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依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99)、《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99)》《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99)》《》铁路结合梁设计规定(TBJ24-890)编写而成,内容包括钢板梁设计、栓焊连续桁梁设计、结合梁设计,并提供了相关参数及的常用设计资料。可供铁路及各部门桥梁和钢结构工程科研、设计、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全书共分6章。章简单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第2、3章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及基本技术条件;第4章重点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咨询工作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第5章重点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监造的工作内容,详细阐述了作者在车辆监造方面独特的理论和实用方法,并附有监造服务项目常用表格;第6章介绍了车辆咨询及监造系统RAMS保证。本书可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咨询、监造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招标、设计联络、生产制造等相关人员参考。
《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共分为8章,主要内容包括中低速磁浮交通概要、总体设计、轨道线路、车辆设计、悬浮和导向系统、牵引控制系统、制动系统、运行控制与通讯系统等。 为了丰富《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的内容,《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不仅仅阐述了作者的科研成果,还介绍了外中低速磁浮交通的研发成果,并介绍了日本HSST中低速磁浮系统、韩国磁浮交通、德国磁浮交通等技术。 《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轨道交通车辆专业教材,也可以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及学习使用。
本书涵盖了铁路工程的轨道、路基、桥涵、隧道、给水排水、站场、运输通信、信号、电力、电力牵引供电等10个专业,适用于时速200km以下铁路和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本书的站后专业部分也可供客运专线站后专业参考。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作者提出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及其在现代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全书共十八章,分上、下两篇。上篇(前十章)完整论述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学术思想、理论模型、求解方法、仿真方法、试验方法及试验验证等;下篇(后八章)介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工程应用,以机车辆与线路动态匹配设计为主线,重点围绕车辆与轨道动态作用安全问题,阐述该理论在现代高速、重载铁路及提速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个具体工程应用实例予以介绍。本书不仅理论方法先进。而且工程应用性强,适合于机车车辆和铁路轨道专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并可普作高等院校车辆工程、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专业相关方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