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在深入大发展。凡是亲身参加推释“三座大山”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老人,都知道当前大好形势来之不易,为晚年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而欢欣鼓舞。 本书总结了袁隆同志几十年来从事治河、治水工作的实践经验,书中的文章涉及黄河防汛抢险、水土保持、滩区水利建设、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该书的出版,对于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把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持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
本书以江汉平原荆门市五个村庄的治水实践为叙述框架,在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变迁的背景下探讨治水的国家介入和农民合作之关系。作者认为,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是农田水利有效供给的前提,当前市场化取向的水利体制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并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衰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退出及农民合作的瓦解。因此,符合中国国情的农田水利制度安排必须在国家、市场和村庄三者之间寻求的结合方式。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水环境评价、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有关理论成果和技术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文献,并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进展编著而成的。本书全面阐述了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程序、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技术方法、纳污能力和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吸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技术大纲、细则,全国七大流域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技术思路和外水资源保护技术经验,为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开展、保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
本书为“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增列专题研究成果。作者通过调晒研究、现场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对黄河入海流路演进规律和河口形势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渤海及黄河口附近海域环境、风场、水文状况、海洋动力基本特征、浑浊带及泥沙异得流形成机制,论证了利用海洋动力输送黄河泥沙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利用黄河口河故道建设高水位分洪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分洪道的位置、线路和工程设施进行了布局和计算;建立了黄河下游河道及河口段数学模型,得出了在利用海洋动力等综合治理工程条件下,现行清水沟流路还可行水100年以上的结论。本书不不仅为黄河口治理、国土资源规划整治、石油勘探开发、东营海港建设、黄河三角注入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岸防护、海洋滩涂开发、防洪
本书列举了历史上不同时期主要的治河方略,分析了它们成败得失的原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治理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治河方略的演进和发展;作者还对今后黄河治理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设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手册主要由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部分组成。介绍了水工业工程常用设计参数和设备,并注意吸收了工艺的原理、设计参数以及颁布的有关标准和规范,使本手册尽可能满足水工业工程设计人员的需要。手册中数据主要以表格的形式编写,便于使用者查找。 本书可供从事水工业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市政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师生与参加注册公用设备师(给水排水专业)考试人员参考。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投资管理的需要,提高概(估)算编制质量,合理确定工程投资,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组成的有关规定,在水建[1998]15号文发布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近些年水利工程自身行业特点,制定了本编制规定。它是编制和审批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的依据,也是编制工程标底的指导性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中央项目和中央参与投资的地方大型水利项目。 工程的设计概(估)算应按编制年的政策及价格水平进行编制。若工程开工年份的设计方案及价格水平与初步设计概算有明显变化时,则其初步设计概算应重编报批。 本规定由水利部水利建设经济定额站负责管理与解释。
本书为论述新疆经济发展及其与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相互关系的专著。其内容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项目中22个专题中的一个重要专题。本书在摸清新疆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现状、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新疆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估计和合理的预测;在可持续发展观念指导下,明确了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和分析计算方法;在建立了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北疆、南疆和东疆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疆经济、资源、环境大系统进行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的综合研究,提出了2020年和205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以及水资源发展的基本方向。 本书可供从事区域发展规划、
本书深入分析了1974-2000年三门峡水库来沙条件、水库运用方式、潼关上下游河段冲淤变化等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及潼关高程演变规;论证了射流冲刷的原理和潼关河段射流清淤的机理;结合室内外射流中刷试验成果,设计了适合潼关河段射流清淤系统和船型;根据水沙条件和河道状况,提出了指导潼关河段清淤的实施方案和作业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和数模计算,阐述了射流清淤稳定及控制潼关高程的效果。
潘庆燊、陈济生、黄悦、胡向阳著的《三峡工程 泥沙问题研究进展(精)》系统总结了三峡工程泥沙问 题50余年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七章:章总论, 第二章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方法,第三章三峡水库 来沙问题研究,第四章水库泥沙问题研究,第五章坝 区泥沙问题研究,第六章坝下游河道冲刷问题研究, 第七章结语。并附有历年研究成果总目录和部分成果 。 本书可供三峡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江河泥沙研究 技术人员实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对水务行业优势企业的先进模式和外延式扩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为我国城市水业的发展提出极具参考意义的见解和建议。
林则徐治水思想是全方位的,他从查禁河工弊端起步,连及整饬吏治、疏通河道、调节漕运、亲历河患,以至垦荒开渠、查核田亩,几乎言及其所有施政,亦几乎涵盖其所有施政领域。 林强主编的《林则徐水利思想研究》编选了在福州召开的“林则徐水利思想研讨会”上的有关林则徐水利思想研究的论文。这些论文从各个角度论述了林则徐在水利方面作出的贡献,并予以了详细的分析。
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的知识库。六个月前,筹备工作组出版的《中国城市水务改革发展研究报告——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与城市水务未来》,勾画出中国城市水务产业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的愿景,也设计出用产业资本导向推动城市水务产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理念、构想、报告,一旦得到决策部门的支持,就将转化为物质力量。可喜可贺的是,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筹备工作组拟选择成都等西部重要城市,率先进行水务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试点。消息传出,国内各大投资机构反响热烈,有意参与。相关部委态度积极,予以支持。使我们对基金的设立也增添了信心和期待。 在基金筹备工作将进入实质性运作之际,筹备工作组又推出《英国水务改革与发展研究报告》,试图用他山之石攻玉。面对宏大
《潮汐河口河床演变与治理(精)》由熊绍隆编著,根据国内外26条河口资料,以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最重要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即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合理组合αβ1/2作为分类指标,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三大类(其中Ⅱ、Ⅲ类又各分为三个亚类),较好地归纳出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征。接着运用典型实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河口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性,概述其治理实践,并据以综合分析了潮汐河口开发治理的共同原则和各类河口的治理关键与难点。
为系统总结多年来在黄河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中取得的丰富经验,深入分析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黄委人政水资源局于2001年9月举办了黄水资源管理研讨会,本书择优选录92篇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统一管理,水资源管理体制与制度,取水许可管理、水量分配与调度、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水管理产法与执法等。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等阅读参考。
本书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系统论述了:河势演变及“横河、斜河”问题,已有整治工程的经验,河道整治的原则、方案及措施,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小浪底水库修建后对游荡性河道整治的影响,黄河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河型成因与转化问题以及已有工程条件下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整治方案条件下的中常洪水、大洪水、高含沙洪水的模型检验试验。对“横河、斜河”的认识,提出的河道整治原则与新结构新材料试验原则,只有按照治导线及依其确定的整治工程位置线新修和续建工程才能有效地控导,微弯型整治是河道整治的好方案,二滩的滞沙作用及嫩滩的调沙作用,河道整治对河道冲淤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可能发生的水沙条件,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河势演变及整治工程的适应性,以及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河型转化、来沙系数、高含沙洪水模型相似
《潮汐河口河床演变与治理(精)》由熊绍隆编著,根据外26条河口资料,以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最重要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即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合理组合αβ1/2作为分类指标,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类(其中Ⅱ、Ⅲ类又各分为三个亚类),较好地归纳出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征。接着运用典型实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河口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性,概述其治理实践,并据以综合分析了潮汐河口开发治理的共同原则和各类河口的治理关键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