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历史进程篇和常见操作质控指引篇,历史进程篇以六章10节,常见操作质控指引以十四章45节阐述,涵盖了消毒供应历史发展进程及常见操作质控指引。本书借鉴了消毒供应专业的新理论、新方法,该书具有四大特点: 一是以提问、回答的方式构建该书的写作方法,使得读者可以及时查阅到问题,及时找到参考答案。 二是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阐述了消毒灭菌的历史发展进程,做到总结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综合创新,给人以回顾启迪,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谋求精细化的消毒供应专业发展。 三是采用了大量的图谱,使读者一目了然的了解知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四是将操作演示以二维码方式呈现,使读者扫描后可以观看视频,是一本 会说话 的专业指导丛书。
本书共3篇16章。在绪论中介绍了消毒与病媒防制的用途、任务、现况、进展、以及现场防治运用的管理。篇主要介绍了消毒的概念;常见微生物的特性;消毒的方法、应用;消毒效果的监测、评价方法与管理。第二篇主要介绍了病媒昆虫的防制:包括病媒昆虫的危害;常见媒介昆虫的鉴别及生态习性、控制方法、杀灭效果评价方法和防制管理。第三篇主要介绍了鼠类的防制:包括鼠类的特征;常见鼠类鉴别与生态习性、防制技术;灭鼠药的安全使用与中毒诊断救治;灭鼠常用方法。本书由多年从事消毒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专家、教授编写,内容新颖、实用,是高等医药院校师生选修,也是各级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有害生物防制公司等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读本。
本书以解析乙肝病毒携带为主线,以全新的视角详略得当地阐述了对乙肝病毒携带的认知、诊治、用药、预防等。 简明的医学知识,引导读者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乙肝病毒携带,消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乙肝病毒的恐惧。 深入剖析乙肝病毒携带诊治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鲜为人知的用药效果、不同治疗阶段的治疗方法、不同患者个体差异可能出现的不同治疗结果。 告知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必要的检查项目、检查的意义和目的、检查时间等。 书中展示的典型病例和成功病例,汇集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成果,其独到的诊治见解和观点,可供读者借鉴。 本书结尾汇集的50个问答简明扼要地诠释了临床中患者常见的问题。
《麻风:一种疾病的医疗社会史》是对被现代研究者称为“麻风病”的这种令人恐怖、被污名化的疾病所做的细致研究与探讨。首先从包括该疾病初的描述在内的帝制时代的典型记录入手,进而追踪了该疾病与中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关系(传染理论促动地区乃至全国性隔离病人的努力);宗教传统(佛教和道教将病人患病归于救赎),和不断演化的医学话语(中国医生已对麻风病病因争论了数个世纪)。麻风病甚至突然出现于中国民间故事中,将麻风病的传染扩散归咎于同不守妇道女子的性接触。 作者还将麻风病本身的历史置于殖民主义、种族政治学以及“帝国危机”的全球性大背景中来加以考察。19世纪末的全球性瘟疫大流行似乎正验证了西方人对于黄祸的恐慌,他们认为中国移民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健康。因此,控制疫病(如果无法消除的话),就成为
本书由国内数十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名专家和学者,依据国内外n有关法规、规范、指南,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工作实践,历时近一年时间,n几经讨论、数易其稿,最终编写而成。本书提供大量重点部门、重点人群n、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便于读者迅速掌n握相关操作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和要求,提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效n率。提供所涉及的有关表格,可直接从书中复印使用。附录中对临床常见n重要耐药菌进行了名词解释,便于理解。附录中收录了有关法规、规范、n指南目录,便于查阅。附录中收录了由《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n程(参考版)》作者首次编译的《美国CDC/NHSN医疗保健相关感染的监测n定义和急性医疗机构感染的分型标准(2008)》,便于指导感染病例监测n。n 本书不仅是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医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编著的《中国卫生检疫发展史》重点记述了中国早期海港检疫在传播、普及西方医学科学方面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卫生检疫立法、卫生检疫机构建设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东北陆路、边境检疫在控制鼠疫流行、传播方面的国际示范作用;还重点记叙了海港检疫在控制霍乱流行、研究霍乱弧菌方面所作出的成绩,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卫生检疫在法制建设,检疫的宗旨、目标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疾病与文化;“板板茶”:作为文化的组织;自律:作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另一种策略;求医:作为社会文化心态及社会设置的一种映像等。
乙肝肝炎是目前构成我国传染病的重要病种之一,据统计,由乙肝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死率,在全世界已从2003年的第9位上升为2004年的第7位。乙型肝炎患者在全国各在传染病医院的住院病人中占有*的多数,而且在社会尚拥有4倍于现症病人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人数约有1.2亿,相当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的人口总和。 笔者从事乙肝病毒携带者工作长达8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能为乙肝病毒携带乾在诊治、保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提供科普知识。此外,笔者还提出了新的学术观点:“勿将HBV-DNA阳性携带者拒之抗病毒治疗的大门外”。认为仅用“一刀切”式的“定期复查”应对庞大而复杂的群体,将使接近20%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丧失了有效的治疗机会,更不利于减少因歧途就医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如今,大约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背负医疗债务,本该是基本权利的卫生保健,在美国却日益成为 品:穷人看病贵、看病难,企业主负担重,利益相关方却赚得盆满钵满……医药行业如何从为弱势群体谋福利的助人行业,衍变成一座巨大的生意场?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外科医生、卫生政策教授马卡里游历美国各地,聆听现场故事并结合自身经验和研究,为我们揭开谜底。 为榨取高额利润,过度检查、诊断和治疗随处可见;价格欺诈、中间商、一系列捉摸不透的金钱游戏也正在为医疗泡沫添砖加瓦。作为卫生保健透明化的倡导者,马卡里从社会正义的角度理解“健康”问题,展开了对医疗乱象和制度不端的尖锐批评,参与医生和患者教育,深入思考如何控制医疗资源浪费,并带动医生团队为了患者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本书被《福布斯》杂志总编辑史蒂夫·福
《阳痿论》是晚清名医韩善徵所撰,系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手抄本,目前只有一份孤本存世。这是我国中医 本男科学专病专著,学术价值 高。 《阳痿论》共二卷。“卷上”论总义及病因,“卷下”列医案及处方。要言不繁,颇多见地。特别是揭示了阳痿“因于阳虚者少,因于阴虚者多”的发病和辨证规律,一扫前人将阳痿与阳虚等同之偏见,并抨击温肾壮阳派“张景岳、李士材辈,邪说迭出……大谬”。 不仅如此,韩氏将阳痿病因分为内因门、外因门、不内外因门,即使阴虚所致的阳痿,也有。肾阴虚、肝阴虚、胃阴虚、心阴虚之别;而其谈及的痰痿、暑痿、瘀痿等,向为世医所忽略。 韩氏《阳痿论》有论、有案、有方,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和临床推广价值,是一本难得的阳痿病专著。 因此,出版发行并进一步研究挖掘意义重大。
什么是手足口病,它是不是新的传染病?什么是手足口病的十五字预防方针?你教会了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吗?为何学校(幼儿园)较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 本书将为您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传染病的基本知识,请关爱您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寄生虫病是威胁广大人众,尤其是广大乡村人群健康的一大类疾病。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寄生虫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疗及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血防成就,我国血吸虫病12个流行省、市、自治区已有上海、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5个省、市、自治区消灭了血吸虫病;400个流行县(市)中有227个县(市)达到传播阻断标准,55个县(市)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治愈病人1000多万。疫区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呈现了田增产,人增寿,人寿年丰的大好景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寄
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作为继续教育的自学教程的《流行病学原理——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在开展与健康相关的现状或事件的监测和调查时,所涉及的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步骤。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可以对公共卫生实践以及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教材共包括六个章节,每一章节都提供了相关的练习和自我测验题,便于自学和检验学习效果。该书简单明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对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调查的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社会,AD患者现有一千万,照护人三千万。国务院决定将一和二 医疗机构转向护理院,需要大批老年病医护人员和称职的护工,学习新知识和培训护工将列入议程,以往这方面教材缺乏和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本书包括三篇: 篇阿尔兹海默病(AD)介绍,介绍AD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第二篇陪护手记,描述患者的各种症状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介绍缓解AD进展的各种措施。第三篇介绍AD护理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方法。
基于精益管理的医疗流程再造,解决了许多似简而繁的问题,尝试很多种方法,如何才能 好的通过纷繁多样、排列有序的步骤帮助那些来到我们部门的患者,并以 的方法解决他们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类似这样的挑战和难题并不仅仅在急诊部门才会遇到,世界各地的医院及医疗服务领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难题包括病人流程不畅、拥挤问题、排队问题、较低的资源利用率、临床人员不愿参与持续改善项目、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预算方面的限制等。精益管理及价值流分析为这些医院和医疗服务领域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准确探究问题根源和本质的能力。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将这种能力转变为项目服务和系统重建的系统方法及程序。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部分对该方法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利用循序渐进的流程再造方法论进行工作的步骤分解。第二部分运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