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7个国家专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根据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对各自保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标准化整理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书收集了各类微生物菌种约21000株,它是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开展2年的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全书共分“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古菌”“细菌”“酵母菌”9部分,主要介绍了菌株的学名、来源、分离源、用途和特性、建议的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和每个培养基的详细组成成分,以及按保藏中心名称缩写和菌株号编排的索引。该书适于工业、农业、林业、牧业,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制药、食品、酿造等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利用微生物资源时使用。
本自1988年出版版、1997年出版第2版、2003年出版第3版以来,在我国医学检验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第3版使用已满4年,在此期间国际、医学检验和临床微生物学又有了飞速的发展。为适应、外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在全国高等医药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医学检验专业评审委员会和全体编者的共同努力下,第4版的编写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即将在新学期与广大师生见面。第4版将第3版的书名“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更改为“临床微生物学和检验”,遵循既要承上启下,又要避免重复的原则,增加了一些微生物学总论部分的内容,以适应不同学校、不同体制的教学要求。全书共分4篇、38个章节,前三篇为并列的“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和“临床病毒学”,每篇中分别增加了细菌学总论、真菌学总论和病毒学总论的内容,第四
新疆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据《新疆鸟类名灵》2001年版资料,新疆有野鸟422种,隶属于19目、53科、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有许多特殊物种,如沙雀、雪雀、地鸦、沙鸡、雪鸡等。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鸟类尤其是一些珍稀的鸟类的处境十分困难,个别种类已达极度濒危或灭绝地步。提高和加大对鸟类的保护力度刻不容缓。观鸟活动与环境保护、基层社团组织活动相结合,还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培养广大群众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我们身边的动物。观鸟还是发现新种类的重要途径。观鸟活动开展十年来,新疆每年都能有一些新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佐正。我们的体会是:把观鸟与户外生活结合起来,把观鸟和科研、教育结合起来。这也是本书命名为“观赏与研究”的由来。
本书是一部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331种(2260种及亚种),录属于24目、101科、429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学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亦列出了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特有种鸟类名录进行了认真地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学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
本书首先介绍了微生物的性状和分类、微生物的生理、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以及微生物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基础知识;之后介绍了水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污染,好氧生物处理的原理与应用,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应用,水体富营养化和脱氮除磷技术,水生植物 微生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水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及去除,以及生物修复技术。本书在版的基础上,在提供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前提下,结合前沿技术,编入更多的案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内容实用性更强。本书可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市政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记述的蛙蛇是泛指性和有尾类动物以及蛇、晰蜴鳄类。 全书共收录蛙、有尾类等两栖类动物14科34属50种,蛇、鳄、蜥蜴等爬行类动物14科38属52种,其中多为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种类。以简明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记述各物种的名称、分类地位、保护级别、分布、形态特征和习性等,通过对本书的查阅,可以较快地识别有关物种。该书将为各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濒危物种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很好的参考,本书也可以用于科研、教学以及培训、宣传和科普等方面。
《抗体理论与技术》是(21世纪生物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本书于2005年出版,2009年进行再版。随着当今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需求的日益扩大,现予以再版。第二版在版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实验技术,从而使本书更具可操作性。全书分上、下两篇,共17章,是生物科学领域中一本较全、较新,全面阐述抗原、抗体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的学术著作。上篇共10章,介绍了抗体的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抗原与抗原提呈、抗体的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等基本理论;此外,还介绍了抗体制备的相关技术。下篇重点围绕抗原抗体反应,用7章例证实验介绍了与抗原抗体相关的常用技术,包括免疫酶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化学技术、免疫印迹技术、ELISA技术、抗体封闭技术等,从而使本书更全面和更具可操作性。本书可供生物医学专业研究生、本科生以及从事与抗原抗体研究有
本书的章介绍了工业微生物学实验常用玻璃器皿和常用仪器设备的用途、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附有大量图片。第二章至第八章为本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工业微生物学七大实验技术:工业微生物的显微技术,工业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制片及染色技术,工业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工业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工业微生物生理与发酵试验技术,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工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本书共设置了44个实验,主要为工业微生物学基本技能训练实验,还有部分为大型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本书可作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6年1月出版的《现代工业微生物学教程》(杨汝德主编)的配套实验用书,颇具理工科特色,适合于理工科大学的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适合于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