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涵蓋的時間範圍包括了古代近東兩河文明、古代埃及、波斯、以色列,以及希臘、羅馬。全書基本上以年代順序介紹這些不同的古代文明,除了政治和社會的基本架構之外,本書也設法多談一些文學、藝術、宗教、思想等主題,希望能對這些古文明提供多角度的了解,以及其歷史發展和文明的特色,並且不時提出一些有關其興衰關鍵的討論,提供相關史料,讓讀者能直接聽到這些古代文明中一些人的聲音。
由于出版年份较久,可能部分书籍会有一些瑕疵,不影响阅读,不喜慎拍。 新譯論語新編解義 內容簡介 《論語》是傳統思想中的寶典,孔子學說的精華。在精簡的文字中,記錄了許多孔子為人處世的哲理,兩千多年來,這些話語一直激勵著人們去進德修業,敦品勵學。今本《論語》共二十篇,約五百章,因輯成於孔門弟子多人之手,內容和編次上並無系統,不容易見出全書的重心。本書則是選取《論語》書中對於人們進德勵志尤為切要的部分,凡三百六十五章,略依孔子自述從志學、而立、不惑、知命、耳順至不踰矩,學思歷程由近及遠、由下學以至上達的順序,重新編排,分為二十類目,加上簡明的注譯和精要的導讀與解義,使讀者展卷閱讀,即可了解《論語》一書義理的重點,領悟孔子思想逐漸演進的軌跡,並期許讀者能切己體會,進一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與歐陸交會處,海域之便使其很早便發展為一強國,甚至如果說世界文明的重心為西方,則西方文明的啟蒙就在義大利。由早期羅馬帝國威震四方所建立的政治體制,到基督宗教拯救世人所傳佈的基督理念,由文藝復興時期弘揚人文精神,到今日品牌格調所塑造的時尚文化,義大利皆開風氣之先,為人類文明遺產留下可貴的一頁,譽之為西方文化的智庫,實至名歸。 現代的義大利雖有其艱鉅的政治與經濟挑戰,但再造羅馬榮景,重振國威一直是許多義大利人衷心的期望及努力的目標,為了展現義大利人的驕傲與尊嚴,他們開拓了生命的另一種意義與價值,以精采的多元文化豐富現代人的心靈,從其內涵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於西歐各國的生命目標,它不是政治的,也不是經濟的,而是文化的、生活的喜悅。
本書探討自漢至隋皇帝與皇太子的經學教育禮制,依受學期間、學成儀式與學成後再度研習三個階段進行論述。主要針對執教者(伴學者)、受業年齡及教材、教育儀式、講經集會、教育地點等,以及其他相關問題,如執教者與伴學者的待遇、經書教育成果的評量等,予以探索。尤其在辨別實際執教者非名義上的師傅 太傅、少傅,而是朝臣以侍講、執經、侍讀等名銜兼職入授;釐清因不同身份、場合,所行釋奠禮實有差異,以及講經與釋奠禮之關係等;並詳細考察有關經書的講經集會也非僅一種,有因釋奠禮而舉行者,是作為幼君、儲君受學告一段落的考成典禮;也有平時召集群臣研討經義而舉行之講經集會,屬於學成後再度研習。凡此,均能提出有異於前賢的相關看法,並廓清歷來諸多疑義未解之處。
《史記》的文學性以及對歷史的獨特觀察,主要是透過人物傳記表現出來。因此,深入《史記》的人物世界,是進窺《史記》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的重要法門。《史記》中的各類人物性格,往往能反映歷史的、普遍性的人物典型,透過史公的妙筆,我們可以看到各類型人物背後所呈現的深刻的人性與歷史觀照,欣賞他們在歷史場景中呈現的各種風姿。本書討論了《史記》中許多膾炙人口的人物,透過作者的詮釋,在欣賞人物風姿之餘,讀者或許能穿越時空,與司馬遷的歷史智慧照面,領略「讀史使人聰明」的益處。
神廟不是白的,大海不是藍的,阿波羅不愛工作,宙斯其實沒那麼花 歷史教科書不會寫、老師在課堂上不會說,古希臘眾神與人們自由奔放的真實生活面貌! 日本古代希臘、希臘神話研究者藤村Sisin的《古希臘原來是這樣!?》指出,古希臘人其實很前衛,他們認為: ?為了填飽肚皮而工作,是可恥的事情,比當奴隸更糟糕。 ?城邦間的戰爭是夏天農閒時的例行公事,最長只有四十天。 ?愛情無關乎性別,然而以肉體為目的的同性愛是可憎的。 《古希臘原來是這樣!?》認為,希臘諸神其實比現代人還勁爆: ?從騎馬打仗到織布造船、甚至油漆粉刷無所不能的雅典娜,是古希臘的女強人。 ?阿芙蘿黛蒂愛上凡人安喀塞斯,直接跑去他家一夜纏綿,結果隔天早上就把他甩了。 ?才剛出生的奶娃荷米斯,一眨眼就偷走了阿波羅的五十頭牛,把他
人們選擇如何「坐月子」是教化的結果?! 咒術、陰陽五行、卦象 竟和中國傳統醫學療法息息相關! 中國傳統醫學中無法言明的「意」,本書帶你理解! 「醫者意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中醫論者常常言及的一句話。貶斥者認為:中國所有的學問都帶有一種「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的神秘性,最足為知識擴大之障礙,而醫學即其代表;褒賞者以為一個「意」字,概括了有別於現代實證科學之另一種醫學體系的最基本特點 理論的神秘、療法的靈活、醫家的悟性,都盡寓其中 。然而古代的醫家究竟是如何以「意」來構建這門學問,似乎並無人深究。 本書沿著傳統醫學自身的發展脈絡,探索「意」的歷史蹤跡;同時又注意到在近代西方科技繁榮昌盛、普及全球之後,唯有中國傳統醫學仍然具有不衰之生命力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我們不能完全用
努爾哈齊是滿清的奠基者,皇太極是滿清的創造者。他們的豐功偉業在官私檔案中皆有可觀的紀錄,卻也留下不少史事啟人疑竇:究竟《三國演義》與滿族的建國大業有無關係?皇太極為何愛哭?皇太極真的會解夢、預言嗎?本書即以史料為憑據,解答上述疑問,同時引領讀者一窺努爾哈齊、皇太極的智慧與權謀。由於努爾哈齊與皇太極在滿洲文字的發明、改良與推廣上著力甚深,因而產生大量的滿文書檔。本書亦就部分滿文書檔進行剖析,使讀者能了解滿文資料的內容與價值,並且認識舊時滿族的生活文化。
本書集結作者十篇清代相關研究的論文精華。從清初的三大問題:民族問題、宗教信仰問題和漢化問題,承接到清代中期皇位繼承和肅貪議題。透過精闢的文字,檢討滿洲興起時主政者處理的民族事務;分析滿族早年倡行藏傳佛教的原因;探究清廷理性仿行的漢人典章制度;一窺因承襲漢族傳統而在中衰前夕出現的貪瀆事項。作者根據國內外、滿漢文等多種史料,從不同的角度對清代相關議題提出個人嶄新的想法與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