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书就像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你说:“诶,那天我看完《闪灵》一直在做一个同样的噩梦诶!”他便回一句:“老子都看了100遍了,下次你把我也梦进去。”或者他问:“你觉得《番茄杀手》跟《大便怪物》哪个更恶心?”你回答:“你恶心!”这大概就是恶趣味吧。生活里哪有那么多见义勇为、学习雷锋,反倒多的是无处不在的恶趣味。我们喜欢看别人出糗,喜欢嘲笑和讽刺,这都是生命中很难抹去的本真味道。但是好在我们敢于去承认这一点。把那句名言“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改写一下就是“我很恶心,但我很诚实。”这里的“恶心”不仅仅是奇葩的雷人造型、飞溅的各种汁液、有意无意暴露出的器官和内脏,还有那种孜孜不倦追求这种体验的欠虐的心。
晴朗的夜晚,天空湛蓝幽远,明月高悬如镜,繁星灿烂,像无数亮晶晶的眼睛……望着它们,常常令人心旷神怡,浮想翩翩,禁不住想要乘风飞去。然而,更叫人遐思邈远的是,满天闪烁的美丽星光竟然来自很久很久以前,它们都是由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芒,距离之远我们根本难以想象,以光的速度要走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数十亿年才能到达我们地球。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绚烂星光,其实是几百万光年、几千万光年、数十亿光年前就发出的,因为距离太远,千辛万苦,跋涉漫漫长路,到现在才抵达我们的眼睛。在这极为漫长的时空穿越过程中,发出光芒的一些恒星很可能已经毁灭、不存在了。
《电影艺术欣赏》除引论外有六章。引论介绍电影艺术的基本特征。章介绍电影艺术欣赏的特性。第二章介绍电影艺术表现手段,包括电影语汇、电影蒙太奇、电影镜头、电影结构、电影样式、电影艺术风格欣赏等的有关知识。第三章介绍电影文学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学表现手段等的欣赏。第四章介绍电影改编的欣赏。第五章介绍电影欣赏的完成形式:电影评论和写作。第六章是对中外电影精品的欣赏。《电影艺术欣赏》的特点是:融电影艺术的基础知识和美学理论于一体,以介绍电影艺术的欣赏常识和提高欣赏能力为主线,行文力求深入浅出,明了易懂,追求新颖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电影艺术欣赏》的引论和、三、四、五章由李标晶撰写(杭州师范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第二章由扬小林撰写(杭州师范
本书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纪录片发展历史作了详尽而严谨的梳理,从丰富的作品中挑选了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大名家*代表性、能够代表纪录片创作者水准的作品,以它们为蓝本,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基点,从叙事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文化学和美学等各个角度,对这些作品的主题内容、创作手法、叙述策略、社会意义与美学意蕴等尽可能地作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除此之外,本书还对作品出现的时代背景、作者履历等等做了简单的描画,旨在增进读者对作品更加全面的了解。
.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崛起和动漫、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电影、电视等传统煤介已经远远不能描述人们的影像经验,《大电影时代(异彩纷呈的热播影视)》由丁亚平主编,把这些横跨不同媒介的影像艺术通称为“大电影”,从类型、产业、文化、创作等不同角度来研读2010年异彩纷呈的影视文化。在这样一个多元化选择的“大电影时代”,进行及时、系统、深度的影视批评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构建科学、健康的影视评论标准也是推动影视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主要记录了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如果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故事集的话, 《世说锋语》则是刘世锋一个人用博客、作品自己记录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 先来谈谈刘世锋博客的“锋语”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文章中常常语带锋芒,犀利冷峻,剑出偏锋,还因为字里行间常常语带讥讽,针砭时弊;当然,有时出语近乎“疯癫”,那倒也是性情所致,快人快语,眼中不糅沙子,心中不积儡块,只图一吐为快! 了解一个人,当听其言,观其行,究竟刘世锋是个什么样的人,都有哪些“锋语”、 “讽语”甚至“疯语”,也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从处女作《忘川》到《诊断婚姻》她完成了从青涩到圆熟的蜕变。很难想像,一个未婚的少女能对中国式婚姻中的种种垢
本书名为《香港电影演义》,是因为在下一贯的写作风格不是做评判,而是讲故事。众所周知,香港电影界的故事往往比戏本身更具传奇性,《香港电影演义》就是通过讲述台前幕后的影史秘闻、细节考据,窥视影人心态、类型创作、环境影响、产业格局……由细节人手,积少成多,相对全面的掌握香港电影的今昔概貌。 按说本书内容很多来自香港影人的口述亲历,真实性毋庸置疑,称为“演义”似大可不必。但我向来以为:一个创作或事件,除了结果是客观无可更改的,任何人(包括当事人)讲述起因和过程都或多或少存在主观渲染(如张彻、刘家良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说法),所以各种版本的影史八卦层出不穷。我无法确认他们有多主观,也不敢自认完全客观,套用一句俗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香港电影演义,——不敢说我的好,敢保证的是比较好看有料……
《光影往事》丛书所收干余幅照片中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发表。面对这些老照片,读者能够近距离地与等开国伟人亲密接触——既能看到他们操劳国事的身影.也能看到领袖在私人领域中的生活片段和细节;还能了解摄影师本人的成长历程、摄影生涯:更能听到拍摄这些传之后世的作品时所经历的有趣的故事。欣赏照片,惊叹史实的人们往往不会记得照片拍摄者的名字。虽然拍摄者本人也不知道,但他们确实是与中国的命运一同起落。没有人能比站在伟人身边的他们更近距离、更新角度地看到政治海洋的潮起潮落。 《光影往事》丛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别致的文学性叙述。编著者在展示历史照片的时候,有意淡化人物传记色彩,重在展现摄影家本人和作.品以及作品中的人物之间的故事,引领读者一边欣赏照片,一边聆听照片背后的故事。无声的画面、平实的语言以
.
《青年电影手册(总第4辑)》是一本电影文化类图书,是综合了电影评论、人物访谈、文化事件等多元的文艺类图书。这次出版的是第四辑,每一期各自独立。主要内容包括与导演姜文的对话——让梦想继续飞;香港电影专题是本集的大策划,其中包括新香港电影趋势、合拍大片大市场、变异中的港式情怀以及香港电影新力量等版块,对话导演部分采访了王小帅、王利波、刘健、赵大勇等电影导演及纪录片导演和华语电影8位女性导演的论坛活动;手册批评也评论的去年某些电影的态势,包括陈凯歌的《赵氏孤儿》和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以及以贾樟柯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电影的文化评论,更有意思的是,程青松开创的金扫帚奖的颁发,用来警示和刺激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除了访谈以外,《青年电影手册(总第4辑)》作者包括崔卫平、郝建、李照兴、魏君子、汤祯
与其说,这是两本书,不如说,这是我的十年! 2008-2018,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近三十个国家的九十座城市。 萨特的《词语》,是我的分水岭。他建了一座词语城堡,在里面刀光剑影、呼风唤雨,*终摧毁了他的虚拟王国。而我就像伍迪 艾伦的电影《开罗紫玫瑰》里从银幕上走下来的男主角,走进女主角的生活,寻找戏剧与现实的对照记。 现代美国人韦斯 安德森对老欧洲做了一场巴洛克想象,致敬 世界主义者 茨威格。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世界主义者。用真实界的行走,修正想象界的幻觉。 苏珊 桑塔格说:我喜欢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同时已经走出了很远。 感谢走过的每一座城。吮吸着它们的光华,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在四海寻找家园。 未来,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一定会继续走。 行走,也是我的
本辑有对中西方油画作品的评述、现当代名家水墨作品的推介、古今中外艺术现象的品评、工艺美术的赏析、现代美术教育的思考等内容。其中 巴黎画派和影片《藤田嗣治》 一文做重点推荐,讲述了巴黎画派形成的背景与代表画家,介绍了藤田嗣治的艺术成就及他对巴黎画派的影响,结合影片让读者生动地了解藤田嗣治及其作品。本书很好地向读者传递了国内外的艺术观点、风潮、专业信息等,图文并茂,使大众读者更好地了解艺术,专业读者从中拓展艺术视野。
与其说,这是两本书;不如说,这是我的十年。 2008-2018,亚洲-欧洲-美洲-非洲,近三十个国家的九十座城市。 萨特的《词语》,是我的分水岭。他建了一座词语城堡,在里面刀光剑影、呼风唤雨,*终摧毁了他的虚拟王国。而我就像伍迪 艾伦的电影《开罗紫玫瑰》里从银幕上走下来的男主角,走进女主角的生活,寻找戏剧与现实的对照记。 现代美国人韦斯 安德森对老欧洲做了一场巴洛克想象,致敬 世界主义者 茨威格。某种意义上,我也是一个世界主义者。用真实界的行走,修正想象界的幻觉。 苏珊 桑塔格说:我喜欢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同时已经走出了很远。 感谢走过的每一座城。吮吸着它们的光华,我变成现在的样子。 诗人诺瓦利斯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在四海寻找家园。 未来,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但一定会继续走。 行走,也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