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技术》由龙志强、李迅、李晓龙等编著,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在介绍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概念的基础上,针对3种典型的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控制器局域网(CAN)、1553B总线和工业以太网进行论述分析,重点介绍每类总线的技术协议、控制器芯片及其应用实例,分析控制网络的实时性问题,对网络化的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作者的科研实践经历,详细论述了以上现场总线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书中给出的相关原理图和程序可供读者应用时参考,并已经过实践验证。每章配有习题,以指导读者深入地进行学习。 《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技术》不仅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自动化及其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教材,以及相关专业的控制类研究生教材。
本书共分7章,章主要介绍机房的应用条件及UPS发展情况,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介绍与UPS相关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第四章是关于UPS和配套产品一些模糊概念的讨论,第五章是关于对UPS技术和电路一些误解的讨论,第六章介绍机房供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的选择,第七章是UPS 故障案例分析。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对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许多模糊概念给予了澄清,使读者容易接受。本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可使初学者感到易于理解,对多年从事UPS工作的技术人员也有帮助。 本书主要供UPS销售、选型及维护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工具书和培训
“惯性导航基础”是高等学校导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国防特色教材:惯性导航基础》全面阐述了惯性导航的基本知识,包括惯性元器件(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平台式惯导系统、捷联式惯导系统以及组合导航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并介绍了编者的部分科研成果。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物理概念清晰,确保知识连贯。为便于读者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书中提供了大量详细的例题与仿真实例。 《控制科学与工程国防特色教材:惯性导航基础》可作为高等工科学校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涉及惯性导航方面工作的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关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设计和应用的学术专著,系统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深入探讨了设计过程和应用实例。本书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原理、硬件和嵌入式软件设计、路由策略、汇聚节点位置的优化布局、与IEEE 80211b系统的互扰抑制、传感器数据融合与事件检测、安全防御、移动目标的定位与跟踪、面向物流管理的无线射频识别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混合网络、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系统和建筑物消防安全防护。 本书面向的主要读者是在校大学生,其次是研究和开发人员。本书也适合任何有兴趣深入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读者。
全书共分6章.章叙述了介质埋藏微带天线的定义及研究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和创新情况。第二章,对介质埋藏微带贴片天线的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带天线的研究进展情况、介质埋藏天线的研究进展情况、介质埋藏天线基片所使用的材料特性与应用、介质埋藏微带天线馈电等。第三章叙述了介质埋藏准微带振子天线的设计与研究。第四章,叙述了介质埋藏准微带立体式八木天线的设计与研究"。第五章,主要叙述了介质埋藏准微带立体式八木天线线阵的设计和研究情况:对微带振子天线线阵方向图进行了简单分析,给出了介质埋藏准微带立体式八木天线二元线阵和四元线阵的结构,并研究了天线阵元间距变化对天线阵总体性能的影响情况,研究分析了埋藏介质的介电常数变化对设计天线性能误差的影响。第六章,主要叙述了对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本书以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为目的,本着理论联系实践、仿真与实际操作并用、会做与能写会画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注重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与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同时反映了电子工艺的新技术、新动向,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全书分为三篇:上篇“电子工艺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电子材料、常用电子元器件三章;中篇“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包括常用技术文件、电子产品安装工艺基础、线材加工与连接工艺基础、电子部件装配工艺、表面组装技术(SMT)、电子整机总装与调试工艺、检验与包装工艺七章;下篇“电子工艺实验与综合实训”包括电子工艺基础实验、电子工艺综合实训两章。书中所有实例、实验及综合实训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均可通过实际操作
李大志、王红霞主编的《路由交换技术》是一本项目化教程,以一个中小型企业网项目贯穿全书,共包括9个项目25个任务,涉及企业网搭建过程中所有的网络设备,其中 一个项目给出一个局域网综合项目,是对前8个项目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在每个项目中, 行项目导读、明确学习目标,后进行任务描述,并说明完成这一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再进行任务实施,之后列出完成这一任务所需的知识要点,接着是学习评价, 是思考与练习,在“理实一体化”的课堂中让学生先学“怎么做”,再学“为什么这样做”。全书案例在虚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6.2下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