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说《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核心概念是,“多中心治理”,亦称“制度化分权”。 基本假设是,只有多中心治理,大规模政治体才能兼得稳定与活力;单中心大规模政治体,在霸权铁律作用下,必然陷入-扩张相互强化的循环。 推论是,与土地挂钩、首脑世袭的分封制,是中国传统形态的多中心治理,可以释放活力,但都短命。 结论是:只有与地头脱钩,与人头挂钩的多中心治理,才能使大规模政治体,既有统一,也有活力,还长期动态稳定。这样的体制,当代称之为“联邦制民主”。 论证:本书使用双轨论证法,一轨是形式化的演绎论证,证得多中心治理对大规模政治体具有解压功能;另一轨是经验的归纳论证,材料来自中国4000年政治史。经过论证发现,我国祖先具有伟大的政治创造性,一共创造了5种政治体制,繁花其始
《乡村关系视野中的村庄选举》主要介绍:力图在乡村关系视野中研究村委会选举。作者依据对内蒙古桥乡的乡村关系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实地调查,具体展开了不同村庄中的选举故事。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 新华社受权于12日全文播发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批准了这个报告。 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年工作回顾;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中国致公党简史(1925-2009)》由《中国致公党简史》编辑委员会编著,对致公党的奋斗历程有更为准确、翔实的表述和引证,使致公党的历史渊源和它建立时具有的鲜明民主革命性质,脉络更为清晰,能较充分地反映致公党自“十二大”和“十”以来,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履行参政党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业绩,对致公党历届主要领导人有较全面的介绍,其中收录致公党的若干重要历史文献对更好地学习、了解致公党的历史会有较大的帮助。
《简明古代职官辞典》一书原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87年5月版次印刷。本书出版后,在近二十年中深受外广大读者欢迎,而且成为日本筑波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大学和其他许多知名大图书馆的特藏书。 本辞典共收1455个辞条。所收条目,截止到清末,包括清以前的各级官吏,官署名,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兵制、科举制条目,同时适当收入了一些封爵、俗称、别称等。对于某些被民国时期继承使用的条目,释义时给与的延伸说明,如纯系辛亥革命以后所产生的新条目,本辞典没有收入。 本辞典条目按首字音序排列,同音的按笔画排列,笔画少的在前,多的在后;笔画相同的,按笔顺排列。首字相同的条目,依第二字音序排列;第二字相同的,依第三字音序排列,依此类推。另外,还附有笔画检字表(笔画相同的,按音序排列)
本书围绕乡村振兴话题,邀请长期在靠前线关注、研究、践行乡村建设的十位专家学者开讲乡村振兴战略十堂课。从优选危机到中国战略转型中的乡村建设,从乡村遇工业文明衰到逢生态文明兴,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到建设什么样的农村,从文化建设是重点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之道,从双层经营 三位一体的体制框架到综合性农协的构建是重建乡村社会基础,等等观点进行了一次汇聚,为乡村振兴建设基层领导干部提供了启发和帮助。
170多年追寻与探索的奋斗之旅,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历程,70年探索人类更好社会制度的苦难辉煌,跨越五千年长跑擎起的精神之火,始终是我们蕞深厚的自信。新的历史坐标,新的长征起点,我们又将怎样充分展示我们的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本书既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100年来的发展历程,又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蕞新成果进行了解读,又对未来30年中国的新长征进行了展望;既蕴含中国智慧,也昭示世界样本,理直气壮地展现了我们的自信。全书语言朴实无华,文风干净利落,既有深入细致的分析,又有通俗易懂的表述,是一部党员干部和群众愿意看、喜欢读、读得懂、学得进的通俗理论读物。
本书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我国广阔的海洋国土,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南沙群岛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作者以资深记者专业的新闻视角系统地梳理《人民日报》自创刊以来关于南沙群岛的报道资料,用客观真实的新闻史料,清晰呈现南沙问题的历史由来和与周边国家历史纷争的来龙去脉,反映我为保卫南沙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斗争。更为难得的是,作者以亲临南沙的宝贵采访经历,深入报道驻守南沙官兵的真实生活,探索官兵的心路情感,描绘出一幅生动又真实、立体而感人至深的南沙卫士群像。 本书既有对南沙争端历史的“百科全书”式的系统展现,又有对南沙群岛驻守官兵的近距离描绘,引导读者关注南沙、走近南沙,是唤起读者国防意识特别是海洋国土观念的厚重之作。
共青团教育引导青年,需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和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的有效载体,给青年精神食粮,激发青春正能量。《中青网评:有种惊艳叫家国担当》记录了中青网评通过对具体事例的评论,在分析当代青年担当意识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当代青年担当意识的途径,努力使他们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对广大青年人进行教育引导,从政治理想、道德观点,到个人发展追求及生活方式,如何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担当意识。
《循吏 彪炳史册的古代地方官》依据《二十五史》,从中选择了100多位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翻译介绍。这些古代先贤为人、为学、为政之法,对于时下依然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有助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提升史学素养。
《领导干部成长八论》作者通过大量调研,从领导干部成长目标、途径.素质、机制、环境、选拨.培养及成长关口等八个方面,进行了理性的思索和较为广泛的探讨。书中涉及到的领导干部成长周期规律的研究等内容,已经受到各方关注。 近年来,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人们对领导干部自身的成长规律更加关注,相关研究风生水起,一批成果脱颖而出,《领导干部成长八论》便是研究成果之一。 开卷有益,相信《领导干部成长八论》能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读者,提供更多的理性思考和有益的帮助。
本书精选《南方周末》“往事版”作品,关注晚清及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多角度解读中国传统集权社会瓦解及“亚洲共和国”创立的艰难历程。对于晚清变局和民国乱象,我们的认知正日日廓清。而《晚清变局与民国乱象》,就可能提供一个标本和范例。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村民自治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中的自制规章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是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在广大农村,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村民自制规章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与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这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本书以法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以村民自治制度中的自制规章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国家法与村民自制规章在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下的相互关系及其特点,问题集中在:村民自治制度与村民自制规章的含义与内容,村民自制规章的产生、形成、特征及其存在的价值,村民自制规章与国家法之间的限定范围,村民自制规章与国家法产生矛盾的原因及其解决矛盾的方法与途径等。提出了村民自制规章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观点。指出村民自制规章既不同于国家法也不同于民间法,它表现出当代农民自
战略史鉴昭示强国之略的重要规律。《强国之略:战略史鉴卷》从大国崛起的安全战略抉择、中国历史上安全问题与安全战略、中国历代维护统一的战略策略、中国历代治边方略与战略争论等方面,印证强国之略的历史走向。
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苏区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英勇斗争的产物,体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广大红军和苏区人民的精神风貌。《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考察了苏区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定位、基本内涵,分析了党的领导人与苏区精神、客家文化与苏区精神之间的关系,并从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角度探讨了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目前,关于苏区精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由于受研究方法的局限,还不够深入。《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提出了苏区精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深化苏区精神研究需要注意的主要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