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故宫不仅是中国,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的帝皇宫殿建筑群。它位于北京这一著名世界古都78公里的中轴线中心显要的地位,具有高度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因而早已被列入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批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 关于研究和介绍故宫的大块文章,宏篇巨著已有不少,各擅所长,各抒所见。然而,像《大紫禁城一王者的轴线》这本从历史文化和建筑的轴线,用建筑图解的语言,以图叙说,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解读紫禁城故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的专书,尚付阙如。可称得上是别开生面的创作。以图画形象的笔法来研究和叙说建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我十分喜欢和赞赏。
作者在《中国建筑史》中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分成上古或原始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民国时期。作者认为,只有深刻地了解历史,才能准确把握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因此,他研究建筑史,不仅注重史料,介绍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与特征,还深入研究建筑风格特征的演变规律及其制约因素,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思想。《中国建筑史》版本采用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童寯编著的《江南园林志(第3版典藏版)》是一本论述和介绍中国苏、杭、沪、宁一带古典园林的专门著作。本书分文字和图片两部分。文字部分包括造园、假山、沿革、现状、杂识五篇,论述中国造园的传统特色和一般原则,阐释假山艺术,介绍江南各地著名园林的沿革、现状、艺术特点并作出评价。本书是中国最早采用现代方法进行测绘、摄影的园林专著。书中述及的一部分园林现已残破或者废弃,这方面的资料尤具历史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野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东南最早私园为东晋苏州顾辟疆园。由于苏州具有经济、文化、自然等优越条件,因而园林得以发展。在长期封建社会中,苏州园林迭有兴废,至全国解放后,始广为维修,累代名园遂双双复重丽。 全书共分总论和实例两部分。其中总论部分介绍布局、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实例部分共介绍15个园林实例。包含黑白照片约500张,墨线图300幅,文字约5万字。本书是研究苏州园林的经典作品,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著作。 本书适用于建筑、园林、环境艺术等相关专业人员。
《株洲历史文化建筑》系统展示了株洲全境的历史文化建筑,分为十个篇章:炎帝文化、书院文化、桥梁文化、城墙塔楼、寺观殿宇、宗祠牌坊、红色建筑、古镇民居、工业文化、激越。涉及的文化地标建筑130余处,蔚为大观。起笔以农耕文化开篇,落笔以工业文化收官,继之以“激越”的尾声,全景式展示株洲历史文化建筑发展概貌。
《古建筑日读》在出版形式上主要采取“日课”的形式,即一日一课,将系统的古建筑知识进行拆分,读者每日读一篇图文结合的小文章并从中了解一点古建筑方面的基础知识。 本书在内容上主要选取王其钧老师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画,并将其进行筛选及系统的编排和分类,将其分为“古建筑构件”、“宫殿建筑”、“园林建筑”、“中国民居”部分。
《古代建筑雕刻纹饰:草木花卉》围绕草木花卉这一题材,精选了实地拍摄下来的精湛照片,并附以简单的文字说明,供广大民间文化、建筑文化、古代艺术、雕刻艺术爱好者们阅读和欣赏。雕刻纹饰是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赋予了建筑造型以生动的形象,并融于整体建筑之中。因此,要想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文化,雕刻纹饰就是你不能错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