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量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不仅在于量刑问题在我国长期是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乃至社会安定的复杂问题,而且在于它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不仅在于“重定罪轻量刑”现象在大陆法系司法中还严重存在,而且在于大陆法系理论上对量刑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极其薄弱;不仅在于大陆法系对其改革的不知所措,而且在于英美法系在其改革上也很是彷徨;……解决如此等等之“问题”,仅少数人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乃至课程开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众多的园地与平台供大家共同关注与交流。《量刑研究》旨在提供这样的园地与平台。
本书是陈瑾根据民国1928年《中华民国刑法》所撰写的一部刑法总则讲义。在绪论部分部一些与刑法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分析介绍,并指出现时刑法学,如后所述,有新旧二派学派之争,其中各出有名将等,在“本论”部分,以“刑法论”“犯罪论”、“刑罚论”三编对刑法总则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
《量刑情节研究》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量刑情节真伪不明、过分适用的泛化问题,对量刑情节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量刑情节泛化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正确识别和适用量刑情节的方法,而方法缺失的根本原因是量刑情节定义不周延、内涵不准确,并对量刑情节本质特征把握不准,特别是对量刑情节与刑罚根据的关系把握不清所至。因此,《量刑情节研究》从量刑情节随刑罚根据演变的历史人手,对量刑情节的本质特征、概念及量刑情节识别、量刑情节的基准刑和量刑值问题逐一进行了探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量刑情节理论体系。
《共和国六十年法学论争实录》由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任总主编,由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成就的知名中青年学者担任各卷主编。《实录》以史家的笔法,以“实录”的方式,从学术史的层面上再现共和国六十年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次又一次法学重要问题的论争,从一个侧面揭示我国法学从“荒蛮之地”走向“显学”,从“幼稚之学”走向成熟,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历程。读者不仪能从其问领略到我国法学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能真实感受到共和国六十年民主法治与法学发展的艰辛历程。六十年来,我国法学的发展如同唐僧西天取经那样,历尽波折,备尝艰辛。其间的经验教训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做了忠实记录,以留给后人评判。
本书从协调与平衡刑事司法实践当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保护法益机能和保障人权机能之间的关系的视角出发,对传统刑法理论当中所存在的定罪主观化、分析过程模糊不清的倾向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大胆提出在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认定上,仅只考虑行为所引起的法益侵害结果等客观要素,而将行为时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统统纳入行为人主观责任范畴,并基于这种立场,选取社会危害性、犯罪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刑法总论当中向来存在争议的二十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得出了许多非同凡响的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