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由 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教授精心编选和翻译,由约360首诗和部分策兰的获奖致辞、散文和重要书信集结而成。本书既充分展现了策兰一生创作的精华,又是王家新多年来翻译和研究策兰的心血结晶,对于策兰译介和中国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翻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的约360首诗作从策兰一生十余种诗集中选译,全面体现了策兰一生不同阶段的创作。作为“奥斯威辛”的幸存者、流亡者和天才诗人,策兰的诗既深刻见证了犹太民族的苦难,体现了时代“内在的绞痛”,又以其卓异的“晚期风格”,把现代诗歌的艺术探索推向了一个令人惊异的境地。本书的译者长序全面介绍了策兰的生平和创作,揭示了策兰一生的精神和艺术历程及对我们时代的启示;本书所附录的策兰获奖致辞、散文和书信,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痛苦而又卓异
本书收录宋代二百五十余位诗人及无名诗人的诗作共1250余篇,延请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介绍各家之说,此本新一版在旧版《宋诗鉴赏辞典》的基础上,吸收学界研究成果,对内容进行了修订提升,并对全书的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增加与内容相符的字画若干幅(黑白)插入正文,将原来正文的小五号字体放大为五号,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以期达到更为舒适的阅读效果,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如果我们作为一介凡人,来到金庸的江湖世界,会是什么模样?也许不会是“杀尽仇寇、败尽英雄”那么快意,或是“从今往后天天给你画眉”那么旖旎。 六神磊磊用大开脑洞的方式告诉我们,江湖不比社会简单:开会有开会的学问,恋爱有恋爱的法则,高手不好打交道,粉丝也往往难伺候;有些友谊你没察觉,有些情不知从何而起;沉下去看,细节之中还有细节;站起身来,数百年其实是同一个故事。 熟悉的江湖,以的视角,用金庸的坐标,讲一讲那些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
本书是有名诗人流沙河先生年过八旬后倾注心血所作的古典文学普及新著。他精心选取了《诗经》中很有代表性的八十一首诗歌,在成都图书馆开坛,逐篇讲解。讲座反响热烈,后辑录成书。《诗经》是中华文化经典作品,前人解读者已多,但流沙河先生以其深厚的古文字和诗歌研究功底,对字句追根溯源,给出全新角度的解读。书中诸多解释纠正了前人对《诗经》释义的不合理之处,并且摒弃意识形态化的释经流弊,赋予诗经纯诗学解读,正本清源,在众多《诗经》解读的作品中殊为超拔,堪称《诗经》正解。这是一本在趣味中轻松读懂《诗经》的大家普及文本,言辞雅俗兼具,幽默风趣,无疑是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上佳选本。
蒋勋先生以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青春的、人性的、悲悯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回到文本”,真正感受到《红楼梦》非凡的魅力。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我们不只是在阅读《红楼梦》,我们在阅读自己的一生:一本书,可以不断让你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书。”
《红楼梦新证》,其草创于1947—1948年,约40万言,1953年9月由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连销三版,产生了很大影响。毛主席对这部书给予了相当的评价。 《红楼梦新证》是红学史上文史哲综合大型学术论著,奠定了新中国“新国学”的坚实基础。 《红楼梦新证》内涵所涉极为繁富,它的最大特点是:史料蒐辑的丰富珍贵;填补、澄清、纠正以往研究的空白、模糊、混乱、讹误等处;揭示与阐释许多历史事变牵涉作者家世生平的重大关系以及各种事故背景对作者、作品的思想之影响及曲折表现。 作者的这部红学开山之作因其翔实的考证和缜密的思辨,被学界推为红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本书是一部专题论集,由两辑内容组成,主要涉及赵树理研究和对山西当下作家的评论。 赵树理研究并非显学,但世纪之交以来却持续升温。而对他的重新关注和种种评论,也在程度上映现了学界的“阐释焦虑”。本书辑聚焦于赵树理的三重身份问题、可说性文本问题、文艺传播观、文学语言观等,并引入西方学者本雅明的视角和中国作家汪曾祺的维度,试图对赵树理其人其作进行重新解读。该组论文写得扎实饱满,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二辑涉及郑义、、赵瑜、聂尔、鲁顺民、葛水平、浦歌、张暄、白琳、悦芳、弱水等十余位山西作家。虽然他们使用的文体不一,创作风格有别,但都个性鲜明,特色明显,且不同程度地继承了赵树理的写作传统。本辑内容聚焦于他们的重点
红楼梦所反映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还远远超越了,[补天济世,利物济人],与[落堕情根]这一矛盾层面。实际上,他已认定现实世界是[无常]而不能长期圆满的人生乐极悲生,终如梦幻,永远是个大悲剧。但这个悲剧却总会在情欲血泪中扮演下去。因此也就带有喜剧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