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细则是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结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在编制《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基础上组织编写的。细则将公路挡土墙的设计理论、方法和施工工艺等归纳为实施条文。内容包括:公路挡土墙上的作用、稳定性设计验算理论,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嵌岩桩板式、锚杆、锚定板和加筋土等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法和要求等,并引入了经实践验证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及公路设计新理念,对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相关条文进行了细化和解释。细则中含有较多的研究试验数据、图表和算例等,可供公路挡土墙工程设计、施工时参考。
《商用汽车图文集成》注重于技术性,兼顾政策性、市场性,并具有的学术价值;涵盖客车、卡车、专用汽车、挂车,涉及当代外主流的以及新兴的160多种(类)车型;按照结构、用途分类,分别从定义及分类、基本结构特点、基本设计要求、外产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等4个方面,阐述每种(类)车型发展的整体面貌、成果和未来趋势;全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商用车世界;凝聚了近80家行业企业、机构的150余名资深作者的智慧。
本卷画册从中国大量交通边坡工程中遴选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公路和铁路边坡工程实例,描述了中国公路和铁路建设中跨越世界屋脊、高山峡谷、黄土沟壑、沙漠旱海、寒区冻土等特殊和恶劣环境条件地区的工程边坡问题,以及工程边坡建设的成功与失败事例,可供外广大土建工程研究、设计、施工等技术人员借鉴参考。
何世伟等编著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分四篇。篇交通枢纽规划概述,内容包括:交通枢纽的概念与特性,交通枢纽规划;第二篇交通枢纽规划的基本原理,内容包括:枢纽规划的原则、程序、内容、形式及要求,交通枢纽规划的前期准备和综合调查,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分析预测,枢纽交通需求预测,交通枢纽规划方法(包括交通枢纽选址、线网规划、交通组织设计),枢纽交通影响分析,枢纽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第三篇交通枢纽规划,内容包括:铁路枢纽规划、港口枢纽规划、公路主枢纽规划、机场枢纽规划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第四篇综合枢纽规划,内容包括:综合枢纽规划概述、航空与高速铁路综合枢纽规划、港口与铁路综合枢纽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理论与方法》可作为交通运
本手册是一本公路施工技术手册,其特点是简明实用,编排图表化,便于查阅。手册(第三版)是根据新的工程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有关规定删旧更新,并结合改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和重新编排。内容包括:1.公路路线,2.测量放样,3.路基工程,4.石方爆破,5.路面工程,6.桥梁工程,7.结构吊装,8.防护加固与附属设施,9.常用筑路材料,10.筑路机械技术应用等10篇,分项编表354种,插图1967幅。 本手册可作为公路施工、养护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亦可供城市道路、林业、厂矿道路技术人员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共分十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道路交通事故规律及时空分布特征、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挖掘、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方法、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方法、事故车辆碰撞动力学模型、事故车辆运动轨迹模型、道路交通事故过程再现与动态仿真、系统开发与功能介绍。 本书可供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的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道路与机场设施的管理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本书汇集了作者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道路与机场设施性能的描述方法、评价指标、预测方法和模型、决策分析方法和模型以及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背景、建立过程和研究结果,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陆路工程(公路、城市道路、铁路、机场、广场等)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的教师和研究生等参考。
《现代索道桥》是系统介绍现代索道桥设计、施工的技术著作,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基本结构、受力分析、设计计算、架设方法以及承重索类型与性能、锚碇、多跨索道桥、实桥的研究试验等。 《现代索道桥》可作为水电建设等大型工程、国防交通工程、山地和高原地区应急性或半性索道桥设计施工的参考资料。
本书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作者提出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及其在现代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全书共十九章,分上、下两篇。上篇(前十章)完整论述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学术思想、理论模型、求解方法、仿真方法、试验方法及评价方法等;下篇(后九章)介绍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工程应用,以机车车辆与线路动态性能匹配设计为主线,重点围绕机车车辆与轨道结构动态相互作用安全问题,紧密结合中国铁路发展实际,全面阐述该理论在现代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提速铁路及城市地铁工程中的应用概况,并选取一系列典型工程应用实例予以介绍。本书不仅理论学术水平高,而且工程实用性强,适合于机车车辆和铁路轨道专业的科研、设计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并可兼作高等院校车辆工程、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