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知识就是力量(权力)的时代里,重申知识即美德,乃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呼告。重温古典教育理念,不是为了重建,而是为了保卫教育,呵护日益挤迫中的心灵世界,使教育实践真正成为扩展人的主体性、而不是强化人的奴役的积极实践。教育哲学的古典转向,意在直面时代难题,回到基本问题,守护教育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立人究竟何以可能?本书是作者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通过重温古典的教育智慧和精神,在面对当下问题的基础上,寻求当下教育精神的合理建构。本书是对《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的修订,观点更为突出、深刻。
单元课程将“活教育”作为文化之根,坚持“幼童本位”的儿童立场,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为目标,研究探索出“走出校园,生活在前”“经验先行,探究在前”“分层指导,儿童在前”的主动学习教育策略,提出的“半程示范法”“家园共育101条主张”“一日生活皆课程”等理念,让教育过程成为儿童自发生成、自愿参与、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体现了“活”的教育思想和改革精神,探索出一条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之路,实现了“让儿童活泼泼的成长”的教育追求。“幼儿园单元课程”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书是2014年重量教学成果奖(基教类)一等奖获奖成果。本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工具、路径。即:学生地理素养标准与“维度17项指标”教学行为标准;数字化教学观察平台与与教学观察手册;多元主体交互共建的全程性学业成绩评价路径,“共研设计-课堂观察-协商研讨-行为反思-再设计”循环跟进式课堂教学评价路径,“评估-指导-塑造-再评估”偏差性教学行为矫正路径。基本解决了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相对立、评价手段与评价理念相脱节、评价路径与教学过程相游离等问题,实现了评价范式的转型。
《自然教育》讲述了中学生安尼柯因病休学后,跟随舅舅到乡下去生活的故事。安尼柯的舅舅是一位退休船长,他有诗人般的优美语言、哲学家那样敏锐的洞察力、科学家那样渊博的知识、绅士般的风度与品格。他把安尼柯带到广阔的自然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他时而严厉,时而温和,时而兴奋,时而低沉,讲述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使安尼柯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舅舅的引导下,安尼柯通过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锻炼了身体,锤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培养了对大自然、对人类的博爱之心;他渐渐懂得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真切地认识到自然与生命的价值,感受到人生的奥秘,开始了对理想的追求。 本书虽然出版于一个世纪以前,但读起来仍然回昧无穷,发人深省。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的身体素质锻炼是保汪其获得健康的身体素质的前提条件。但是,简单枯燥的传统身体锻炼虽然有效,却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针对儿童的喜好特点,本书采用兼具效果性与趣味性的互动式培训游戏,可以让少年儿童在轻松快乐的游戏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并藉此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
《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一书,集描述、介绍、解释说明与历史考察于一体,精选
为了探索新形势下中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途径和方法,本书汇集和吸收了合肥学院在认真借鉴德国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取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本书详细介绍了合肥学院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该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工作。以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是整个培养方案的突出特点。
责任是伦理学中比较古老的范畴,责任教育也是人类文化传承中经久不息的主题之一。在人类新的生存背景中,责任的含义不断扩展,责任教育对现代人更为必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青少年道德危机、生态环境危机和社会混乱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代背景下人的生存方式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增强了人类的力量,市场经济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在科技理性和唯经济主义的意识形态下,人们背离了人之所以为人而应有的道德精神和人文价值,导致责任缺失。责任缺失给人类当下和未来的生存与和谐发展带来极大隐忧。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问题、道德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科学总结各国发展历程和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
《关于举办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的通知》发出之后,全省有18个地级市组织了市级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大部分县(区)也组织了县(区)级的比赛,部分学校开展了校级选拔赛,全省上下联动,掀起了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的热潮。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共设四个项目,分别是教育故事演讲、班会课或班集体活动设计、情景答辩以及才艺展示。本书收集的教育故事,来自全省各地举办的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大赛活动中的教育故事演讲。我们从收到的近千篇教育故事中,经过认真的挑选,收进本书的只有84篇,仅占十二分之一强。教育是一个周而复始而又与时俱进的工作,班主任几乎都面临一样的学生问题,故事的前因后果也都很相似,因而,我们侧重挑选故事中呈现新问题、介绍新做法、闪烁新思想火花、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点
本书的内容组织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全书分成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部分是政策研究。着重阐述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决策分享是世界性的潮流;学校作为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理应分配到一部分的课程权力;所有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管理的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权力的再分配,我国也不例外。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围绕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活动类型、实施程序与专家支持筹问题,阐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名义下,其操作方式的丰富性、多样性。第三部分是实验研究。着重介绍我们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合作四年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重点中学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局限性。第四部分是案例研究。按照案例的一般要求,从国际的、比较的角度,我们选择了9个案例,涉及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我国的上海市、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