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輯智略之士所作,於先秦諸子百家之說,兼包並容,是古籍中內容最豐富的一部書。讀之如身入寶藏,上可以知先秦諸子學說的要義,下可以瞭解漢代政治學術的大勢,更顯呂氏春秋在中國思想史上應有其重要的地位。
劉君祖新解古今第一奇書 教你在人生的劇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鬼谷子極具神祕色彩,春秋戰國時隱居於鬼谷,自稱鬼谷先生。他是全才型的奇人,不僅深諳政治的韜略之學,擅長外交的縱橫之術,也精通奇門遁甲的江湖神算。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謀略家,被譽為縱橫家的鼻祖,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家。門下叱吒風雲的傑出弟子,除了外交梟雄蘇秦、張儀,還有軍事家孫臏、龐涓;他們參與過許多戰爭、媾和,運用兵法和外交談判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鬼谷子》的思想學說在戰國時代大放異彩,一直到明清之前都沒有盛行,為什麼現在又為世人所關注﹖究其原因是中國建立君主專制後,當政者為了便於管控,不希望人們讀他的書,當然更不會去提倡。但自從鴉片戰爭之後,門戶開放且須面對列強開展外交,折衝談判,先秦諸子的學問才逐漸受到重視。如今身處
古人是怎麼發現針灸經脈及建立理論? 針灸在面對強勢西方醫學的挑戰下,有什麼重大變革? 本書展現了近年來流行的跨領域合作研究方式,以醫學理論搭配歷史學研究方法,激盪出醫療史的新視角。作者透過中國古代醫學文獻典籍,重新闡釋傳統針灸的概念理論,以理解不同時代的學術環境如何影響針灸理論的發展,並進一步以重要人物為主軸,審視針灸及中醫將如何突破傳統並融入西方醫學觀念。
《經律異相》編成於南朝梁武帝時期,是現存最早的大型佛教類書,也是一部佛教故事總集。它將散見於浩繁的佛教經典中,被稱為「異相」的故事、寓言、譬喻和傳聞等匯集並分類編纂,以達到勸喻醒世的目的。 除了勸化的功能外,《經律異相》還具有文獻學和文學上的價值。它所引用的佛教典籍有許多是後世已絕傳的珍本或孤本,雖然摘錄的只是片段,但仍具有他書無法替代的校勘與輯佚之史料價值;它所載錄的佛教故事,大多構思奇特,哲理深邃,譬喻恢弘,有的演化為家喻戶曉的成語典故或民間傳說,有的則成為話本、戲曲的素材或推動傳奇、小說的發展,充實並擴充了中國文學的領域。本書選錄其中的二三○則,詳為導讀、解題與注譯,讀者可藉此吸收領會《經律異相》的內容與特色。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先保己再護人,才能存活下來! 受到達爾文演化論的影響,演化生物學家普遍認為,生物最優先的考慮必然是自己的生存與繁衍,因此生物在競爭下展現的行為,絕大多數都是自私的。然而為什麼人類在某些情形下,也會有利他的行為呢?人類的道德感從何而來,又如何引導人類的行為呢?達爾文當時對這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一場二十世紀上演的演化革命最終帶給達爾文難題一絲曙光 1963年威廉?漢彌敦首先提出了「近親選擇理論」,認為天擇的單位如果不是個體而是「基因」,那麼就可以解釋生物何以會展現出利他的行為。畢竟演化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具有相同基因的生物盡可能地繁衍後代,單就生物個體本身無法解釋利他行為,而基因則成為回答達爾文難題的鑰匙。這個觀點後來被開拓成為「社會生物學」的基礎。
《釋禪波羅蜜》,全名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講述禪定修行的重要著作。有別於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智者大師強調的乃是「次第漸修,循序漸進」的「漸修禪」。《釋禪波羅蜜》一書即在「解釋禪修的具體方法,以達覺悟彼岸」。書中透過各種禪相的說解,以及可具體實踐的修禪方法,讓修習佛法的人能夠循序漸進,深刻體會佛法的精髓,堪稱是一部「禪修百科全書」。由於其法門龐雜和法相細密的特點,在研讀上有一定的難度。本書注譯者基於多年的禪修經驗與佛學見解,透過章旨、注釋、語譯及說明四部分,深入淺出地說解,不僅能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釋禪波羅蜜》,對於系統地了解和研究天台宗,也有一定的助益。
台大哲學系苑舉正教授親譯, 深入分析導讀,重現超越時代的人文關懷 閱讀盧梭政治理論的核心之作,重新審視自然與平等的真諦 《德行墮落與不平等的起源》一書收錄的兩篇文章,為盧梭早期的重要論述。〈論科學與藝術〉一文原為盧梭為參加第戎學院徵文比賽所撰寫的作品,在以追求科學發展為社會主要氛圍的啟蒙時代,盧梭敢於反對視科學與藝術為「全民運動」的理念,質疑科學與藝術對文明與道德的正面影響,提出「科學與藝術無助於風俗的淨化」的論點。論文一經發表,不但大受評審青睞,更獲得第戎學院論文獎首獎。五年後,盧梭再次參與徵文,發表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一文,闡述剖析人類不平等的因由,並探討社會的形成如何趨使人類與原始的良善漸行漸遠。 有別於當時對科學啓蒙的樂觀主義,盧梭兩篇論文皆以對「人
「求知」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項重要特徵,而《知識論》就是人類這種求知活動的菁華。 什麼是知識的本質? 眼見為憑是否保證了知識的正確性? 夢中場景可以成為知識嗎? 真正的知識要如何證明呢? 本書除了介紹西方傳統的知識論之外,著重在解說當代英美哲學界在知識論領域的研究成果與發展,並引進認知科學以及科學哲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以輔助並擴充對於知識論各項議題的掌握。
本書為嚴復翻譯的重要社會學名著之一。強調「以天演為宗」探求群體演變的因果關係,並針對治群學的難礙,提出客觀、解惑之道。 全書依砭愚、倡學、喻術、知難、物蔽、智絯、情瞀、學詖、國拘、流梏、政惑、教辟、繕性、憲生、述神、成章等十六篇,闡述個人、群體、個人與群體間的關係、群體發展的種種現象。嚴復第一次將西方社會學的概念引述至中國,對當時的社會改革十分具影響力,並成為後世研究社會學方法的重要讀本。 本書特色: ★嚴復翻譯經典重現! ★嚴復翻譯的重要社會學名著之一!
本書系統而全面地論述喬姆斯基的語言哲學思想。上篇考察了喬姆斯基語言觀的思想背景及其思想淵源,並對其發展歷程〈從五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分五個階段作了較為詳細、全面的論述。下篇著立考察了喬姆斯基語言觀的哲學基礎及其哲學意蘊,指出喬姆斯基的語言觀是以歷史上的唯物理論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並在多方面深化和發展了傳統唯物理論;喬姆斯基以其獨特的語言觀為基礎對現代語言哲學的諸多重大問題─心物關係、意義、知識的本性、遵守規則等等─都給了非常新穎的分析和回答。作者最後還對喬姆斯基語言哲學思想的歷史意義進行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