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术经历了约2000年的历史发展,原料从麻、皮发展到以竹为主,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多样性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在手工纸研究和纸质文物保护领域,纸张纤维分析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本书作者选择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的50余种具有代表性的手工纸,并结合调查获取的图片,简要介绍其制作工艺;利用染色分析等手段,对纸张纤维组成、形态进行分析解说,便于读者按图索骥,学习手工纸纤维分析技术。本书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实用性的专著。
本书主要围绕包装纸盒、纸袋、纸箱和其他纸包装容器( 如纸杯、纸罐、纸筒等 ) 的分类、原辅材料及性能、结构、加工制造技术及设备、印刷工艺及后处理、质量检测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
《造纸(续)·制笔》系中国传统工艺全集(第二辑)的其中一卷,分造纸续编和制笔卷。 造纸续是《造纸卷》完成之后续研究的成果,在实地调查的深度、广度和历史文献的挖掘方面都较《造纸卷》有质的提升;另,《造纸卷》是在技术史研究背景下完成的,而此书则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完成的,前者只注重工艺流程,后者不仅详细记录工艺流程和产品,还关注与这些技艺相关的要素,如传承地、传承人及传承方式、传承主体的生存状态等。此外,特别介绍了麻纸、宣纸、楮皮纸、桑皮纸、竹纸以及德格印经院、纳西族东巴纸和龙游皮纸。 制笔卷是对春秋战国以来毛笔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作初步的总结,不仅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毛笔的特点和主要产地,梳理了制笔技艺发展的脉络,分析制笔中心形成及转移的原因,也介绍了丰富多彩的笔文化
本书试图从分析性和理论性 强的基础上,来审视维多利亚时代晚期及爱德华七世时期造纸企业的运作情况和技术变革的发展进程。本书中开发了一个企业运作模型,基于决策规则像信息一样不断变化和改进的原理,为企业决策水平的评估提供了比以往 准确的方法。同样地,本书探讨了造纸业生产中的学习和经验对创新速度的影响,为近期有关技术积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方面的依据。此外,本书研究的成果显然可以拓展到其他现代的、规模化的密集型产业,如汽车业、钢铁业等,它们都有着与造纸业十分类似的技术变革过程。本书还提出了企业决策过程模型,这些发现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们再度审视这个古老但重要的问题。
本书以时间为纵轴,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东汉发明造纸术前的图文载体及造纸术发明前后的相关事件;详述了各历史朝代对造纸术的贡献,介绍了直至近代仍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工艺。横向叙述则涉及造纸术本身,如原料、设备、工艺、应用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前进脉络。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对于造纸术起源的严谨考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纸品介绍及各代文人对于纸品的诗词赞颂是为本书的另一特色。
本书以时间为纵轴,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东汉发明造纸术前的图文载体及造纸术发明前后的相关事件;详述了各历史朝代对造纸术的贡献,介绍了直至近代仍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工艺。横向叙述则涉及造纸术本身,如原料、设备、工艺、应用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前进脉络。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对于造纸术起源的严谨考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纸品介绍及各代文人对于纸品的诗词赞颂是为本书的另一特色。
本书以时间为纵轴,概述了自原始社会至东汉发明造纸术前的图文载体及造纸术发明前后的相关事件;详述了各历史朝代对造纸术的贡献,介绍了直至近代仍保留下来的传统造纸工艺。横向叙述则涉及造纸术本身,如原料、设备、工艺、应用及社会影响等。各个时期联系起来展现了一个先进文化的前进脉络。本书的一大贡献是对于造纸术起源的严谨考辨。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琳琅满目的纸品介绍及各代文人对于纸品的诗词赞颂是为本书的另一特色。
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制作原料的中国宣纸,是人类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于安徽省泾县,其发明者是以南宋和元朝时期泾县小岭始迁祖曹大三为代表的曹氏家族。 本书以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的代际传承、繁衍迁徙、定居小岭后发明和逐步完善宣纸技艺体系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宣纸制作的环境、制作技艺的渊源、原料的选取、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制作技艺特色等,介绍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主要工序、产品、用途、宣纸社区的民俗等,还就宣纸与书法、绘画的互动关系以及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发。
本书从制浆造纸工业的废液、废气、废渣等方面系统地介绍国内外比较成熟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正在研发的技术,同时介绍了制浆造纸过程中的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本书可供从事制浆造纸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从业人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从事制浆造纸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化学工程、能源工程等专业的师生参阅。
纸幅用涂布机进行颜料涂布,据认为超源于19世纪50年代,即约在发明台长网纸机后的50年。施涂装置可能是一种将涂料从涂料盘转移过来的辊筒形布子,而计量装置则可能是一种摆动着的抹涂料刷子。从最初的这种尝试开始,颜料涂布已发展成大有前途的具有科技活力的大型工业,而涂布纸在世界市场上份额的增长速度已快于非涂布纸的增长速度。本书试图深入了解这个活力的工业。 本书的宗旨主要是作为一本教科书。目的是编纂出一本能指导新近接触纸和纸板颜料涂布领域的技术人员的专著。但除此之外,本书对那些早已熟悉颜料涂料的技术人员也是十分有用的。 书中试图尽可能多地保持欧洲的风格。这主要反映在著作者的经历中。这也可从若干涂料成分的简介和主要论述中看到。
为了比较系统地向读者介绍涂布复合技术,李路海编写《涂布复合技术》。涂布与复合技术,广泛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从简单的墙壁粉刷,到精细的电子产品,乃至食品包装材料和纸张加工,都离不开涂布复合技术。限于篇幅,每种技术重点介绍技术、设备、适用范围,适当介绍部分原材料及其涂布液的基本性能要求。全书共十九章,内容包括涂布技术概述、涂布液制备及其物化特性、涂布加工设备、涂布技术在重要工业领域的应用、涂塑复合技术、涂布过程的质量控制等。
涂布及加工纸产品的范围很广,限于篇幅,本书的品种对象,以涂布的加工纸为重点,归其用途是印刷文化用涂料印刷纸及信息产业纸类,其它品种类型的技术领域有的是通用性的,有的部分有其特殊性,只能作概述和举例编写。本书由钱鹭生、曹丽云、凌永龙、苏庆年编著。第一章概论的重点是涂布纸、加工纸、加工方法的分类,主要技术内容及其产品用途;第二章是涂料,包括原材料性质和涂料制备(含涂料性质测试)以及涂料设备的论述;第三章是涂布用原纸,着重原纸特性、纤维配比、原纸制造重点指标、湿部化学及填料总述及原纸抄造设备工艺性能的选型;第四章涂布机及涂布设备;第五章加工纸制品整饰;第六章各类加工纸品种的生产实例。
本书按照制浆造纸的生产过程对造纸化学品的功能特性、作用机理及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内容涉及外常用的和新型造纸化学助剂。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较强。全书内容基本包括三部分,部分为制浆化学品,除了对蒸煮和漂白化学助剂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外,针对再生纤维用量不断增加的特点,重点论述了废纸脱墨化学品。第二部分为抄纸化学品,主要针对造纸工艺的一系列新问题,并参考外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对一些新型湿部化学助剂的功能特点、应用技术、影响因素、控制策略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从湿部化学的角度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第三部分为纸加工化学品,除了对传统的涂料印刷纸用化学品进行了介绍,还对信息用纸和特种纸用功能化学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本书可供从事造纸行业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阅读参
制浆造纸工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但作为造纸原料的植物资源日益紧缺。本书率先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废纸纤维衰变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对废纸纤维衰变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说明,对实现废纸纤维的高效循环利用、节约造纸工业原生植物纤维资源、减少化学品消耗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废纸回收利用过程中纤维性能衰变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造纸打浆、干燥、脱墨等物理、化学工艺过程使纤维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纤维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是纤维表观物理性能的决定因素,而纤维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超微尺度的细胞壁孔隙结构的变化、超分子尺度的结晶结构的变化及化学基团的变化。本书通过纤维超微结构和表面化学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阐明纤维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发明之一,发明者蔡伦的这一伟大创举,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及思想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造纸工业在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中,不断采用新工艺与装备,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不少国家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造纸工业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纸和纸板的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国造纸工业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表现在大部分造纸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单位产品的水耗及能耗都较大,对环境的污染仍然较为严重。因此,为了成为造纸强国,我国造纸工业必须实现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技术是我国造纸工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清洁生产技术是使清
《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旧影》,以王诗文先生生前整理的《中国手工纸生产过程照片》《福建长汀玉扣纸生产过程照片》《安徽泾县宣纸生产过程照片》摄影原片为底本,共计收录手工造纸相关原始影像八十九帧,按造纸原料及加工等不同,以竹纸、皮麻纸、宣纸分为三大章,并邀请专家分撰说明;全国手工纸技术经验交流会单为一章。书后还附有《造纸工业技术学讲义》以及王诗文先生部分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著作书影。此书是中国传统手工纸生产过程早期影像资料和文献史料的汇纂,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手工纸的生产制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