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编写着重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介绍,力求反映外鸟类科学的新进展以及与保护、利用有关的实践经验。全书分为4编,即鸟类的形态与功能,鸟类的起源、进化与分类,鸟类的生态生物学以及鸟类学212作方法。这个体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并重,注意对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也能从工作方法方面反映当前的进展和热点,这在已有的国外《鸟类学》教科书中尚未见到,是一个新的尝试。要达到上述目标有很大难度,不能仅靠参阅已有的教材,还必须大量查阅文献,而且是从事过有关领域研究.才能做到精选内容。此外,一本好的教科书应力求反映出我国鸟类学家的研究成果,让年轻读者知道我国鸟类学研究领域的现状,以便筹划未来,同时也让国外同行更好地了解中国。本书邀请的一些编写者侯连海、李福来、张晓爱、陆健健、毕宁等先生,都是长期从事有关领
本书编撰一套适合中国环保志愿者使用的,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指导手册,解决志愿者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问题,规范志愿者监测底栖动物的方法和流程。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吸引更多的群众亲身参与水环境保护,又能加强公众与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推进上海市河道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工作。本书主要内容包含监测方案制定、采样方法和流程、采样仪器和设备日常保养、资料查询方法、采样点的空间定位方法、生物样品处理方法、物种简单鉴定方法、数据记录与处理、采样点环境评估方法、水质生物学评价方法与指数、常规水质指标测定方法、数据管理与交流、志愿者培训计划、安全保障措施等。
广西是我国洞穴鱼类种类最多的省区。作者历时20多年对广西洞穴进行标本采集,整理出广西洞穴鱼类共4科11属61种(盲鱼20种;新种11种)。广西洞穴鱼类组成以条鳅科和鲤科鱼类为主,其中鲤科金线鲃属鱼类种类最多。在《广西洞穴鱼类》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实地调查了所有物种的采集地,并获取了原始生态资料,进行活体和浸制标本的照片拍摄、形态测量及物种描述。整理了广西洞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地区、种群现状等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资源保护建议。《广西洞穴鱼类》可供鱼类学、环境保护和渔业工作者、鱼类爱好者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