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言说:通往音乐理解的崭新之路》是奥地利 指挥家尼古劳斯·哈农库特的一本关于早期音乐理解和演奏的里程碑式著作,他探讨了如何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特别是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音乐),也 新了我们对音乐的本质和价值的传统观念。哈农库特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语言”,它能够表达情感、描绘画面、讲述故事,甚至进行哲学思考。为了 好地理解和演奏早期音乐,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和风格特点。同时,音乐家应该像学习外语一样学习不同时期的音乐语言,并努力将作品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他还强调,音乐表演需要音乐家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只有真正理解音乐,才能将其魅力传达给听众。 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的著作, 是一部关于音乐哲学和
本书是欧洲 汉学家钟鸣旦先生的又一部探讨礼仪之争的力著。作者的研究缘于欧洲所藏一批新披露的撰写于1701~1704年间的中文和欧语文献,礼仪之争过去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事务,因而大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都倾向于欧洲一方,然而这批文献表明当时中国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场争论,因此提供了这场争论中的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基于这批文献,从旅行文本、社会网络以及文化间论证三个主题出发,探讨了17世纪至18世纪礼仪之争中中国人的“声音”,着重讨论了当其时关于中国礼仪的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交换的,以及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对古代经典进行了怎样的新理解与新诠释。除了学术性研究外,作者还将这批珍稀文献的原件全部予以影印附于 ,使本书成为一部集学术性和资料性于一体重要汉学著作。
这些乐队是传奇,但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 它们是一种音乐创新、一种哲学、一个地区或厂牌的代表,它们都反映了美国 独立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段,它们的DIY革命改变了美国音乐。 独立音乐运动是对摇滚乐意义的重新开掘。大多数人视为局限的东西却被独立 摇滚视为美德。“民兵”称之为“经济即兴”。你不仅可以和自己的摇滚乐队搞这种经济即兴,还可以把它应用在工作、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中。你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搞音乐,也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你希望的事物中去。你只能对自己、对你所尊敬的价值观和你所尊敬的人负责。你可以主宰自己的存在。或者就像“民兵”在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乐队也可以成为你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份迟来的赞誉。《纽约时代》畅销书作家阿泽拉德以真诚、理性又 翔实的声音,书写
本丛书系一套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图书,它包括如下6本:《岭南民俗音乐的人类学阐释》《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潮州音乐的社会心理学阐释》 《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岭南广东音乐艺术特色阐释》《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或从人类学,或从乐器学,或从社会心理学去研究大岭南范围的音乐文化范围,其中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音乐文化问题。因此,从 大岭南 的地理区域上讲,我省的漳州与龙岩均属于岭南地区,两地的音乐文化同属于岭南音乐文化范围。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音乐问题,是一个新的方式,具有开拓意义,且作者长期进行了音乐田野调查,功底扎实。 本书为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之一,系丛书的主打品种。这是中国*部以文化人类学及音乐人类学视角进行考察和鉴赏分析岭南民俗音乐的综论,其中的个案
本书属于《子海精华编》,收入与音乐、绘画相关的文学艺术类著作三种:《乐府杂录》《琴史》《读画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乐府杂录》共一卷,以钱熙祚校本 为底本,主要记述唐代宫廷音乐的情况,涵盖乐仪、乐器、乐曲、乐舞、乐调、乐人故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探究唐代宫廷音乐的情况颇有帮助。《琴史》共六卷,以铁琴铜剑楼藏明 抄本为底本,前五卷按照时代顺序记录153位琴人的独特事迹,另附记11位琴人,第六卷论述琴学思想与创作缘起,文笔颇佳,叙述有力而传神,在琴学 具有重要价值。《读 画录》共四卷,以烟云过眼堂本为底本,所录为明末清初画家传记,尤其明末清初金陵或寓居金陵之画家的生平、作品与评述等资料,颇有学术价值。
这是日本 音乐大师坂本龙一 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 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 终成了朋友中 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 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拒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 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 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
萧白著的《合唱指挥艺术(指挥的美学思维与艺术实践)》分为:序篇——以美学思维探索指挥艺术世界;上篇——作品研究,发现音乐美;中篇——合唱艺术,构筑人声美;下篇——表演艺术,展示音乐美。作者通过文字谱例结合的形式,对合唱指挥艺术的美学思维和艺术实践进行深入简出的阐述。
《汉文化研究丛书:汉代音乐文化研究》主要从音乐学的角度对汉代的音乐品格、音乐种类、乐器类型和社会功能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研究。
音乐如今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音乐如何从一个单调的音符发展为多声部的歌剧,似乎仍是一个谜团。什么时候我们从单声部歌唱演进到多声部?什么时候我们把旋律配上和声?摇滚乐在什么时代背景中出现?“流行音乐”何以取代“古典音乐”成为世间主流 ?古多尔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明确而充分地告知读者,为何我们所听到的音乐,会是今天这样的面貌。 在这场从史前乐器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奇幻旅程中,古多尔我们走进音乐的历史,身临其境地感受着每一项音乐创新带来的冲击——和声、记谱法、人声剧场、管弦乐、舞蹈音乐、录音技术。他将目光聚焦于声音的变迁,发掘那些带来革命性变化的重要发明,重现音乐家们深具前瞻性的音乐视野——从鲜为人知的佩罗坦到家喻户晓的瓦格纳。音乐的故事,也是人类渴望创新、沟通
高航、高炳点编著的《管乐也疯狂(流行管乐队合奏曲集)》一共收集了二十六首中外乐曲。其中,有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也改编了一些大家喜爱的中外歌曲。为适应我们业余铜管乐队的编制和实际,不管书中曲目原来是否曾有管乐乐谱,本书重新作了改编,并为每首曲子制作了mp3的小样。这些曲子有的是大家听过或奏过的。也有许多是大家过去没有接触过的,或者不大清楚这些乐曲的来龙去脉。讲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去演奏。因此,在此逐个作些简明扼要的介绍或说明,供大家参考。
书稿系“凤凰·留声机”丛书之一,以古典音乐大家柴可夫斯基为品鉴对象,以世界 古典音乐刊物《留声机》杂志中的相关内容为基本素材,精选数十篇精彩的深度乐评,自成体系。从当代作曲家、演奏者、评论者、听众等不同维度,对其音乐进行 解读,以专业性的解析和分享,为读者提供听懂、享受这些古典乐的路径。“凤凰·留声机”系列丛书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与英国《留声机》杂志的深度出版合作,着力打造“凤凰·留声机”这一古典音乐 赏鉴读物品牌。 柴可夫斯基在俄罗斯音乐 是个标志性的人物。在他之前,俄罗斯虽地跨欧亚,幅员辽阔,却是音乐上的边陲小国;在他之后,短短百年,涌现了一批 的作曲家,演奏巨匠也是群星闪耀,迅速崛起成为音乐大国。本书收录了近十多年英国《留声机》杂志上柴可夫斯基音乐录音和唱片的评论,有当今世界
查尔斯·罗森可谓 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之一,丰富的学养、钢琴家的身份、敏捷而批判性的思维在流畅的文字表达中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见解格外具有洞察力。《批判性娱乐》正是他这些特点的集中表现成果。这本书涵盖无论新手还是老鸟都必然会去聆听欣赏的音乐家,也把目光投向与音乐有关的一切——从表演时的怯场,到音乐词典,到其他乐评人,罗森时而真挚地分享他对音乐的爱,时而用辛辣乃至尖刻的语句嘲讽力不从心的同行,有时则又诚恳地请求大家给予新时代作曲家应该有的关注与尊重。这本书充满 与对音乐的热爱,因其真诚与智慧而兼具批判性与娱乐效果,用内容本身印证作者所取的书名。
“凤凰·留声机”系列的第三本。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仍用传统技法创作而取得巨大成功的少数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根植于俄罗斯的歌唱传统,旋律优美,如诗如画,是世界各大交响乐团及演奏家的常演曲目。本书收录英国《留声机》杂志近十多年来拉赫玛尼诺夫作品的乐评二十多篇,分别对他的钢琴协奏曲、交响曲、钢琴曲、声乐作品进行了深度的点评和分享。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虽然备受大众喜爱,却历来不乏质疑和批评,觉得过于通俗,品位不高。本书中不少专业演奏家如阿什肯纳齐等指出了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在传统守旧的外表下的许多创新之处;音乐学者 是发现他的半音体系、运用中声部声音的方式都是独创的,赞誉他是和声对位的大师。
《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分析(附光盘1张)》的基本结构是:按照音乐作品形成的过程,在简要论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段(如音高、节奏、旋律、官调)的特点之后,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即音乐发展手法和乐曲结构形式。音乐发展手法部分按照从相同到相异的顺序,包括重复、叠奏、展衍、对比等,乐曲结构形式基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包括乐段(一句式乐段、二句式乐段、三句式乐段)、双乐段、乐段群、单二段体、单三段体、单多段体、复合曲式、变奏曲式、循环曲式、套曲、复套曲等。在音乐发展手法和乐曲结构形式中,既论述一般表现形态,也探讨某些特殊手法和结构类型,如加垛、衬腔重复句、穗子、赶五句、穿号子、板腔体、数列结构等。最后总结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的文化内涵。分析乐曲结构主要从结构方式、构成形态上着手,特别是单曲
《咽音技法与艺术歌唱》由王宝璋所著,是一部通俗化的理论专著,富于实践性是它的主要特色。全书写得平易切实,深入浅出,唯其切实深入,才能平易浅出。一种学说要得到社会承认,需要一批行道者为之艰苦奋斗,宝璋同志就是这样胼手胝足,身体力行的一个例证。阐明一种科学体系是困难的,而将它化为具体实践更是不易。书中某一技巧的说明,某一发声练习的部位、方法的确定,某一训练程序,步骤的安排,看似平常,实际是备尝艰辛,得之不易。成绩见于运用之妙,功夫形诸分寸之间,我们从事过音乐艺术实践的人,深知它的价值和份量。宝璋同志是卓有成就的歌唱艺术家,又是辛勤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歌唱实践,印证咽音学说的科学性、实用性,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他的教学活动,又促成他博采众长,总结经验,自觉地使咽音学说在我国应用方
查尔斯·罗森可谓 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之一,丰富的学养、钢琴家的身份、敏捷而批判性的思维在流畅的文字表达中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见解格外具有洞察力。《批判性娱乐》正是他这些特点的集中表现成果。这本书涵盖无论新手还是老鸟都必然会去聆听欣赏的音乐家,也把目光投向与音乐有关的一切——从表演时的怯场,到音乐词典,到其他乐评人,罗森时而真挚地分享他对音乐的爱,时而用辛辣乃至尖刻的语句嘲讽力不从心的同行,有时则又诚恳地请求大家给予新时代作曲家应该有的关注与尊重。这本书充满 与对音乐的热爱,因其真诚与智慧而兼具批判性与娱乐效果,用内容本身印证作者所取的书名。
黎冰冰编著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下)》按照固定唱名法的视唱要求编排,但加插了首调视唱读谱练习的示例,适合用于各类音乐与艺术院校的视唱基础教学。上册还可作为投考各类音乐与艺术院校的考试学习用书。 本教程的编排特点是:“变化音、转调”不独立成章,它们被分解并按照难度由浅入深地逐步加入到以调号递增为主线的各章节之中,令各调性在这种调式音与调式变音、主调与副调的对比中得以加强和巩固。同时,“较复杂节拍与节奏”亦依照此法编排。 本教程对部分曲例的练习难点作了扼要的“提示”。 本教程可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不论课程设定在哪层程度上修毕,视唱的内容均较为全面。 本教程的 部分为独立的节奏练习章节。第二部分的 章视唱曲量大,编排上作了特别细致的难度划分。
玩转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好声音”。声音就像你的名片,可以让别人 好地认识你。本书是 播音主持人张弛根据其播音主持经历写就的提高自身声音魅力进而变现的自我管理类图书。全书根据该领域的学习需要,分为入门基础、塑声进阶和综合提升三大部分,是梨花教育培训学校声音变现的完整课程体系,也是声音变现领域涉及“技术”和“信息”的完整体现。本书是声音导师近21年培训经验的结晶,可作为实际教学之用,也是“斜杠青年”兼营副业指导用书。
关于音乐,我们读过太多被粉饰的记述。局外人与反叛者的努力被抹去,净化后的新形象站到台前。事实上,音乐中那些可耻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是人类音乐创作与革新的动力。 在本书中,美国屡受赞誉的音乐史学家特德·焦亚回溯了音乐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写起,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通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与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真实故事。音乐是变革的媒介,分裂的根源,也是人类生活的魅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