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欧洲 汉学家钟鸣旦先生的又一部探讨礼仪之争的力著。作者的研究缘于欧洲所藏一批新披露的撰写于1701~1704年间的中文和欧语文献,礼仪之争过去通常被视为一个纯粹的欧洲事务,因而大部分对于中国礼仪之争的研究都倾向于欧洲一方,然而这批文献表明当时中国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这场争论,因此提供了这场争论中的一个独特视角。本书基于这批文献,从旅行文本、社会网络以及文化间论证三个主题出发,探讨了17世纪至18世纪礼仪之争中中国人的“声音”,着重讨论了当其时关于中国礼仪的知识是如何产生、传播和交换的,以及礼仪之争中的“中国声音”对古代经典进行了怎样的新理解与新诠释。除了学术性研究外,作者还将这批珍稀文献的原件全部予以影印附于 ,使本书成为一部集学术性和资料性于一体重要汉学著作。
这些乐队是传奇,但许多人不知道为什么。 它们是一种音乐创新、一种哲学、一个地区或厂牌的代表,它们都反映了美国 独立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段,它们的DIY革命改变了美国音乐。 独立音乐运动是对摇滚乐意义的重新开掘。大多数人视为局限的东西却被独立 摇滚视为美德。“民兵”称之为“经济即兴”。你不仅可以和自己的摇滚乐队搞这种经济即兴,还可以把它应用在工作、购物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中。你可以用这种特殊的方法来搞音乐,也可以把它应用到任何你希望的事物中去。你只能对自己、对你所尊敬的价值观和你所尊敬的人负责。你可以主宰自己的存在。或者就像“民兵”在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乐队也可以成为你的生活”。 这本书是一份迟来的赞誉。《纽约时代》畅销书作家阿泽拉德以真诚、理性又 翔实的声音,书写
在本书中,专业摄影师和畅销书作者斯科特.凯尔比将教你如何拍摄并利用后期处理软件修饰出令人惊艳的自然光人像照片。从随身携带的镜头的选择、捕捉不同类型的自然光时相机的设置、古典绘画大师的用光技巧、让光线更柔更美的技巧、实用的摆姿及构图技巧,到典型的后期修饰技法等,斯科特会教你如何分析照片,如何设计拍摄思路,还提供了如何运用并调整光线以创作出人像摄影佳作的技巧和建议。 本书知识系统、全面,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尤其是那些钟爱拍摄自然光人像的摄影师参考阅读,可以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本丛书系一套研究岭南音乐文化的图书,它包括如下6本:《岭南民俗音乐的人类学阐释》《岭南客家音乐的乐学阐释》《岭南潮州音乐的社会心理学阐释》 《岭南乐器的乐种学阐释》《岭南广东音乐艺术特色阐释》《岭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阐释》。丛书或从人类学,或从乐器学,或从社会心理学去研究大岭南范围的音乐文化范围,其中包括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音乐文化问题。因此,从 大岭南 的地理区域上讲,我省的漳州与龙岩均属于岭南地区,两地的音乐文化同属于岭南音乐文化范围。从文化的角度研究音乐问题,是一个新的方式,具有开拓意义,且作者长期进行了音乐田野调查,功底扎实。 本书为 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 之一,系丛书的主打品种。这是中国*部以文化人类学及音乐人类学视角进行考察和鉴赏分析岭南民俗音乐的综论,其中的个案
母亲死后,肯尼科特决心开始学习巴赫伟大也复杂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希望从中探寻音乐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母亲一生郁郁寡欢,对待子女尖锐、刻薄甚至歇斯底里。然而在死亡降临之后,回顾她的一生,她是否曾被家人真正了解?练《哥德堡变奏曲》的过程充满艰辛,它以超高的难度挑战演奏者的自信,同时在情感上让人不得不直面意识最深处、最私密、最孤独的自我。肯尼科特将他应对悲恸与练习乐曲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复调》,不断探索并试图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首乐曲?怎样才算了解一个人?
本书属于《子海精华编》,收入与音乐、绘画相关的文学艺术类著作三种:《乐府杂录》《琴史》《读画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乐府杂录》共一卷,以钱熙祚校本 为底本,主要记述唐代宫廷音乐的情况,涵盖乐仪、乐器、乐曲、乐舞、乐调、乐人故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对探究唐代宫廷音乐的情况颇有帮助。《琴史》共六卷,以铁琴铜剑楼藏明 抄本为底本,前五卷按照时代顺序记录153位琴人的独特事迹,另附记11位琴人,第六卷论述琴学思想与创作缘起,文笔颇佳,叙述有力而传神,在琴学 具有重要价值。《读 画录》共四卷,以烟云过眼堂本为底本,所录为明末清初画家传记,尤其明末清初金陵或寓居金陵之画家的生平、作品与评述等资料,颇有学术价值。
这是日本 音乐大师坂本龙一 自传。从坂本龙一幼时接触音乐与作曲,一直讲述至他近年的音乐思想。 幼时的坂本龙一,因幼儿园作业所作的一曲《小兔之歌》,使他 次强烈地体会到音乐带来的强烈冲击。小学时,他随波逐流的学起了钢琴与作曲, 终成了朋友中 坚持下来的人。中学时,他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愤青”,罢课抗议、游行示威。期间,他曾一度拒 学习音乐。但却正是这次“拒 ”带来的空虚,使坂本龙一察觉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喜爱音乐啊”。他从来没有想过,将音乐当成自己人生的使命,但音乐伴随了他的一生。参与YMO乐队,取得 性成功;凭借《末代皇帝》的配乐,他获得电影配乐领域 荣誉的奥斯卡金像奖……在本书中,坂本龙一不断回望自己的成长与音乐创作,以期看清现在的自我。书中还穿插着他不同时期的照片30余幅,展现了这位音乐大师
《中外音乐史核心笔记》是一本适用于音乐专业各学段学习参考及考试复习的工具书。本书基于作者考研、考博及教学、科研的积累,参考目前主流音乐史文献资料,含盖音乐史学习中的主要内容。 本书分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各十个单元,中国音乐史的内容自远古时期起至20世纪40年代止,西方音乐史的内容自古希腊起至20世纪止。每单元均附思维导图,知识内容以词条方式呈现,同时将关键词以荧光色标记并赠送遮挡板辅助理解。
作为一名日裔美籍学者,吉原真里面对亚洲(裔)古典音乐家在西方世界日益增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的现实,从自身古典音乐训练的经历、自己的亚裔身份出发,展开了这项“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民族志研究。本书以70多位亚洲(裔)音乐家的访谈为基础,探讨了古典音乐在亚洲传播的历史、文化及其艺术形式的本质,并考察了亚洲(裔)音乐家在白人 的古典音乐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的种族身份、性别身份和阶级地位如何影响他们的职业经历、发展和成就。
《单声部视唱基础教程》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内容为节奏训练;第二部分内容为视唱。 部分——节奏训练: 一、主要特点:1.注重节奏训练,节奏先行; 2.采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训练方法; 3.先练单个节奏型,再作多种节奏型的灵活连接; 4.使用简单的节奏型名称,便于记忆和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训练; 5.使用速记符号,尽可能提高记录速度。 二、教学方法:1.使用拍节器,学生本人亦要坚持击拍(或按指挥图式打拍子),以保持速度平稳和建立不同速度的概念; 2.板书多种节奏型,由教员用教鞭随机发出指令作即兴连接,变换节奏型; 3.节奏练习可多条连接,以扩展其长度;亦可按教员指令作多条即兴连接,提高学生的灵敏度; 4.念、打、背、记结合训练。节奏短句的练习和听写,要有质、有量。 第二部分——视唱
查尔斯·罗森可谓 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之一,丰富的学养、钢琴家的身份、敏捷而批判性的思维在流畅的文字表达中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见解格外具有洞察力。《批判性娱乐》正是他这些特点的集中表现成果。这本书涵盖无论新手还是老鸟都必然会去聆听欣赏的音乐家,也把目光投向与音乐有关的一切——从表演时的怯场,到音乐词典,到其他乐评人,罗森时而真挚地分享他对音乐的爱,时而用辛辣乃至尖刻的语句嘲讽力不从心的同行,有时则又诚恳地请求大家给予新时代作曲家应该有的关注与尊重。这本书充满 与对音乐的热爱,因其真诚与智慧而兼具批判性与娱乐效果,用内容本身印证作者所取的书名。
民间音乐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自发的艺术创作,它源自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寄托了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凝结。 民间音乐是民风,是民魂,是民族音乐的精髓,那些历经时间的流逝而积淀、流传下来的旋律,是每一个民族情感的 、 深刻的表达。 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音乐传统的 ,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样,而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 为美丽动人的部分。 王沥沥编著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修订本)》以中国民间音乐的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音乐作为介绍对象,通过简练通俗的文字、大量精美的图片、丰富的曲谱、近百首MP3音响作品,向读者展示了我国民间音乐的艺术成就。
查尔斯·罗森可谓 杰出的音乐评论家之一,丰富的学养、钢琴家的身份、敏捷而批判性的思维在流畅的文字表达中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见解格外具有洞察力。《批判性娱乐》正是他这些特点的集中表现成果。这本书涵盖无论新手还是老鸟都必然会去聆听欣赏的音乐家,也把目光投向与音乐有关的一切——从表演时的怯场,到音乐词典,到其他乐评人,罗森时而真挚地分享他对音乐的爱,时而用辛辣乃至尖刻的语句嘲讽力不从心的同行,有时则又诚恳地请求大家给予新时代作曲家应该有的关注与尊重。这本书充满 与对音乐的热爱,因其真诚与智慧而兼具批判性与娱乐效果,用内容本身印证作者所取的书名。
黎冰冰编著的《单声部视唱教程(上下)》按照固定唱名法的视唱要求编排,但加插了首调视唱读谱练习的示例,适合用于各类音乐与艺术院校的视唱基础教学。上册还可作为投考各类音乐与艺术院校的考试学习用书。 本教程的编排特点是:“变化音、转调”不独立成章,它们被分解并按照难度由浅入深地逐步加入到以调号递增为主线的各章节之中,令各调性在这种调式音与调式变音、主调与副调的对比中得以加强和巩固。同时,“较复杂节拍与节奏”亦依照此法编排。 本教程对部分曲例的练习难点作了扼要的“提示”。 本教程可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不论课程设定在哪层程度上修毕,视唱的内容均较为全面。 本教程的 部分为独立的节奏练习章节。第二部分的 章视唱曲量大,编排上作了特别细致的难度划分。
《音乐的精灵》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音乐评论及唱片鉴赏领域笔耕的阶段性精华结集,着重于评介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独奏家和歌唱家的演绎特点及欣赏要领。作者不仅大量聆听这些伟大的音乐艺术家的唱片,还在欧美和中国现场聆听他们的演出,并对其中一些艺术家进行过采访,有生动、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和体验。在向读者介绍名演、名录的同时,使读者体会和领略欣赏音乐的方式和路径。
作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之“素养导向”的理想课程,需要切实的路径与机制的保障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中,变成现实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的价值理想。本书稿是聚焦课程基本要素而写的。其中所述,均是作者在亲身经历这些课改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实践、反思和归纳、提炼。这些实践也折射了整个学科教研团队的智慧,汇聚了区域教研、学校探索和教师实践的成果。
《贴近浪漫时代》是著名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刘雪枫关于西方经典音乐的随笔集,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音乐评论及唱片鉴赏领域笔耕的精华作品集。这部随笔围绕西方浪漫派音乐做了深入探析,介绍了自贝多芬至理查·施特劳斯的多种唱片版本,着笔于演绎者(指挥家、独奏家和乐团)的演绎特点及欣赏要领。同时,作者以现场聆听的体悟,尤其是在国内的音乐厅、大剧院,聆听中国音乐艺术家演绎浪漫主义音乐经典作品的体会与体验,介绍名演、名录,使读者体会和领会欣赏音乐的方式和路径。
《民族音乐续论/中国书籍 学术之星文库》从民族音乐研究的角度,将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部分研究生的研究论文筛选后收集成册。内容涉及民族音乐理论、民族声乐与音乐教育、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民族音乐续论/中国书籍 学术之星文库》在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悉心总结不同民族音乐独特表现形式,探究民族音乐扎根民族文化土壤和生活背景,在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各民族音乐,探讨民族音乐的本土现代性,是对现今中国民族音乐研究的一次新的注入。
《美国核心艺术标准》运用一种思考、学习、创造的信访室来知道学校课堂中的艺术教学。同时,有关艺术教育传统与新兴模式的实施方法,本书对决策者也有所提示。这份新的艺术标准与其他学科共同努力,将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内涵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