食品、免疫和核酸杂交分析和工业分析等领域。在21世纪中必将继续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本书介绍了电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及电化学发光分析的特点;电化学发光基本原理;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类型;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的应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应用实例等。本书既有基本理论,又有实际应用,并侧重于应用,对每一实际应用领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原理及其新进展。 本书可供与电化学发光方面有关的高等院校学生和从事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有关工作的科技人员和分析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是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专业数学教学编写的讲义经整理而成,力求通俗易懂,便于自学,以适应各层次读者的学习需要。 本书共分6章,包括:基础知识、特殊函数、偏微分方程的分类及其定解问题、分离变量法、格林函数法以及保角变换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高年级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在十多年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作一全面介绍。首先回顾了系统方法论的演变过程,介绍了WSR方法论的哲学背景以及物理、事理、人理的含义,同时对WSR方法论的内容、工作过程中的任务及其相关支持工具、基本原则等作了详细描述,还介绍了国际上有关WSR方法论的一些评论和对比。其次介绍了WSR的应用,涵盖了作者在1993 -2004年进行的多个应用项目和外其他研究人员在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咨询方面的一些成果,这些应用因对象系统的不同以及实践人员的背景、文化等不同,在应用中各有创新,丰富了WSR方法论。 本书可作为系统科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及相关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和研究生教学用书,亦可作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人员培训和研究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讲述了高温超导储能原理、技术与应用。内容主要包括:绪论、超导磁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超导磁储能磁体技术、超导磁储能系统中的变流器技术、超导磁储能系统的应用研究,以及飞轮储能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应用超导技术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电工与电力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电力设备研制和生产行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This book emerged from a close collaboration of the authors which started inthe fall of 2000. Early that year one of us (J.S.) had joined the Stanford facultyafter spending nearly 15 years at the 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 and theother (H.C.S.) had just retired from a chair at the ETH Ziirich and e toStanford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之一,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光学的物理和应用、超常材料、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纳米光纤/纳米线光子学及其器件应用、基于光子晶体的微纳光电子器件研究、纳米光学分子检测技术中的无标记传感与拉曼散射等前沿专题。 本书可供光学及物理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与其它传统著作不同,巴塔努尼编著的《对称和凝聚态物理学中的计算方法》首次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物理学中三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对称、凝聚态物理和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本书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群论来研究与对称性有关的实际物理问题,首先介绍了对称性,进而引入群论并详细介绍了群的表示理论、特征标的计算、直积群和空间群等,然后讲解利用群论研究固体的电子性质以及表面动力学特性,此外还包括群论在傅立叶晶体学,准晶和非公度系统中的高级应用。本书包括大量的mathematica示例程序和150多道练习,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概念。本书是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和化学专业的研究生的理想教材。
本书是一部描述天然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特征与裂解方式和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质谱推导与测定的专著。在书首的概论中介绍了六大基本结构裂试,在其后的39章 中描述了天然有机化合物的质谱特征,在第40章中举例介绍了天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质谱推导和测定。本书内容丰富,共讨论了7150个化合物的质谱离子和相对丰度,以供读者查阅对照。本书可供从事一般有机化学、植物及中草药化学、 有机质谙学的科研、生产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以光的波动性为基础来研究和阐述光的各种现象与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光的波动性及传播规律,光的电磁理论基础,平面波、球面波以及光在介质分界面上的传播特性;光波在晶体中的传播规律,晶体波面法线方程和折射率椭球方程,光波在单轴晶体和双轴晶体中的传播特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光的辐射、散射、色散和光吸收的微观机理和宏观表现形式;双光束干涉及干涉仪,双光束干涉的主要类型,光源对干涉条纹的影响和典型干涉仪的原理与方案介绍;多光束干涉原理、方法及应用,介质薄膜理论和特种光学薄膜元件;光的偏振理论、检验方法、偏振光干涉、偏振元件设计和处理偏振的琼斯矩阵法;光的衍射理论、菲涅耳衍射和基尔霍夫衍射理论、衍射问题的处理方法和衍射理论的实际应用。 本教材为信息科学与技术、红外技术、应用光学、光学
这是本系统介绍量子相变理论的专著,其中部分内容也可作研究生教材。本书内容新颖,涉及凝聚态物理学中广泛关注的许多重要问题。本书叙述简明,将理论模型的阐述与实验结果的介绍密切结合。书中着重描写和阐述存在量子相变的一些最简单的相互作用系统的物理性质。全书大部分均忽略了无序效应,而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样一些系统在非零温度下的动力学性质,深入讨论了以非弹性碰撞为主的量子动力学及输运过程。
颜树华的《衍射微光学设计》全面论述了衍射微光学的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基尔霍夫衍射理论、等效介质理论、严格耦合波理论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系统地建立了精细化设计时输入、输出平面的抽样原则。深入探讨了盖师贝格—撒克斯通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和杨—顾算法等在衍射微光学器件中的设计应用。书中精选的设计实例对初步涉足微光学研究的学者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衍射微光学设计》从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两个方面体现出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可供从事微光学研究、微光机电系统集成、光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设计、制作及应用的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
主要内容:1)回顾了上版报告(21世纪的光学和光学工程1999)以来光科学界发生的重大事件。2)预言了由新一轮光学和光学工程研发进步带来的和即将带来的科技机遇。3)评估目前美国和国际当前的光学科技与工程技术现状。4)对在应对国家需求和追求国际竞争力方面要进行的技术提升点进行排序。5)提出了发展光学技术,并保持美国在光学产业方面的国际领导地位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