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闡釋《管子》思想的著作。全書扼要地論述了管仲的生平與業績,闡述了管仲與《管子》的關係,並從哲學、倫理、教育、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科學等七個方面,高度評價了《管子》的思想建樹,且選譯了「管子名言」,附錄了〈管仲傳略〉。內容全面,闡釋簡明,述評結合,深入淺出,對於有興趣瞭解管仲與《管子》的莘莘學子,以及有志於《管子》研究的學著,本書都是一本可供參考的讀物。
一部具爭議性、對佛教思想在中國發展有深鉅影響的論典,一部曾給當代哲學家牟宗三先生*大思想啟發的佛學著作。「一心開二門」詳細說明了凡、聖不同的因由;從「不覺」到「覺」,更明確點出了落實在修行活動中的「始覺」觀念。心迷為凡,覺悟成聖的圓滿理論展示。《新譯大乘起信論》為世人親近佛教原典、進探佛法義海,提供了一條現代之路。
哲學幻想家費奧多洛夫是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俄羅斯思想文化界的傳奇人物。他 試圖戰勝死亡、相信祖先可以復活,並主張改造地球走向宇宙的「共同事業」之學說,我 們可以從他身上窺見那個時代眾多思想家的精神探求,並領略到俄羅斯傳統文化精神不同 於西方的獨特品格。
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體系基本上是以動作和邏輯的關係為主線,闡述認識的原始發生和發展過程。作者首先闡述了認識形式系列,即主體的建構過程,說明主體透過圖式和動作的同化、順應和平衡作用建立起螺旋上升的動態體系 。隨即分析了皮亞傑如何在形式系列建構的基礎上,建立認識的形象系列。闡明他立論的前提:認識的形象系列與認識的形式系列,彼此是旁系關係。作者也說明了皮亞傑對於道德問題的研究,著重討論了皮亞傑關於道德認識由他 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本書還探討了皮亞傑的結構主義理論。說明了他對於結構主義一般特點的概括,以及他如何運用自己歸納的特點去規範其他結構主義流派。最後並介紹了皮亞傑理論的傳播和新皮亞傑主義。
本書主要介紹尼耳斯.玻爾的互補哲學思想,說明其思想的發生、發展及與其他知識領域的關係,特別是與微觀物理學(量子物理學)的關係。在編寫過程中,曾特別注意保持玻爾思想的原貌,不以己意擅加改動或評述,也不把 這種思想強納入一套僵固的「體系」中。當然,在某些地方,作者也根據個人治學所得,發表了一些不無特點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就教於高明!
魯一士(Josiah Royce,1855-1916)是美國哲學黃金時代(約自一八八○年至一九三○年期間)一位傑出的哲學大師。這黃金時代標誌美國這新國家的哲學思想已從開始的時期走上成熟的階段。本書內容討論魯一士哲學體系所 著重的形而上學、知識論、倫理學與宗教哲學這四大哲學問題。前兩課題屬於理論方面,後兩課題屬於實際方面。形而上學是魯氏哲學思想的核心,他是一位絕對理想主義者,確信在宇宙間有一所謂絕對,其存在不僅是實在的,並 且是邏輯必要的,可用理性辯證方法證明。他的知識論是以闡釋理論為基礎,把西方近代哲學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這兩相對立的知識論學派加以總合。他的倫理觀則是以為忠而忠作為至善,它是自我所應尋求的最高理想。他的宗 教哲學是本著忠與愛的精神以求一普遍性的共合體實現在人間世為人類的終極目標。從其大量
作者通過對拉氏的生活時代、主要著作、思想淵源和人生經歷的多方面研究,較全面系統地闡明了他的吠檀多不二論的世界觀、神秘主義的直覺論、精神宗教的理想、東西方比較哲學和宗教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印度教傳統的倫 理觀以及教育思想等。全書貫穿著歷史性和科學性,不但總結出他對印度傳統哲學的繼承和發展。而且還突出了他的哲學研究的兩大成果,即直覺論和東西方哲學的比較觀。最後指明了他對印度哲學的影響。希望讀者通過本書能 領略拉達克里希南的哲學風采及印度哲學的概貌
馮.賴特是維特根斯坦的教授職位繼任者,是其三位遺囑執行人之一;一生在歸納邏輯、哲學邏輯、 行動理論、維特根斯坦研究等許多領域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是一位享有是世界聲譽的邏輯學家和哲學家; 曾任芬蘭科學院院長、國際科學史和科學哲學聯合會會長、國際哲學會會長。本書詳實、客觀地評介馮. 賴特的生平、著作及他的幾乎所有學術思想,得出的總體結論是:馮.賴特是一位勤勉、穩健、儒雅的學 者,也是一位分析型、技術型的哲學家;在評述他人觀點時相當周詳與平實,不故作驚人之論;對自己的 思想則給予全面、細緻,且經常是技術化的論證。讀他的書不會激活你的血液,卻會給你「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般的滋潤。
「修多羅」即梵語中的 sutra,意思為「契合真理的經卷」,同時也是後世對佛經音譯的泛稱。「頌歌」即梵語中的 gatha,音譯作「伽陀」,意思是「偈和頌」。說佛經組成體裁而言,可分兩大類,一是「長行」,它是以散文寫 成的長篇敘述體:透過夾敘夾議,來完成高深的思想之表達。二是「偈頌」,它有如中國上古的詩歌,是韻文形式,可以唱頌。這類文字,有的附著於經文中間或某一章節卷尾;有的獨立成卷。它的功能,在使經文美化與詩化,尤 易於背誦。「修多羅頌歌」,就是佛的歌讚,它代表著佛陀的心聲,這裡也附錄中國先賢對生命的觀照與嗟歎。本書並以最淺白的語言,來釋出佛家高深的哲理;希望它能為你的生命帶來深刻的省思與高度的默契!
「白頭始悟頤生妙,盡在《黃庭》兩卷中」。《黃庭經》相傳為晉司徒魏舒之女魏華存依據民間祕本或道士口授,編撰而成,自晉代以後傳播漸廣,頗為流行於文人學士之間。其內容不僅奠定了道教上清經派的教理基礎,也是唐宋以來內丹說的主要理論來源之一。《陰符經》又稱《黃帝陰符經》,此書大抵是北朝隱士所作,其思想內容主要是繼承和發揮先秦道家和陰陽五行學說,理論概括性強,文約義深,因此特別受到道教*的重視,宋元以後已成為內丹修煉的基本典籍。《黃庭經》與《陰符經》的篇幅都不長,且皆為道教內丹理論與修煉的重要經典,故本書將兩經合刊注譯解析,詮釋明白曉暢,期能對有心認識內丹理論或持道修煉的讀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