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从3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学术积累,根据保存的文字材料,精选从未发表过的、主要在各种规划评审会和相关会议上的发言,以及少量颇有价值的材料,反映作者在实践中的学术思考、信仰与坚持——学者的求真精神。全书分4各栏目(评规划、评城市、评师友、评自己),共50篇文章,时间跨度为1978-2011年。每篇文章均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文前有简短的“题注”,为背景介绍或心得体会,与正文彼此呼应,是本书最精彩之处。作者是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界“敢于说真话的学者”,本书对中青年学者、学生、实际工作者的“治学”、“求真”、“求实”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本书针对我国乡村景观和田园综合体的具体现状(涉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三农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的特点、新农村景观规划的目标、乡村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的主要内容等),深入研究国外乡村景观理论及经典案例,参考其成熟的发展模式,结合我国的成功案例,对我国乡村景观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也为关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戴维·哈维教授在《叛逆的城市》中汇集了他近年有关城市理论(城市阶级冲突、建筑环境的政治经济学和城市社会运动)的学术论文(一部分)和有关重大城市社会运动理论解释的报纸评论(二部分)。本书可以说是戴维应用马克思主义方法探索城市、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导论。
本书梳理社区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结合四川社区风险管理的特殊情况,以理论推演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探析社区风险管理的四川规律和四川路径,进一步促进四川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建设,减少社区内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区秩序,保护社区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对四川城市的建设发展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本书的内容包括:冷战时期的台北阳明山山仔后美军宿舍保存与台湾的现代建筑移植、中国教会大学校园建筑传承与东海大学校园、来自他乡的讯息本土建筑发展脉络中的“宜兰厝”、西方之眼——战后初期台北都市的规训治理等。
《西安於我:一个规划师眼中的西安城市变迁(规划历程)(2)》内容包括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新中国成立后前几轮总体规划、西安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唐皇城复兴、大山大水之城、新区崛起、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大西安总体规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外滩以其的历史积淀和建筑形态,成为上海的城市象征,并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知名度。《外滩映像:上海外滩滨水区概念性城市设计》在深入分析外滩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外滩映像”设计理念,全面展现了外滩近代建筑的历史遗产价值,并结合当代城市的发展,构想了整体提升外滩形象的公共空间形态。《外滩映像:上海外滩滨水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提高当代中国城市空间品质提供了一种方法。 《外滩映像:上海外滩滨水区概念性城市设计》适合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
本书内容紧紧围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对黑臭水体的治理要求,分析我国黑臭水体的现状;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概念、致黑致臭机理以及黑臭水体的危害;系统地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整治原则、治理的基本思路以及治理技术和措施;分析总结了外针对典型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现象进行治理的工程案例,汲取了黑臭水体防治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为我国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整治提供可借鉴的理念、经验及技术路线。 本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可供从事河流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等工程的技术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西安於我:一个规划师眼中的西安城市变迁3 建筑创作》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从纪实的角度记录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点滴心得及数年来规划生涯的切身体会。本书对西安建设思想、建设成果的系统回顾,是对当前城建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是对未来西安愿景构想的美好展望,这对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工作将会有所启迪和借鉴。
本书通过对行动规划相关理念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阐述和研究,结合对新时期规划价值和效用的认识和分析,总结归纳了“行动规划九条”作为重要的行动规划理念和技术方法,结合案例进行了生动演绎,对未来规划2.0时代进行了畅想。
近年来,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承担了深圳及全国多个城市的重大交通政策与规划项目,对交通规划技术方法转型进行了系统思考。通过城市交通白皮书、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专项规划、重大交通设施详细规划以及大数据交通分析等工作,践行了交通规划从理念到行动的全过程。 《面向未来的交通出版工程·政策与规划系列 从理念到行动: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实践》以讨论交通规划的转型为起点,围绕“规划转型、计划转型、设计转型、管理转型”四个方面,系统探索以综合交通系统功能组织为核心的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多层次衔接的交通与土地使用协同规划,多元交通方式协同的交通专项规划,指导规划“实施”的精细化交通设计,促进规划实施的协同工作机制和多角度交通评价技术,涵盖交通规划从新理念到实施的各个环节。
阳光、空气、绿化、水……构成了自然界绚丽多彩的世界,人们身处其中,既可漫步街头,又可驻足观赏;既可独处,又可交谈,结识更多的人,参与更多的事。所以室外环境兼有功能性、自发性和社会性的活动特点。现代化城市交通、哚声、城市热岛、灰尘、化学烟雾等环境的副效应为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这也正是环境设计所面临的新课题。 书中对建筑室外环境所涉及的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庭院空间、纪念性空间等方面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文字简明扼要,实例具体丰富,图例说明详尽。每章节后都有四五个实例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启迪作用。 本书是编者经过多年环境设计教学经验积累,结合大量设计实践体会以及多次海外考察的基础上总结编写而成,旨在为我国的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尽绵薄之力。
本书系“中国公共艺术与景观”丛书之一,从制度设计角度透视了公共艺术的理论与实践,阐述了对公共艺术的一些深层次思考。 全书内容共分5个部分,包括:问题讨论,中国公共艺术家,经典案例,国际公共艺术家,理论研究。
在中共十八大开创的政治新格局背景下,“美丽中国”成为新一轮城市形象的核心竞争要素。《山水城市的形象规划与传播:美丽中国视野下的永嘉现象研究》围绕打造和传播独具特色的城市个性和形象,侧重具体的城市形象建设过程,在城市品牌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以城市品牌的“中心定位”为切入点,借鉴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如何定位和传播城市品牌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从整体形象构建的角度塑造城市品牌与对内/对外整合传播的具体对策和建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城市品牌建设提供了操作建议与参考依据。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南》遵照了我国设计规范,主要介绍建筑内部生活给水、消防给水、生活排水(包括屋面雨水排水)建筑热水、饮水供应以及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居住小区给水排水、建筑中水、专用设施的给水排水(如游泳池、水景)等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相关工程实例。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指南》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材使用。
本书是城市转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佳作,提出了一种反思城市-设计-建造过程的基本方法,并从这一过程的实际案例中吸取教训。书中讨论了让城市变得更好的城市实践所具有的潜力,着重阐述 “城市主义可以是什么?”的问题,并指出城市的转型离不开对各种概念、实践和结果的反思。它汲取实用主义养分,提出了三种概念迁移。通过分析波士顿、开罗等转型城市的计划和项目,阐明了这些概念迁移如何在截然不同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火灾自动报警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火灾防控系统》是一本关于火灾自动报警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火灾防控系统的教科书。《火灾自动报警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火灾防控系统》继承了前四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注重实践的特点,大限度地扬弃了前四版中理论研究的内容,它以智慧消防系统工程实践为切入点,以实践结合理论,以实践总结理论.以实践验证理论。 《火灾自动报警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火灾防控系统》适合于消防工程设计与审核人员技术培训、各级消防人员在职培训。通过对《火灾自动报警与智慧消防物联网火灾防控系统》的学习,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历史沿革、设备构成、工作原理、通信方式、联动编程、施工调试,以及日常维护管理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