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马丁文集》第2卷,收录马丁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表的14篇关于语篇语义研究的论文。马丁在韩礼德思想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了语篇语义层的语言学理论,认为构成该层面的是评价系统、协商系统和参与系统。如果说韩礼德研究的重点是词汇语法层,那么马丁开拓的则是语篇语义层。本书内容主要有:言语行为、英语语篇中的连续和判断、英语语言的评价系统、衔接与语篇性、跨越小句的意义、评价的组篇功能、作为态度发生器的级差系统等。
《 成语辞海》是上海辞书出版社“语海”系列中的一本。 本词典由四川辞书出版社前总编辑、编审冷玉龙主编,收词 61000 余条,其中对于古代文献中的与当今大众使用成语的习惯和现行规范标准不一致的异形成语,保留了语言的原貌,有利于语言文字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本词典中把能关联的异形成语都做了关联;同义异形条目分立,以突出两者区别;对不交代典故或语源就难以明白其义的成语,用简明通俗的文字交代典故或引出语源,并大多进行了白话翻译。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书除绪论外,正文共分六章,最后是结语。 绪论部分对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或说明,并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构式配价、动结式语义成分的提升条件、跟动结式相关的句式的配位方式、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和特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等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动结式
孙锡信主编的《中古近代汉语语法研究述要》主要研究中古及近代汉语的各种语法现象,从17个方面叙述了汉语语法的历史变化,并探讨这一时段语法演变的特点与规律。另从古人的著述中“披沙拣金”选录了若干材料,从三个方面概述古代学者对中古近代汉语语法学所作出的贡献。可以看出,古人对中古近代语法现象关注和研究是不系统也不深入的。我们既要重视古人的有价值的发现和见解,更应该循此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周密的论证。
该书把语法化、词汇化理论运用于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对汉语汉语史上的实词虚化和结构式的语法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该书特点是视野开阔,理论色彩浓厚,同时材料扎实,分析深入细致。该书内容除了前言部分简要梳理了语法化研究及相关的概念之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以语气副词“不成”、时间副词“已经”为个案,揭示了跨层结构的凝固成词过程及其后续发展;(二)深入考察了汉语史上与时、体、语气有关的一些虚词的来源和句法语义演变过程;(三)对汉语史上常见结构式的来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地考察,对结构式的历时更替、结构式演变与语言接触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贺阳的研究的突出优点是对什么是“欧化现象”不仅仅是列举而是加强了论证。某种新兴的语法现象是汉语原来没有的,是受西方语法影响而产生的,并且是什么时期在哪些作品中出现的;有的好像是一种新兴的语法现象,但是汉语过去有过,只是没有得到广泛运用,后来受西方语言影响才推广开来的;有的是汉语原本可能产生的格式,但处于萌芽状态,过去长期没有发展,只是在西方语言影响的触发下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等等。作者引用历史文献,进行了详尽的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得出了可信的结论。作者在第九章“语序的欧化现象”中对现代汉语书面语连词的使用和主从复句的语序的欧化现象的论证,十分细致,说服力极强。对这些欧化现象作者也进行了的理论探讨,指出欧化现象相对而言是“突发’’的,不是“渐变”的;“欧化现象”限于书面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珠,魅力永恒。千余年来,诸家选本繁多,各类专集充栋。这些选本与专集无疑从各方面展示了唐宋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为了让喜爱读词填词的朋友分享这些成果和乐趣,作者把多年来分词牌收录的名家名作加以整理,编辑成集。在编辑过程中,又进一步查阅了唐宋以来同一词牌名不同体的大量作品,通过分析比较,力求找出每一词牌的流变及其特点,并加以概括说明。注释力求做到典出有自,切近词意。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词牌一百种,每一词牌下精选名作十首,全书共一千首,并辅以注释,故名《百谱千词注》。
本书主要汇集了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无线电陆空通话专业术语及常用词汇,每个单词后标有音标、词性、中文,以及含有本单词的词组或例句及其相应的译文。全书按A-Z排序。
本书内容独特创新,用不小的篇幅讨论了古代汉语的音变构词。本书对词不限于类别、组合能力、句法功能的简单比较,而有专章将词置于一个大的系统下进行比较,这也是在现有成果基础上对比较内容的重要更新。 本书比较角度的切入堪称独特。传统的句法比较以单句和复句的类型意义为切入点。本书除了这些切入点外,还从语法手段和标记体等点切入进行比较,使比较更加多角度,结果更加多维度。用了一些“非语文”的研究和表述方法,例如运用了数学符号及公式表述语素构成合成词的语法关系及层次、复句内部的语义关系及层次等等,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阅读上海万国建筑(英文版)》全面解析上海万国建筑的所蕴涵的欧美建筑文化元素,对主要建筑的建筑风格,文化背景,历史人文掌故作了生动的叙述,既有专业知识,又不失大众读者的阅读情趣。普通读者通过阅读《阅读上海万国建筑(英文版)》能有效地寻索到海派建筑文化的起源。
近年来,句式构造和句式意义的关系成为句法理论的热点问题,其中对致使结构句法语义特点的研究生成、检验和发展了很多新的句法观念和理论。动结式作为致使结构系统的一种类型,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句法语义特点引起了学界的极大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项研究试图从动结式的论元结构和配位方式这两个角度来比较系统地考察动结式在句法和语义这两个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句法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 全书除绪论外,正文共分六章,最后是结语。 绪论部分对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作出界定或说明,并从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过程及构式配价、动结式语义成分的提升条件、跟动结式相关的句式的配位方式、动结式句法功能的类型和特点、动结式的演变机制及其相关句法后果等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动结式
本书按《说文》部首排列,分十四卷。选定的字数为1715个,对每个字都力求弄清其音、义以及在卜辞中的用法,并将其写在甲骨文字形后面,是一部甲骨文字形书法集。 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至今已一百馀年。甲骨文出现以后,相继出现了甲骨学以及它的分支甲骨文文字学。 甲骨文是客观存在,是今日通行汉字的本源。它有形可识,有音可读,有义可寻。百馀年来出土甲骨卜辞十六万片以上,这些卜辞所用单字超过五千。甲骨文字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文字考释是一项基础工作。目前已考释出一千多个字。考释申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考察文字本身的演变,上溯汉代以上之金文,由金文窥书契之意,分析甲骨文的偏旁、点划、结构,合以声韵训诂,再和《说文解字》进行对照,许多甲骨文字在《说文》中找到了对应字,另外许多形体《说文》中没有,就注
此书的英文版是首次出版,作者是功能语言学创始人M.A.K. Halliday(韩礼德)及其继承人 Christian Matthiessen ,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为本书作序。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 FIRST STEP INTO THE THEORY,是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的入门之作,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本启蒙教材。本书为英汉双语版本,译者是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国文教授和王红阳博士。读者对象:大学语言(外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