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航海经历,用大量的案例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如何操纵船舶。本书共13章,驾驶员通过这本书,将有助于了解船舶的操纵性能及运动特点,培养何时进行转向或(和)制动操纵的安全意识观。本书的目测串视线章节将为驾驶员讲解如何不依赖航海仪器进行操纵的方法,以便应付船舶交通流量大或者水文环境复杂的水域。本书关于风浪流的讨论将帮助驾驶员正确认识水文环境对船舶操纵的影响并引导驾驶员如何在不利的水文环境中化弊为利。本书关于车舵锚、侧推或者拖轮如何运用,以及港内掉头和靠离泊操纵的分析介绍,这些内容对提高驾驶员的操船水平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也涉及到了如何看待安全航速、不同船舶间的会遇态势以及碰撞危险的三个阶段等问题,希望会对将来的自动驾驶有所帮助。
本书重点分析了船舶交流电力推进系统的相关技术及特种电力推进技术,同时也兼顾了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全书共分13章,第1章简单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的基本概念、构成、特点、分类、应用及发展状况。第2章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中的螺旋桨基本理论、工作特性及螺旋桨对推进电动机的机械特性要求。第3章介绍了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推进电动机,包括直流推进电动机、多相异步推进电动机、多相同步推进电动机和多相永磁推进电动机。第4章介绍了船舶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包括直流推进系统的主电路连接方式、简单的G-M系统、带蓄电池组的G-M系统、恒功率系统、恒电流系统以及带整流输出的交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推进系统。第5章介绍了交流电力推进系统中所采用的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其构成的交-交变频器、多电平变频器、H桥型变频器和电流源型变
本书以琼州海峡客滚运输体系为实践,对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技术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应用。围绕客滚港口运输需求预测技术、客滚运输系统大数据模型构建技术以及客滚港口通过能力评估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技术方法,并系统总结了客滚港口布局规划编制主要内容。其中,重点对大腹地范围的人员、车辆客滚运输需求预测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以此预测提出中远期区域客滚运输全年需求和高峰需求;对客滚港口通过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此评估了琼州海峡客滚港口合理通过能力及能力适应性;针对中远期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需求,提出客滚港口布局思路、码头布局规模及码头和水域规划方案。 本书对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系统总结,提供了一套沿海客滚港口布局规划制定内容和支撑技术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航运和发电等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双线连续五级船闸(简称三峡船闸)为三峡水利枢纽的主要通航设施。三峡船闸是世界上连续级数多,水头的船闸,规模巨大、技术复杂。 为充分发挥三峡工程航运效益,三峡船闸运行管理坚持科技创新,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与技术措施,提高了设备设施运行安全与效率;研发快速检修装备、材料与工艺,缩短检修停航时间;研究应用船闸运行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成效;保障了船闸持续运行安全高效。 图书对船闸蓄水通航以来,运行管理过程中科技创新与实践工作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钢护筒嵌岩桩已成为内河深水码头的主要基础形式之一。现有的设计理论中,钢护筒嵌岩桩仍按普通嵌岩桩考虑,即不考虑钢护筒的作用。事实上,由于钢护筒参与受力,使得钢护筒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工作性状与普通嵌岩桩存在较大区别。本书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揭示钢护筒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基础上,查明其承载性状,进一步建立了其设计计算方法。全书共十章,分别为绪论、外研究现状、钢-砼界面特性、钢-土界面特性、单桩模型试验、双桩模型试验、承载机理及承载性状、数值模拟方法、设计技术和工程应用。
本书阐述了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和方法;通过对船体型线设计特点及现行船型优化进展的介绍,论述了应用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进行船体型线设计优化的必要性;参数化建模和船型水动力分析及优化系统重构为船体型线多学科设计优化打下了基础;近似方法、变复杂度方法及优化方法则是使船体型线多学科设计优化走向实用的必要手段;深入剖析了国外典型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环境,提出了船舶多学科设计优化环境的体系框架, 介绍了自行开发的船体型线多学科设计优化平台,并以实例作验证。
本书稿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提供,为《 航海》系列的第二十七辑,为《 航海》创立十周年纪念专辑,收录14篇 外航海领域 学者的贺词,收录11篇学术论文。本辑选题广泛,既有古代造船技术的研究,也有古代航海地理的考证,还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以及对航海领域的综合性论述和对航海大家滨下武志的访谈,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航海领域的前沿学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