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遊俠是如何產生的?他們何以有卿相之俠與布衣閭巷之俠,甚至義俠、武俠、豪俠、輕俠、盜俠之分?他們所體現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本書用不同角度對遊俠的起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進行了勾勒,並透過對遊俠的社會交往、衣食來源、飲酒縱情、仗義行俠等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描摹出古代遊俠的基本面貌及生活狀態,揭示遊俠階層最終湮滅而俠義精神得以弘揚的社會及文化根源。
本書係以歷史發展的脈絡,用翔實的資料,流暢生動的文筆,從婚姻形式、婚姻家庭制度、婚姻成立方式、婚姻成立條件、婚戀習俗、婦女地位、貞節觀、民族婚姻等方面,敘述上起遠古、下迄明清數千年的中國婚姻與家庭的歷生活。讀者在書中既可尋覓到中國姻家庭發展的歷史軌跡,並可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凡「時代」非皆有「思潮」,有思潮之時代,必文化昂進之時代也。我國自秦以後,確能成為時代思潮者-漢之經學;隋唐之佛學;宋及明之理學;清之考證學。『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簡單言之:則對於宋明理學之ㄧ大反動,其動機及其內容,皆與歐洲之「文藝復興」絕相類。 清代是中國學術思想上一個獨特的學術環境。啟蒙運動、經學注疏、金石、校勘、輯佚工作、今古文之辯,提供了在政治上無法獻力的知識份子,一個豐富且具科學精神的學術舞台,這種官民致力於學術運動的精神,將中國學術思想的發展帶領至輝煌的境地。本書是第一部對清代學術作系統考察的著述,從史、文、哲及自然科學多方面,全面而詳盡地闡述當中盛衰起落、新舊思潮及主要人物,讓我們暸解清代在學術上今古齊鳴、融合中西思潮的盛況,與其政治及民間的社會思潮環環相繫。
本書按時代順序闡述量衡的起源、產生和發展的各個階段,以文獻和實物資料相印證,介紹中國古代度量衡的概況,度量衡單位和單位量值的確立、沿襲和改進,管理制度和標準器具的製作等;並進一步分析歷代量制、量值的演變,以及度量衡與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反映中國古代度量衡科學技術成就對後世的影響,以及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
墨子,名翟,邾婁(今山東滕州市)人。他創立的墨家是先秦時期唯一能與儒家抗衡而勢力最大的學派,世稱儒、墨為顯學。兼愛、非攻是墨子的重要思想,思想保存在《墨子》書中,墨子死後,學派發生了分化,各派繼續傳播墨學。 本書簡明敘述墨子和墨家思想,及其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深入淺出,為具有知識性和學術性的通俗讀物。
本書敘述在我國古代園林發展的歷史上,以現存古代園林為依據,從地形的運用、建築景物的布局、綠化植物的配置,直至廳堂內的家具陳設等造園內容手法中,分析介紹中國古代園林的高度藝術成就;並列舉古代園林與傳統文化中文學、繪畫、戲劇、宗教等方面的關係,闡述古代園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它在美學領域中的價值。
我國自唐至宋,無論在政治、社會上皆有很大轉變,而介於唐宋間之五代,雖僅五十餘年,但扮演著過渡與轉變時期的重要角色,深值吾人重視。 五代雖僅五十餘年,然現存史料甚為豐富,尤以五代史料之根源──《五代實錄》更屬難能可貴。 本書即對《五代實錄》及宋初重要五代史籍如《冊府元龜》及《太平御覽》徵引五代史料者,《薛史》、《歐史》、《五代會要》、《北夢瑣言》等書作較深入研究,並探討諸書與《五代實錄》之關係,以期對五代史源有更正確認識。 卷末附錄<五代史著作與資料備忘繫年表>,有助於從事五代史研究之查考。
中國古代兵書卷帙浩繁,如林垂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有「兵學聖典」、「世界古代第一兵書」之譽的《孫子兵法》,受到各國軍事家的青睞。 目前兵法的運用範圍已由軍事擴大到企業管理、商業競爭、體育比賽,以及政治、外交等各個領域,並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在這本小書裏,為讀者介紹有關我國古代兵書的種種問題,頗值一讀。
讀者們大多從書本上看到過或聽人說起過「五經四書」這個名詞,但是「四書」是什麼?「五經」包括哪些書?就不一定人人清楚了。 這本書以通俗流暢的語文,深入淺出地向讀者介紹什麼是四書?什麼是五經?它們的成書年代、所反映的思想及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的變遷、發生的社會作用等等,並介紹其中的一些名篇,定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對大家有所啟迪。
本書可謂《近思錄通解》之入門手冊、閱讀導覽。 筆者撰述《近思錄通解》的目的,是要協助讀者跨越與傳統文化斷裂的鴻溝,讓現代人可以花最少的時間,減少不必要的困難,從《近思錄》一書汲取先聖先賢的智慧,並接受他們高貴品德的薰聒。本書堅決避免掉進繁瑣的訓詁、考據的泥淖,不以注或譯為主,而以解或通為要。希望能以最淺白易懂的文字,即使不對照原文,也能讓讀者掌握到《近思錄》的精髓,進而對自己的進德修業、立身處世有所裨益。筆者撰述本書的願望,是要讀者能得魚忘筌,最後自己直接閱讀原文 本書特色 ★《近思錄》乃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推薦「國學必讀」七部書之一,重要性可見一斑!
<香港老照片 3>的作者石人今年(2003)七十八歲,原名梁大中,賣文五十多年,筆名亦五十多個,怪到有叫「不見人下樓主」的。九歲喪父,讀書備盡艱苦。抗日時期,逃難時因挨不下三日四夜無米下肚而日行七八十里的酸苦,曾意圖自殺而又堅強地活下來。隻身來港,一住數十年,住過摩星嶺、石硤尾,挑過泥,吃過麵包邊,且與狗爭食。來前半工讀,讀過兩年野雞大學。來港後做過多家報館,擔任過九家報社社長總編輯,一家日報副社長。曾自辦報三次,均以失敗告終。有過三十年專職寫稿生涯,煮字兩億以上,出書三十本,每日撰寫專欄,最多時日十七八篇。
贺麟(1902 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国内外久享盛名的西方哲学专家、翻译家,于黑格尔哲学无不精通,论述遍及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他翻译的《小逻辑》,学术界公认为是继严复《天演论》之后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中译本;对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贺麟在中国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1930年代创立了与冯友兰 新理学 相对的 新心学 体系,是现代早期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译著还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本書以科學的態度、客觀的立場,簡要介紹至聖先師孔子的生平志業、儒家學說的基本內容和歷史發展;闡述儒學的特點、歷史地位和國際影響;認為儒家思想對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素質的形成、中國燦爛的古代文明發展,有積極作用;孔子的思想學說,為我中華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中國的名山大川,是國家壯麗河山的縮影和象徵。作者根據中國名山大川的景觀特色,從科學的觀點,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圖文並茂的形式,深入淺出地,系特而扼要地闡述了它們的悠久歷史、特有含義及其審美、科研、教育和旅遊的價值。
所谓审美活动的真谛 审美活动和作为其理论形态的美学,蕴含了一种平等的对话理念。美学不是颐使气指的专断知识,也不是专家权威的自语独白,从柏拉图的《对话录》对到《论语》的语录对话体,这些洋溢着美学精神的文本都是对话性的。《美学是什么》恰似一个带风景的房间,我们通过这个房间去欣赏一祯祯美学的风景,边看边聊。那一个个的小话题,恰似房间里不同朝向的窗户,透过这些窗户,我们瞥见美学风景的不同侧面。相信你*终会把这些局部景观在心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美学图景。
本書以翔實的材料,樸素的語言,活潑的筆調,紀事本末的體裁,從語言產生、神話傳說、結繩記事、劇木記事、文字起源、初期書籍的產生與發展、正規書籍的產生與歷代書籍創作、書籍的生產材料與方法、書籍裝幀藝術等多方面,揭示中國古代書籍史發展的軌跡和演變規律。讀來有史的線索,有事的脈絡;熔知識性、趣味性、學術性於一爐,是一部深入淺出的通俗讀物。
中國古代兵制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兵制作為國家組織、管理、發展和儲備軍事力量的工具,是國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個標誌。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兵制由簡單到複雜,由幼稚到成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 本書按軍事領導體制、軍隊編制體制和兵役制度的區分,對上起夏商、下迄清代前期的整個中國古代兵制進行簡明扼要的介紹和客觀的評價,使讀者對中國古代兵制的概貌有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帝王陵墓及附屬建築合稱陵寢。 中國的帝王陵寢至今有跡可尋、時代門確的尚有一百餘處,不僅歷史您久、數量眾多而且布局嚴謹、建築宏偉,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書係就我國歷代帝王陵寢包括喪葬制度的起源及不同歷史時期的陵區、陵園、墳丘、墓室、隨葬、殺殉、石刻、陪葬等各部分的發展演變情況,予以簡單介紹。全部採文物考古界調查研究的成果,翔實可靠,為讀者提供了解中國歷帝王陵寢的基本知識。
宗教學興起以來,文化人類學家一直活躍在這個交叉的研究領域。對早期的宗教學有這樣一種評論: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這門新科學一直是由文化人類學家主導著的,因為那段時間研討重點放在古代宗教,是以考古的、實地的或文獻證據來追溯古老宗教傳統的起源。
宇宙是自然,是無為。 天地無所從生而自然生。 天者,自然也。自然既明,則物得其道。 性質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 天地以萬物為體,萬物必以自然為正。 時移勢易,禍亂興衰,自有根由。 魏晉間國事紛繁,天下多故,提倡無為自然之老莊思想盛行,而符瑞天命之說亦乘勢發顯,一時玄理清談學說眾家爭鳴。有趨附時宜者,有譏為「遊辭浮說,波盪後生」者,不一而足。 是非成敗,或可藉本書所蒐集魏晉自然主義代表人物之學說的分析討論,作一客觀論斷,並為研究中國思想史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