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哺乳动物分布》次将中国现已查明的兽类500多个种及五种的分布情况,以地图和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每一种动物都其分布图及其对应的文字叙述(中英文对照),对学名、亚种名、分布范围、栖息环境以及在国外的分布简况;少数类群还对其变动情况,等等,都作了面全的阐述。本书类群还对其变动情息环境以及在国外的分布简况;少数类群还对其变动情况,等等,都作了全面的阐述。本书为兽类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人工了系统而切实的最基础的资料,对(1)分析研究中国兽类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2)从分布上检查和发现并解决动物分类学上的问题;(3)跟踪和研究中国兽类分布与变迁;(4)国家研究制定保护与利用兽类资源;(5)有害动物的防治及自然疫源病的研究;(6)古生物及历史生物地理学的研究;(7)国家生物多样性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它是从剑齿象动物群中残存下来的活化石,被视为自然保护的旗舰动物。它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由于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和自身的退化,使它的家庭日渐衰微,为了使其家族繁衍壮大,科研工作者历尽心血,不断探索。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科研人员通过近20年坚苦卓绝的科学研究。终于攻克了大熊猫繁殖领域里的“配种难、受孕难、幼仔存活难”难关,1991年至今已成功繁殖了大熊猫36胎、56仔、成活44仔,创造了大熊猫繁育史上的多项奇迹;为大熊猫的保护和科研作出了突出贡献。 本书对大熊猫的历史与现状、饲养管理、营养供给、发情配种、妊娠分娩、人工育幼、疾病防治、野外放归等方面都做了系统详尽的论述。它对充分发挥圈养大熊猫的繁殖潜力、提高初生幼兽和亚成体的
本书收集了中国生态学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2003年第五届学述研讨会论文36篇,内容涉及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诸方面,包括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微生物多样性和应用微生物生态学等。论文集部分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动态以及微生物生态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本书可供微生物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紧密结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检测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上应用所涉及到的仪器与设备,消毒剂与培养基,无菌、微生物数量、抗生素效价、细菌内毒素、控制菌等检查所要求进行的验证项目和内容(含方法、方案和具体的实操)及验证实验实例,提供了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编写的微生物实验数量统计分析软件程序。 本书内容新颖、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既能供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院校选修课使用,又可作为培养,更可作为微生物检验者的指导书。
本书分为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水处理工艺与过程的微生物学原理及技术应用和水处理微生物实验技术部分。在系统介绍水处理微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微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将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技术与水处理密切地结合起来,同时详细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在水处理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本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仅适用于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生以及市政与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供水厂、污水厂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从事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工作人员参考。
全书共分六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概论及其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临床常见厌氧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实验诊断技术。书末设有附录,收录了常用的厌氧菌和微需菌培养基的配方、常用生化反应,以及临床常见厌氧菌的微需氧菌拉丁学名与中文名称对照表。全书约20余万字,并附有彩图(照片)70余幅,形象地介绍了临床常见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镜下形态和菌落特征等。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描述详实、易懂,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与实验诊断方面的专著,可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检验厌氧菌和微需氧菌的工具书,也可作为临床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和研究人员等诊治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感染时的参考书。
本书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发行、主要内容分为概述和分述2部分。概述部分综述了猛禽的类群和形态特征、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性、迁徒、演化历史、野外识别,以及猛禽与人类文化、人类对猛禽的影响、猛禽的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分述中对我国所产的92种猛禽分别进行了论述,每种包括形态特点、亚种分化、地理分布、栖息环境、生态习性、繁殖资料、生存现状等内容。书后还附有我国濒危和受保护的猛禽名录、我国猛禽分布总表,以及参考文献及索引。 本书采用了100多幅我国猛禽的精美照片,充分展现了它们雄健优美的体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习性。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大多是从图片中得到的。好的照片能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野生动物,从而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爱心。本书采用的照片都是我国的鸟类学工作者、摄影家和爱好者拍摄的,许多都是我国
本图鉴主要依据作者多年野外和室内的研究积累,并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共分为绪论和各论两部分:绪论包括四川省自然概况、两栖动物研究简况、区系特征、物种生态类型、资源和保护、两栖动物概述、分类学术语和量度;还有纲、目、科、属、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及各阶.00成体、蝌蚪、卵群检索表。各论共记载四川省的两栖动物已知的111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每个种都有成体外形彩绘图,文字叙述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地理分布。书内共有各类图片651幅,其中彩绘图254幅,彩色照片261幅,墨线图136幅。绝大多数彩绘图是依据模式、地模或四川的实物标本绘制而成的。文后还附有四川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表、国家及四川省野生两栖动物保护名录、中文索引;拉丁学名索引。本图鉴是部全面系统记述四川省两栖类的彩色图鉴,书内多数种的成体有
本书紧密结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检测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上应用所涉及到的仪器与设备,消毒剂与培养基,无菌、微生物数量、抗生素效价、细菌内毒素、控制菌等检查所要求进行的验证项目和内容(含方法、方案和具体的实操)及验证实验实例,提供了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编写的微生物实验数量统计分析软件程序。 本书内容新颖、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既能供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院校选修课使用,又可作为培养,更可作为微生物检验者的指导书。
本书是7个国家专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根据微生物菌种资源共性描述规范,对各自保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标准化整理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该书收集了各类微生物菌种约21000株,它是微生物菌种资源平台建设项目开展2年的阶段性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全书共分“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古菌”“细菌”“酵母菌”9部分,主要介绍了菌株的学名、来源、分离源、用途和特性、建议的培养基和培养温度和每个培养基的详细组成成分,以及按保藏中心名称缩写和菌株号编排的索引。该书适于工业、农业、林业、牧业,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制药、食品、酿造等科研、教育、生产单位利用微生物资源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