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学概论》共9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测绘学科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介绍现代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和相应的内容,展望测绘学科的发展及任务。第 2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五大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7章介绍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第8 章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3S”技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测绘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测绘工作的读者对测绘学科及其发展概况、对现代测绘技术的进展及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全面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周建郑主编的《GNSS定位测量(第2版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工学结合规划教材)》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工学结合规划教材,以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情境导人为教学理念。全书共分九个项目,分别是职业岗位分析、GNSS接收机认识和使用、星历预报、单点定位、GNSS静态控制测量、GNSS—RTK控制测量、GNSS—RTK地形和地籍测量、GNSS—RTK施工测量、GNSS网络RTK技术和连续运行参考站,并配有技能实训指导书。 本书主要供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等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教材,还可作为测量工程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或参考书。
《数字化成图:AutoCAD地形图测绘高级开发》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地形图基础知识,野外数据采集,AutoCAD高级开发,菜单编制、命令延伸、基本图形符号库开发,地形图和地籍图自动绘制,三维立体制图等。《数字化成图:AutoCAD地形图测绘高级开发》可作为测绘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工程、物探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采矿工程、城市规划、土木工程、房地产管理、环境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全球定位系统(GPS)已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者结合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从定位原理、测量作业、数据处理等方面对GPS定位技术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全书分2编,共12章,其主要内容为:GPS概况,GPS测量中所涉及的时间系统和坐标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及信号结构,GPS定位中的误差源,距离测量与定位方法,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GPS网及其建立,GPS测量的技术设计,GPS测量的外业,GPS测量中的数据格式,GPS基线解算和GPS网平差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教师可根据专业性质、学时数和学生的层次从中选择所需的内容。本书也可供测绘、交通、石油、地质、水利、农林等部门的相关科研工作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简单空间关系推理和地理空间结构推理的基本方法,并研究了与此密切相关的渐进式地图综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章说明了空间推理、空间抽象和空间认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简述了地图综合的定义与研究进展;第三、四和五章介绍并研究了空间关系表达与推理的方法;第六、七和八章详细讲述了地理空间结构的推理方法或计算方法;第九、十和十一章从研究生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地图自动综合模型与算法、地图自动综合过程的控制策略、地图综合知识的应用方法、地图综合系统的工程设计等已有的研究成果;第十二章研究了人类进行空间抽象的基本规律,以及渐进式地图综合的基础理论;第十三章研究了空间拓扑关系抽象的原理与方法,并总结了在地图综合中空间关系抽象的基本规则;第十四章研究了线状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2版)》是地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次修订,调整了各章节的层次,系统阐述了现代地图学理论、地图学基本知识和地图学新技术的发展。全书贯穿了地图一数字地图的学科体系,使传统地图知识与高技术制图紧密结合,内容满足地理类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工程测量(第2版)》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十二五”工学结合规划教材,涵盖工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业设备安装测量和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工程测量(第2版)》在编写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结合当前的工学结合成果,打破学科体系界限和传统以知识体系编写教材的思路,以知识的应用为目的,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融合大量工程案例、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工艺手段,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 《工程测量(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及测绘类相关专业在校、函授、成人教育以及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种测绘工作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
《遥感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教程》是作者在长期的遥感教学和遥感科研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总结而编写的。既有符合《遥感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课程实验要求的内容和详尽的实验编排,又有接近遥感科研活动实战的技术方法。教材着眼于强化学生的遥感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遥感原理及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教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部分共计23个实验,即遥感图像软件和遥感数据的认识、遥感图像的预处理、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遥感图像的分类、遥感图像的空间建模、遥感图像的判译。每一个实验既独立义前后响应,表现为每一个实验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群,目的性很强;前后实验的组织安排是系统化的,前面实验的输出即为后面实验的输人数据。同时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当今遥感数据、遥感设备、计算机图像处理软
本书讲述常规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常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设计、选点、造标、埋石,全站仪、水准仪结构及其观测操作方法,控制测量计算理论及控制网的外业计算和控制网平差。书中内容注重了与时代的同步。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测绘专业或测绘有关专业学生作控制测量学教材使用,也可供测绘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祁向前主编的《地图学原理》主要介绍关于现代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从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符号、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制图综合理论、地图的应用等内容,几乎包括了现代地图学的内容。本书注重原理的讲述,同时兼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启发式教学和自学。《地图学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建筑、水利、农林、环保、交通、旅游、、生态学、园林等方面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人员参考和自学。
《测绘学概论》共9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测绘学科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介绍现代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和相应的内容,展望测绘学科的发展及任务。第 2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五大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7章介绍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第8 章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3S”技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测绘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测绘工作的读者对测绘学科及其发展概况、对现代测绘技术的进展及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全面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本实践教程是面向21世纪教材《测量学》(卞正富主编)的配套教程。本教程兼顾了传统的测绘方法的训练与现代测绘技术的实践要求,如本教程中大比例尺地形测绘为传统的经纬仪测绘法、地籍测量采用数字地籍测量方法等,本教程适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园艺、林学、土木工程等专业。也可作为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函授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验实习教程使用。
遥感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采集手段及地球观测工具,在对地观测、星际探测等领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已在国土、海洋、气象、环保、水利、测绘、农业、林业等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未来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空间定位等技术的进步和深度融合,高空间、高光谱、高时相遥感数据的愈加普及,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将有更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了推动遥感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普及遥感地学应用基本知识,特筹划编著了《地学遥感应用概论》,为遥感应用普及贡献绵薄之力。《地学遥感应用概论》主要读者为从事地学遥感应用领域的学者、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也可为遥感学习及应用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广义的地学,泛指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土圈所涵盖的研究及应用领域,是对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为研
《测量学(第三版)》在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与内容有关的主要仪器的使用作了较为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测绘科学的新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和测量新技术方法的介绍。《测量学(第三版)》力求说理详明、文字浅显,以方便教师教学和使用者学习。在内容上针对农林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地形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为重点,对距离、角度、高程的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传统方法和数字测图方法、地形图应用以及园林施工测量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测量学(第三版)》附录包括测量学实验、实习内容,使教材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测量学(第三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林学、园林、园艺、资源环境类专业的测量学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工作者学习测量学课程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新编地图学教程(第2版)》是地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本次修订,调整了各章节的层次,系统阐述了现代地图学理论、地图学基本知识和地图学新技术的发展。全书贯穿了地图一数字地图的学科体系,使传统地图知识与高技术制图紧密结合,内容满足地理类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本书是关于卫星导航的入门性科普读物,共有400多个问答题。全书共分为4章,章为引导篇,介绍导航从石器时代到卫星时代的发展历程;第2章为系统篇,介绍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及其组成部分;第3章为技术篇,介绍卫星导航系统是现代新技术的制高点;第4章为应用篇,介绍GPS的应用只受到人们想象力的限制。 本书可供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和社会层面的人士采用,作为卫星导航入门向导,要是能够认真阅读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就可能算是入门了,不妨试试看。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六年多的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国际遥感刊物、地球物理研究、IEEE等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以及《中国科学》和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特别是在地表温度上,作者从高分辨率的ASTER数据、中分辨率的MODIS数据,到低分辨率的被动微波AMSR-E都提出了自己算法(至少有7个算法)。
《GPS定位原理与技术》是全水利水电类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是依据全国水利水电高职教研会和全国测绘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测量专业《GPS定位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完成的。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有:绪论;GPS定位的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GPS定位系统与GPS信号;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定位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GPS定位测量的设计与实施;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GPS实时动态定位原理;GPS接收机的选择和使用;GP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等。 《GPS定位原理与技术》主要供高职高专院校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摄影测量、土地管理、工程地质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以上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面向地图自动综合的空间信息智能处理》是作者在自动制图综合领域科学研究与工程文践的理论总结,是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提炼。从自动制图综合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出发,《面向地图自动综合的空间信息智能处理》系统论述了数字环境下面向地图自动综合的空问信息智能处理的原理与方法。全书共分12章,分别从应用于自动综合的相关学科基础、地图自动综合辅助信息获取、基于知识的自动综合处理模型、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综合处理模型、基于ABTM的自动综合处理模型、基于弹性力学的自动综合位移模型、基于数学形态学和神经元网络的居民地自动综合处理模型、基于圆特性的自动综合处理模型、基于图论的道路网自动综合模型、基于Agent的自动综合过程控制模型等角度对地图自动综合展开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最后以一个作者开发的自动综合系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