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期刊往往是供人翻阅消遣的,因此,比起广播、电视、报纸乃至互联网等媒体形式,期刊的存在与发展常常被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们轻视甚至忽视。然而,当代期刊数量庞大,发行量巨大,其中某些种类的期刊左右着社会舆论与文化发展,期刊就此显示出重大的影响力和传媒经济价值。新闻期刊就是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期刊类型。本书以当代新闻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当代新闻期刊的传播类型、传播特征、典型代表、读者特征、产业特征、人才培养与新媒体时代新闻期刊的发展等诸多问题,具体分为绪论、上篇、中篇、下篇和结语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对于期刊的定义、分类等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分析了新闻期刊在期刊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传播价值。同时,绪论部分还简略地讨论了国内外有关新闻期刊的研究现状,揭
2013年7月贝塔斯曼集团与培生集团合并各自旗下的图书出版公司 兰登书屋和企鹅出版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企鹅兰登书屋成为全世界的图书出版公司。对于这家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业绩的出版航母,我国出版界对其重要活动、重点图书尚缺乏系统的了解,本书讲述了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及二者合并后成立至今,近百年来创业、发展、复兴、维持、新生、再创辉煌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大事。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编委会主编的这本《图书出版》是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 中的一本。按丛书编撰要求,该书以介绍图书出版从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立足于服务图书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想了解图书出版知识的读者。内容包括:图书出版基本知识、图书出版管理及附录。全书采用问答式编写,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回答逐步解读图书出版的方方面面,并配有必要的插图说明,言简意赅,形式活泼,是一本适用性较强的工具书。
王国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人。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先后任职于上海知识出版社、东方出 版中心等,策划编辑出版了《文化苦旅》《郎平自传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荒芜 英雄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籍。近年来,主要研究 方向为媒体产业管理研究、媒体与视觉传播、城市与 艺术互动关系等。 《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是他的出版生涯回忆 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许多出版事件。
图书发行自动化不仅是我国高等学校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中的一门重要专业教材,而且也适应21世纪我国出版发行界现实需求的一本应用著作。本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图书发行自动化的概念、内容及开展应用的必要性、可能性;二、开展图书发行自动化应用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三、出版发行部门如何进行图书发行自动化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工作;四、图书发行主要业务的微型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本书是作者在1991年6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发行自动化基础》的基础上,吸收近些年在该领域教学、科研所取得的成果。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本书从系统构成的角度、构建了一套包括图书出版物,图书出版单位和图书出版产业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对上述三个主体市场运行状态,以及隐藏在表面运行状态背后影响因素的解释性描述,力图形成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发弥补对图书出版单位和图书出版产业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
《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由张雪根 著,作者自1996年6月忝列集报行列后,寻寻 觅觅,17年来,已收藏古今中外各种报刊达万种以 上,其中不乏有清朝各个时期,如康熙、乾隆、嘉 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缺雍正)年 间出版发行的各种老报刊。这些老报刊,不仅给作 者带来了收藏的快乐,也让作者听到了历史的回 声。这些看起来素面朝天的百年老报,透过冰冷的 版面文字,你可以读到晚清报人的仁心、宅心、匠 心和维护新闻自由的决心,当然也会读到个别老报 的狼子野心等,了解到大量的历史细节。 《从邸报到光复报——清朝报刊藏记》适合大众 阅读。
老报人汤正华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奋进、坚韧、真挚、审美等美好人生词汇。特别是他对其所挚爱的晚报记者、编辑那份工作的热爱,对时代理想之追求,对社会非理性所带来的苦难之豁达态度,乃至对人性真善美之坚守,对当下浮躁、功利、脆弱的人们具有极大的正能量之激励作用。全书内容广博,品味高雅,阅历深厚,颇具审美情趣!且图文并茂,语言典雅,适合众多人群阅读。
郝振省主编的《2013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教辅管理研究)》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研究课题之一,作为民营书业蓝皮书系列的*一本,这本主要是对全国教辅类图书的现状情况、管理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并结合实际案例、认真思考,提出了可操作的如何解决的办法。教辅的形式与内容,完全服务于目前的教学方式和考评制度;教考方式怎么改,教辅就会怎么变。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投入的重要内容,有关教育辅助的产业,潜力巨大。相比于培训、家教、学习机等助学产品,图书是一种比较实惠、廉价的助学产品,必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优秀的教辅是一线教学经验的结晶,可以提升学习效率,也是能便宜地平衡教育资源的方式。也就是说,教辅的需求和市场是一直存在的。只是,它需要有一种更健康的机制,让企业真正在服务
编辑出版学是传播科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是人文社科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新兴的独立学科。本书是作者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为在大学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编写的学位课程教材,是四川大学出版社即将推出的“高等院校编辑出版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系列”中的本。它不仅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对学科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注重实用性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重要性。全书共分十四章,主要依照编辑出版活动的工艺流程来安排各章内容,如主要章节有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校对、图书的整体设计、图书的印制与装订、发行与营销等。注重新理论、新观点的介绍,对期刊、电子出版物、版权贸易、著作权等设专章讲授。各章后附有出版业的*实践案例,供学生课堂上讨论;各章末列有思考题,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本章重难点。
本书将三联书店创办的思想文化评论类刊物《读书》作为研究个案,考察30年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历史使命的转变。通过对《读书》杂志这份思想学术文化杂志文本的分析,考察了其创办发展、创新的历程以及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思想界、学术界的发展变迁轨迹进行了细致描述和梳理,并对主要影响进行了评价,阅读此书有助于读者全面、生动地了解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生成的机制。
该书介绍了从最早的书籍形式甲骨书起,直到十九世纪西洋机械化铅印术的传入为止这一期间内的图书各种形态。全书分为史卷及赏卷两卷,分别介绍了图书之源、纸以前的书、纸的发明和纸写本书、印刷术的发明、历代刻印本书、活字印刷术与活字版印本书、历代图书补述以及装帧之美、书的劫难、发现与收藏、图书赏鉴等篇。讲述了中国书籍三千年的辉煌历史。一册在手,书香中国.
导语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对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进行归纳,从而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的文化贡献和经营管理思想,并对浙江出版家群体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共通之处与各自特色,辩证地看待近代浙江出版家的历史贡献和内在缺陷。为当代出版提供参考与借鉴。 内容提要 晚清和民国时期是我国出版业近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了一批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代表人物有张元济、陆费逵、沈知方、章锡琛、胡愈之、张静庐等。 夏慧夷编著的《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研究》选取清末至民国的历史背景,以知名的浙江籍出版家为中心,通过“文化贡献”、“市场经营”、“社会转型”三个方面,深入研究近代浙江出版家群体在思想和行为上
清王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联合汉族地主阶级和少数民族上层贵族建立起来的封建政权,它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是中国悠久历史上的后一个封建王朝。 明末,政府腐败,居住在辽东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与中央对抗的地方政权后金(后改为清)。公元1644年,清统治者借助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军事力量,夺取李白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胜利成果。入主中原。建立起封建专制统治。在这一过程中,连年用兵,东征西讨,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祸患。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不懈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辽阔的版图内,使经济、文化逐步恢复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完成 了国家的统一。在统一的国家里,我国各族劳动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拼搏和奋斗,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