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总结了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先进汉方治疗医学原临床教授岩崎钢临床使用汉方药治疗常见老年病的经验,并介绍了相关中药复方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书中还讨论了汉方药的不良反应和临终期医疗问题,并基于《黄帝内经》的认识,对安乐死进行了深入思考。本书短小精悍、内容实用,既有科学证据,又有临床经验,适合于中西医老年病医疗工作者阅读,对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汉方医学爱好者也有参考意义。
子午流注-传统时间针灸疗法,一直以其独特的取穴方法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本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的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的文献资料中遴选出239篇进行摘编,并按源流、理论探讨、临床应用、实验研究及综述等五方面加以归纳整理。
《一药一食小妙招》选取的都是现代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选用单味中药巧治疾病,轻松解决生活“小毛病”,并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贴近大众百姓,亲切的词汇一定会使你对《一药一食小妙招》爱不释手。同时,《一药一食小妙招》受众面广,不仅可以作为中医爱好者、中老年健康保健者的业余生活读物,也可以作为青年医师、医学生的课外拓展读物。
《针灸甲乙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共10卷。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因此它较之 黄帝内经 的理论体系更为丰富。主要论述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较完整的一部针灸著作,也是研究《黄帝内经》古传本的重要文献。本次出版是以明刻医统正脉本为底本进行校勘。
《一推一按小妙招》以生活中很常见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和其他疾病为纲目,介绍了近百种常见病证的诱因、特点、治疗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每个疾病分为“小案例”“小妙招”“小提示”三个板块,以文字叙述搭配真人彩图的方式展开介绍。所选择的疾病均为常见病,文字通俗易懂,图片清晰直观,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实用性强、覆盖面广、图文并茂的特点。
王静主编的这本《全净通疏经罐疗学》分为上中下三篇和附录,约50万字。 上篇:罐疗学之理论认知,主要阐述罐疗学的基本理念;中篇:罐疗学之技术方法,主要说明罐疗学的主要技术内容;下篇:罐疗学之临证应用,主要介绍罐疗学的临证操作,常见病的罐疗学调治防法。 附录是一个关于与本书直接相关的系列讲座,共5讲。它系统探讨了有关绿色医学、自然疗法、新健康模式、经络健康、疾病成因、中西医关系、中医文化、养生修炼等罐疗学难以回避的诸多问题,是对罐疗学的形而上思考,也可以看作室罐疗学的观念背景和理论挖掘,是理解、把握和运用本书精髓的重要背景资料。 本书书名体现了中医理、法、方、术的基本思维逻辑。“全净通”是健康之理,“疏经”是健康之法,“罐疗”是健康之方,书中阐述的具体罐疗手法技法是健
《张氏耳针治急难杂症(第2版)》由张耕田所著,本书自2007年 版出版发行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本次再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作者 的治验心得,可供喜爱钻研耳穴治疗方法的临床工作者共同深入切磋医技。 《张氏耳针治急难杂症(第2版)》主要介绍了110例耳穴治疗急难杂症的病案,是作者40年来临床治疗内、外、妇、儿、皮肤、骨伤等科病症的纪实经验。这些案例,治疗有新意,疗效突出,结合临床,实用性强,图文并茂,易学易用,可供临床医生、中医院校师生借鉴和参考。
本书分四章介绍张士杰教授的从医经历、学术思想、针灸及临证经验。第一章医家自述,是张士杰生前对自己的从医之路、临床感悟及心得的总结。第二章谈针论道,是张士杰多年研究针灸中医经典所得,其中对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真知灼见。第三章为“援物比类”古法针刺腧穴应用,通过临床案例分别介绍了太溪穴的临床应用和腕骨穴、昆仑穴的临床应用。第四章为“援物比类”古法针刺疾病论治,介绍了采用“援物比类”之古法针刺治疗中风、瘫痪及其他疑难杂病的精彩案例,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张大伟主编的《零起点看图学指压》从认识指压疗法开始介绍,让读者对指压疗法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简述指压疗法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指压疗法的基本操作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种常见疾病的指压疗法。此外,书的最后还专门加入了保健的指压疗法。书中内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能掌握。
本书由河北中医学院针灸基础教研室主任李新华主编。作为《经络腧穴学》课程负责人,主讲本科《经络腧穴学》课程13年。荣获年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教师组)腧穴定位一等奖(第一名)。腧穴定位类图书多沿用教材按经络分布进行讲述,缺乏纵横对比、相近相对相反之对比,缺乏课堂上学生疑问、疑难之描述,缺乏生动口语体的娓娓道来的亲切感。本书拟以上述思路进行重新策划编写。希望本书填补口语体生动化、全方位对比式的经络腧穴定位图书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