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食药用菌基础知识和食药用菌栽培技术两部分内容构成。前者虽然大部分内容是继承前人的知识,但在食药用菌的制种方法方面(即采用蒸气制种法)有我们自己的观点。蒸气制种法简便、易于操作,更适合野外制种工作的需要。后者的栽培技术部分主要是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我们对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主要表现在对豆秸粉这一新型培养料的开发利用和采用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及温室栽培食药用菌的独特栽培方法两个方面。在食药用菌栽培方面,豆秸粉所作的贡献不仅可与棉籽壳相媲美,而且它还解决了制约我国大部分地区因缺乏棉籽壳难以进行食药用菌栽培的瓶颈问题;采用半地下式日光温室和温室栽培食药用菌的方法解决了我国北方寒冷和干旱地区因温度、湿度难以控制而不能高效栽培食药用菌的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
灰树花栽培技术性强,操作环节复杂,单一文字描述读者不易掌握。为此作者特组织长期从事灰树花生产的科技人员,参考了大量的资料,编写了这本《灰树花栽培技术图说》。本书以图解的形式把灰树花从菌种制备、生产设备、栽培管理技术到病虫害防治、贮藏与加工技术等一步步地予以说明。全书共分六部分,至三部分介绍了灰树花生产的基础知识、生产设备及菌种制备;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灰树花的栽培管理技术;第五部分介绍了灰树花的保鲜与加工技术;第六部分介绍了灰树花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灰树花栽培技术图说》是“农业关键技术图说丛书·食用菌类”之一,图文并茂,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形式新颖,生动活泼,操作性强,除可供广大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在食用菌生产中参考外,也是食用菌工作者及农业院校师生的参考读物
本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大豆的起源和分布,大豆的主要成分及其营养特性,大豆油脂、蛋白质的生产技术,传统非发酵和发酵豆制品的加工,新型大豆制品以及大豆的综合利用技术。内容翔实、先进,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读者在充分了解大豆的基础上,掌握大豆制品的加工原理和工艺,指导实际生产。本书不仅可作为有关院校食品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及企业生产者的参考书。
本书重点介绍了金银花的本草考证及植物形态,金银花的品种资源,金银花的采收、加工与贮藏,金银花的伪品及其鉴别等。
本书以我国粮食主产区太湖地区水稻一小麦轮作区、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轮作区的水稻、小麦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了农田氮素来源、转化及迁移规律,作物高效吸收利用氮素基因型差异及生理遗传机制,农田及区域水平上的作物高效施氮技术等。书中的数据是基于同一区域进行的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协同研究结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本书不助于相关研究领域的读者全面认识农田氮素高效利用的原理,也可为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人员提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具体解决途径。 本书可供农学、土壤科学、植物营养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相关的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氮肥生产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及环境部门的决策、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本书内容为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之一,是在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农药备受关注的背景下,在分析了外蛋白质生物农药研究进展及研制经验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全书共分十四章,包括蛋白质生物农药的概念及类型,Bt杀虫晶体蛋白的生物杀虫作用及应用,细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真菌源蛋白质生物农药,蛋白质生物农药对植物的免疫增产功能,蛋白质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农药的毒理学评价,蛋白质生物农药的筛选和评价模型,蛋白质生物农药的发酵、制备和检测,蛋白质生物农药的制剂技术和应用,蛋白质药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蛋白质药物的结构解析与分子设计,蛋白激发子转基因植物研究,蛋白质生物农药的发展前景等。 本书适合农林院校的农学和植物保护类专业及综合性院校的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