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速记手册(中医速记手册丛书)》是中药方剂知识的速查、速记手册。本书先介绍了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然后将中药方剂分为17类,介绍每一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配伍特点、药物加减和注意事项等。全书稿文字简练、扼要,具有易记和便于查阅的特色。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验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科等诸多常见病症,每方分为组成、功效、主治、用法及加减之外,还配以客观的用方效果统计与说明,使之更为适合临床。根据自身条件,尊重个体生理和病理的差异性,对症用药必能药到病除。
中药学是学习中医药各门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掌握和运用每味中药的功能,是学习中药学的关键。然而,中药药味数量繁多,同类药物功效同中存异,单昧中药主次功效不等,给理解、记忆中药功效带来了难度。鉴于此,我们子2008年,特以21世纪课程教材《中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黄兆胜主编)为依据,就其主、附共500味中药的功能,编写、出版了《药歌掌中宝》一书,献给欲以学好《中药学》的读者,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药歌掌中宝》问世以后,我们才发现,我国现有两套中医药学教材——一套是上述21世纪课程教材,另一套是新世纪规划教材。本书《药歌一本通》是以后一套《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高学敏主编)为基础编写而成。主篇共二十一章,收进主、附中药共537味。每味中药除药歌外,还有药性、功效、应用
如何选药组方,使方与证达到统一,进而取得好的疗效,这是摆在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面前的基本问题。而这个“好的疗效”,正是中医学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没有好的疗效的支撑,中医学便失去了生命力,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本书是作者经过四十余载应用中药的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的结晶,初学者可由此而得到中药的应用诀窍,同时对广大中医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疡科心得集》为清代名医高秉钧撰著。高氏字锦庭,锡山(今江苏无锡)人。曾师从范圣学、杜云门,精通内外科,尤以外科驰名于江浙间。 本书共三卷,成书于嘉庆十年乙丑(1805),是高氏外科l临证经验的总结。高氏穷研《内经》,博综经典,主张治外必本于内;治疮疡须分阴阳虚实;提出了 毒攻五脏 的主要证候;确立了 按部求因 的辨证方法;还创立了新的外科编写体例,每以两证互相发明,使各证治法昭然若揭;并于书末汇集了260余首外科常用方剂。该书对当今外科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嘉庆十一年丙寅(1806)本书初刻本为底本,以尽心斋本、日升山房本和文瑞楼本为对校本,以所引诸书为他校本,并结合本校和理校,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本书的目是本着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辨证分析及处方用药的方证相关一贯性的规律,按照理法药方的实际思维过程,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者能更快地掌握处方规律,学会自己辨证用药处方。终目的在于将理、法、方、药的内容融为一体,为提高读者临床辨证论治的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近有黄胜白医师在所著《家医》一书序言中说:“世界医学,要以中国为早,即就医经药籍而论,至少有三千余年之历史。如以时代考之,当我国医家讨论气血、营卫、脉络、药性、汤醴、刀圭(口父)咀时期,欧美民族,尚赤身蓬头,捡蜗牛而食之,未有医药也。”及后医药肇兴,蓬勃发展,随岁月以俱进,而回顾我国医学,则趑趄不进,有瞠乎其后之慨。推原其故,则由以前统治者,不重视祖国医学,往往以小道目之。在近百年前,西洋医学输入中土,挟其器械之精,解剖之确,手术之巧,理论之新,为中医所未有,誉之为科学医。于是以中医为不科学,不但挫折之,且拟消灭之,祖国医学,不绝如缕,尚何有振兴之望!迨解放后,我国党和政府,以祖国医学,经过数千年实验,繁衍广大民族,自有存在之价值,再从唯物观点和治疗疾病中加以体会,确有规律
常见病一方通用,就是一种病,无论什么人得,都可以用一个方治疗,而且疗效快,方便,及时,能体现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这也是历代医家所倡导的,现代提倡的专病专方专药。这是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也是中医理论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结合.以症为先导,以病为基础,以证定治,以治立方,以方组药,充分发挥药物专效的特殊效能。《常见病一方通用经验方》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内容。
《中药规范化与国际化的关键问题--对现有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主要围绕三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一是中药国际化关键瓶颈与实现路径。由政府部门、知识产权专家、新药注册及新药审评专家、中药国际化联盟企业共同研讨。二是中药现代化规范化关键问题。种质资源、药材种植和养殖、饮片加工和制剂工艺及成药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相关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质控过程中的适用性及检测标准完善等。三是中药及国际药品质量标准。适用于中药特点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评价模式构建,对中药毒性物质的监控,“谱”“效”研究及新思路、新方法,毒效物质界定与研究;各国药典如何与中药药品质量标准接轨等。
《古今名医方论》乃罗氏精选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论编撰而成。书凡四卷,共收方剂160余首,方沦180余则。其方以《伤寒沦》为主,方论以柯韵伯为多。书中详论药物之性能,细辨君臣之配伍,比类诸方之异同,历举各方之治证。其论简明精要,多所发明,析疑解惑,妙义环生,实发前人之未发,足资后学之指南,故对后世影响颇大,确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古今名医方论》之早版本清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古怀堂刻本为底本,以清金阊步月楼刻本、上海大成书局石印本为对校本,以《古今名医方论》所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为他校本,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
《常用青草药彩色图集》自2008年3月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迄今已重印6次。考虑到读者的需求,特将本书改版后全新推出。今次改版后,采用主治功效分类,将青草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等11类,图文对照,左文右图。
《古今名医方论》为清代名医罗美编撰。罗美字澹生,号东逸。新安(今安徽徽州)人。曾侨居虞山(今江苏常熟),为康熙年间名儒,兼习医学,穷研《内》、《难》、《伤寒》《金匮等典籍,帝涉宋、金、元、明诸家之论著,撰有《古今名医方论》、《古今名医汇粹》、《内经博义》等书。 本书乃罗氏精选古今常用名方及方论编撰而成。书凡四卷,共收方剂160余首,方论180余则。其方以《伤寒论》之配伍,比类诸方之异同,历举各方之治证。其论简明精要,多所发明,析疑解惑,妙义环生,实发前人之未发,足资后学之指南,故对后世影响颇大,确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次点校,以该书之早版本清康熙十四乙卯(1675年)古怀堂刻为本底本,以该书所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为他校,对全书进行了精细的校勘和简明的注释,
《肾病百草良方》是一本专门介绍肾脏常见病药、食用方的中医学普及读物,以图文本的形式重点介绍富有中 医药优势和特色的疾病验方,包括中药方、成药方和药膳方。全书正文主体部分为专病良方篇,专病为4种常见肾脏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为便于检索和临床应用,肾病病名采用中医学与 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命名方法,以中医辨证分型为主要依据,归纳常见证型的精选方剂,对于适用证型不十分明确的方剂, 则列为通用方。《肾病百草良方》图文并茂,文字简洁,层次分明,选方精练,为方便读者阅读,书末还附有全书所选中 的药方、成药方、药膳方以及各类中药的索引。
本书主要内容是以《药性歌括四百味》为主体,从中收选了常用中药386味,另增加文外中药16味。对文外中药的区别是把“原文”改为“拟文”表示,药名旁注有“*”星号,以示区别。 《药性歌括四百味》一书是明代医药家龚廷贤所撰。歌诀用字不多,说理简明,药物的性能主治悉集其内,而且音韵相随,脍炙人口,便于阅读和背诵,实为历代广大中医爱好者基本知识选诵之范文。该书广泛流传民间,并沿用至今。 然而中医典籍,文字古奥,词义深邃,初学者往往难于透彻理解。故本人保持原文古奥原貌的基础上,为求古典医籍通俗化,采用词加注释、语以白话的方法对药物的药性、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作了系统地总结与阐发,以便读者阅读和加深对原文文义的理解。 本书中药,按主要功率分列为二十一章介绍。附录
《实用中医方药丛书:速记趣味方剂》以十五国家规划七版教材为蓝本进行编写,具有以下特点:每首方剂的名称都作为趣记引语,使之易于背出;正方、附方都有趣记,其正方在趣记中都体现出其功效和主治;在趣记药物对照中,简捷划出君臣佐使;在主治中直接标出辨证要点,使之一目了然;附加了方剂的现代运用,为临床打下了基础。 《实用中医方药丛书:速记趣味方剂》末附有主治、功效趣味速记、方名索引等内容,方便查阅。《实用中医方药丛书:速记趣味方剂》文字精练,言简意赅,读之朗朗上口,无论对于中医药学生、中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及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辅助学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