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制图基础知识。全书共包括八章:章地图,介绍地图特征、分类和功能;第二章地图学,描述地图学形成发展、体系结构和研究内容;第三章地图制图数学基础,包括空间参考系、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与导航、地图投影知识;第四章地图符号,包括地图类型和功能、地图视觉变量、地图符号设计原则方法地图;第五章地图表示法,包括点、线、面、体要素表示法以及地理信息动态表示法;第六章地图综合,包括地图数据分类分级模型方法、地理数据和视觉效果综合以及人机协同综合方法原理;第七章地图编辑与出版一体化,包括地图编辑设计过程、地图制图工艺流程和地图制图出版一体化技术;第八章地图分析与可视化方法,包括地图目视分析法和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以空间地质体和虚拟树木等复杂对象为目标,系统介绍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三维地质建模方法、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模型处理与三维交互、基于规则的树木三维建模、模型参数计算等。
本书在总结近年来非线性测量平差成果的基础上,用黎曼空间和流形的观点论述了 新的线性和非线性二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分析学基础、线性代数、张量与微分几何的基本概念、概率统计基础知识,基于方向控制的非线性二乘法的常用基本算法、非线性度量理论、非线性二乘平差神经网络方法等。 本书侧重方向控制的非线性平差理论,叙述力求深入浅出。可作为测绘工程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现代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教学参考书,亦可供有关测绘与各类工程专业的教师、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内容简介: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解决诸多空间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是长期从事GIS课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在开展“GIS专业建设与高校课程改革”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全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空间数据基础、空间数据的输入与处理、空间分析、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输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等。 全书以GIS基本理论为主线,结合大量的具体实例,并配备相关数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随书光盘中除了实验数据外,还配有各章的课件,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可作为GIS、地理科学、测绘、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工
《测绘学概论》共9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测绘学科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介绍现代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和相应的内容,展望测绘学科的发展及任务。第 2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五大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7章介绍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第8 章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3S”技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测绘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测绘工作的读者对测绘学科及其发展概况、对现代测绘技术的进展及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全面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测绘学概论》共9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测绘学科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介绍现代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和相应的内容,展望测绘学科的发展及任务。第 2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五大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7章介绍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第8 章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3S”技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测绘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测绘工作的读者对测绘学科及其发展概况、对现代测绘技术的进展及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全面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祁向前主编的《地图学原理》主要介绍关于现代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从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符号、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制图综合理论、地图的应用等内容,几乎包括了现代地图学的内容。本书注重原理的讲述,同时兼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启发式教学和自学。《地图学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土地资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建筑、水利、农林、环保、交通、旅游、、生态学、园林等方面工作的生产、科研、教学人员参考和自学。
《工程测量(第2版)》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十二五”工学结合规划教材,涵盖工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工业设备安装测量和高速铁路施工测量等内容。 《工程测量(第2版)》在编写过程中,注重课程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的改革,结合当前的工学结合成果,打破学科体系界限和传统以知识体系编写教材的思路,以知识的应用为目的,以项目化教学为主线,融合大量工程案例、测绘技术的应用和工艺手段,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培养。 《工程测量(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以及测绘类相关专业在校、函授、成人教育以及企业在职人员培训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各种测绘工作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人员参考。
本书以球面四元三角网层次结构为基础,结合球面Voronoi图的局部稳定性特征,把球面空间和球面实体有机地融合起来,试图构建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球面动态数据模型。重点就球面数字空间的表达模式及其概念数据模型、经纬度坐标与QTM格网地址码的快速转换算法、球面任意实体Voronoi图的动态生成算法、球面空间数据的层次存储结构和动态索引机制等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看应用VC 语言在OpenGL平台上验证了相关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测量学(第三版)》在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与内容有关的主要仪器的使用作了较为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近年来测绘科学的新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和测量新技术方法的介绍。《测量学(第三版)》力求说理详明、文字浅显,以方便教师教学和使用者学习。在内容上针对农林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地形测量和地形图的应用为重点,对距离、角度、高程的测量,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传统方法和数字测图方法、地形图应用以及园林施工测量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测量学(第三版)》附录包括测量学实验、实习内容,使教材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测量学(第三版)》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林学、园林、园艺、资源环境类专业的测量学教材,亦可作为相关专业工作者学习测量学课程的培训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篇规定了工程中连续运行基准站建设中的土建工程、设备工程、质量检查与监理、资料汇交和运行维护等内容;第二篇规定了工程中GNSS大地控制网的布网设计、点位勘选、观测墩建造、观测,以及资料汇交等内容;第三篇规定了工程中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路线布设、水准路线的普查、选(补)埋、水准观测和资料汇交等内容。本规程针对点位建造和观测环节,还规定了建造流程、质量控制、施测方法、精度指标等内容。附录部分是针对正文的细化,并给出了样例。 本书适用于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参考书,可为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和从事测量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黄德全、王炎城编著的这本《数字化测图原理及成图方法》共分为五章。章介绍数字化成图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介绍在地形地籍测量中,如何建立测量控制网;第三章介绍了控制测量后,如何进行测量平差计算;第四章介绍了大比例尺地形地籍测量的准备、野外测量工作的开展及相关测量技术的规范要求;第五章着重介绍了CASS的成图方法、地形图的编辑及矢量图在工程中的应用。所有野外及室内成图工作按照国家测量规范进行。 本书可以作为相关大专院校的专业用书,也可以作为测绘、国土、建设、规划、交通、水利和地球科学等相关行业的培训教材。
《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包含4部分12章内容,具有深入浅出、全面详实、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全书从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视角综合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关系、数据模型和数据建模、空间数据标准和元数据、空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仓库、用户教育和法律问题、空间数据库实施项目管理、空间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系统、完整地探讨了空间数据库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各方面的核心技术,全书结构性好。严谨规范,并给出了作者对空间数据库系统发展趋势的展望,适合高校或研究院所相关IT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城建管理、城市规划、教育和法律等有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或辅助读物,对于与空间信
《控制测量技术》是一部基于工作过程的控制测量技术教材,是为适应当前测绘类专业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而编写的。本书淡化了知识的系统性,以知识点够用为原则,强调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的完整性。全书共分为8章,内容编排顺序基于控制测量的工作过程,章介绍了基本知识点,随后各章节全面介绍了控制测量工作的技术、外业实施、内业计算以及技术总结,其中还包括GPS技术应用于平面控制测量这一内容。 《控制测量技术》可作为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本教材由邹娟茹任主编,刘飞、孙兴华任副主编。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通用教材: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第2版)》的特点是没有烦琐的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突出实用性。主要介绍实习方式、实习手段和实习报告书的填写。通过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通用教材:地形图测绘实习指导(第2版)》可作为非测绘专业《工程测量学》的配套教材。书后附有一份《测量总实习报告书》,可供学生在测量实习中直接使用。学生填写报告书完成后将其装订成册,交实习指导教师评阅。
本书是高等院校非测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17章,至第9章为基础部分,包括绪论、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读法和应用、测设的基本工作;0至7章为各专业根据不同需要的选学部分,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铁路与公路工程测量、管道工程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井下测量、巷道与井筒施工测量、矿图、地表与岩层移动简介。 本书主要适用于采矿工程、矿井建设、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暖通,工程等专业大类或方向使用,也可作为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函授大学、职业大学及自学者的教材,同时亦适合做中专有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ArcGIS开发宝典---从入门到精通》是为适应当前我国ArcGIS应用开发需要而编写的一本面向不同层次的开发指导教程。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cGIS初、中、高级应用开发方法,提供了大量VC++、Delphi、Java、VB、C#、.net开发实例。本书快速入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程分四部分,由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构成。部分介绍准备知识和简单开发,第二、三部分是教程的主体,分别介绍桌面/嵌入式GIS开发和GIS服务开发,第四部分力求全面介绍各种开发手段,并提供实际应用系统的实现实例。四个部分可以视为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的ArcGIS应用开发。
《地籍学》包括六编20章:总论、我国土地产杈制度、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管理现代化及效益分析。《地籍学》的重点是土地产杈制度、土地登记、土地权属调查与确认和地籍管理信息化。 总论主要包括“地籍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以及“地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除此还对港台地区和国外地籍管理制度及其特点作了介绍。 土地产杈制度编着重对土地产杈制度的历史变迁规律和现行土地产杈制度作了分析,并重点对产杈的确定与争执调解作了法律分析。 地籍调查部分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涉及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和变更地籍调查等。 土地登记部分主要包括土地登记概念、性质、对象、类型,三种土地登记制度及我国现行土地登记制度的特点、土地登记的法律依据,初始土地登记、土地权利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