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关于人的生命之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四经》等宝典就是有力的佐证。 道家养生是建立在人的生命起源真谛及其与天地自然界本原系统之中。 自古以来,国人尊琴为治世之圣器,修养之神物。这是由于唯独琴才有天地远古之声,正如白居易诗曰: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也唯独琴才堪称为大雅元音,而有别于娱乐场的一般音乐。 抚琴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安静,进而调理人的性情,使之心态平衡,气息中和,豁达包容,亲和自然。可见,传统的弹琴、听琴,实质上是在作养生修炼。也许是不自觉的,但客观上已起到养生的效果。《黄帝内经》上说: 不治已病治未病。 琴使人入静,有助于聚精、会神、正气,正是治未病的养生道器。 道家的养生修炼就是修道。听起来,似
电子琴在目前的音乐学习市场中是一门热门的乐器,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本书曲目数量多,将歌曲分类清晰,可以让电子琴爱好者很容易找到自己喜爱的歌曲;每首曲目的音色详细标注和和弦的标注,让读者能很容易的配出好听的伴奏,简谱阅读更加轻松容易,让读者爱不释手。
本书围绕近代以来西方作曲家在不同体裁领域中的代表性作品而进行,并且结合了20世纪以后中国作曲家在相应体裁领域中的精品佳作。全书分为 艺术歌曲 器乐曲 歌剧精粹 室内乐与协奏曲 管弦乐曲 交响套曲 总共六章,在不同章节中又尽可能兼顾不同国别作曲家、作品种类以及相应的时间脉络上的相互衔接。囊括了西方近代以来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多数音乐品种和形式。 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不同音乐体裁领域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每章篇首均安排有 欣赏导引 ,以帮助学习者更贴近作曲家和走进作品。 本书新增音频二维码,皆按章节编排并置于内文标题处。通过聆听,能更加直观地体验和鉴赏。
此版本的编订原则与本套肖邦版本其他卷次的要点一致。通过应用这些原则,也因为有很多材料可获得,才可能在多个不同材料的基础上修订版本。 记谱基本按照原始资料,因此在视觉上强调勒很多在现代通行记谱法上很不明显的调性关系。以斜体字所标的指法来自于原始材料,所标指法可能是由肖邦本人提供。括号内的记号可能是原始材料中不经意遗漏的。
《交响曲的声音》是一本古典音乐入门通识读物,旨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曲的发展历史、代表人物、乐章结构、乐队组成、乐器种类等基本常识,并具体提供了包括赏乐礼仪、唱片挑选等在内的欣赏交响曲的基本路径。 全书以乐章形式划分为五个部分,从“交响曲从听开始”“不可或缺的管弦乐团”“音高、音长、音强和音色”“管弦乐团大家庭”“交响曲为什么多为四个乐章”等细节出发,逐步引导读者走进交响曲的世界;同时,详细介绍了从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乐圣”贝多芬,到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柏辽兹、布鲁克纳、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西贝柳斯、拉赫玛尼诺夫,再到现代时期的马勒、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等一系列交响曲大师及其代表作。 由此,考据严谨而又浅显易懂地
《音乐入门》一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介绍了识谱、视唱、演唱演奏、歌曲创作、和声写作、乐队配器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介绍了怎样欣赏音乐、怎样欣赏交响乐、音乐的形式与结构、音乐的体裁、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等方面的常识。我们希望,对音乐表演感兴趣的读者除了学好演唱、演奏知识外,能适当地了解一些音乐欣赏美学和音乐史方面的常识,这样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演唱、演奏技能的发挥。同样,欣赏为主要目的读者如能学会一件乐器交了解一些有关音乐表演和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在欣赏音光的过程中感受会更深,也更容易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内涵和艺术风格。 音乐是迷人的。相信初学音乐的读者有了《音乐入门》这个向导,一定能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之门,并能尽情
鲁杰罗·里奇大师在他的《小提琴左手技术》一书中,提到了小提琴换把的普遍问题,并倡导学习滑奏技术。他强调:重新整合这项技术,不仅能帮助小提琴家 好地训练耳朵,而且能给他们提供如何演奏帕格尼尼作品中 困难的经过句的“捷径”。 为了介绍小提琴滑奏技术的背景,里奇比较了“新”“老”两个演奏体系。他列举了一系列滑奏音阶,为学生在其他调性上练习滑奏音阶的方法提供了蓝本。他在《帕格尼尼演奏的秘密——滑奏(附光盘小提琴技术的捷径)》中设计并增加了柔韧性训练、耳朵训练、协调性训练和爬行技术等练习,还附加了一张DVD,演示了各种弓法技术。
钱仁康音乐学术讲坛 一般以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与通常的一次性讲座相比,这种系列性讲学的优势在于对音乐学领域的专题作 系列展示 ,它能比较集中、全面、深入地展现讲学者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这样的系列讲座也具有高级研讨班的功能,使听讲者能比较系统地接受.某一学术专题的知识和了解相关的研究状况,实际上起到了一门 精选 高级课程的作用。每次讲学后,讲学者的系列讲稿经作者的修订,均作为学术专著由我院出版社出版。由此,形成讲学交流、学科建设、科研出版的互动多赢,并进一步推动与扩大这一学术品牌的影响与效应。
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年)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神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进化”(evolution):灵魂的完善对下一个“轮回转世”(reincarnation)造成有益的影响,而属世
本书精选从上古尧舜禹时期至晚清4000多年来历代名家吟咏山西政情、民事、风物的经典诗作150首,并进行了白话文翻译。从壤父的《击壤歌》到汉武帝的《秋风辞》,从李白的《太原早秋》到张之洞的《井陉口》,以时间为坐标,从诗作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山西丰富璀璨的历史风情。一人一诗,一诗一译。*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融入了现代诗歌创作技巧,把一篇篇词义晦涩、表意含蓄的诗作,阐释为文辞优美、老幼能诵的“接地气”的文字,给予了古诗新的生命。本书每篇分为“阅读小引”“原诗”“译诗”“注释”四部分,“阅读小引”采撷了诗作所附载的诗外话题,包罗了诗作者拥有的精华事略、精彩轶闻,内容饱满引人入胜;“译诗”不仅是转换古今词义,而是译出情采,译出气韵,译出旨趣,译出文化品位与艺术水准,足以再现原作魅力的
“建党百年民族器乐颂歌系列”《流淌的歌声》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
莫奈是印象派*代表性的画家,开创了现代绘画的先河。他画作数量惊人。他的作品画出不同的光景气氛,显出光与色的高明度及鲜明感,交织成光与色彩的华丽交响诗,创作出印象派的*之作。本书共收录莫奈具代表性的作品72多幅。
鲁本斯是法兰德斯大画家,他是欧洲个巴洛克式的画家,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首先是歌颂作为宇宙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在二十年代所画肖像,绝大部分是盛装的、外表上十分华贵的贵族肖像,还有比较朴素的便装肖像的为数甚少。他画的肖像之所以引人入胜,不仅由于绘画技巧的完美,同时还由于他在肖像里表现了脉搏在热烈地跳动、目光中充满了生命力、富有弹性的皮肤的栩栩如生的人物。鲁本斯在三十年代,也即是他的生命后十年,尤其喜欢画肖像、风景与神话画,这些作品几乎全出之于亲笔,比早期的作品更加朴素,更能予人以亲切之感,这些作品以其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 在鲁本斯的作品中,人物肌体的边缘往往是模糊的线条,造成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