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极简的语言、清晰的脉络,以历史的朝代交替为经、各工艺演变兴衰为纬,以出土实物为证,描绘出一幅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封建帝制终结几千年以来,在历代帝王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帷幕下,以王公贵族审美为主导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风尚的衍生与流变景象。
布糊画就是用布糊的画。布糊画的特点是集古今国画技法,有工笔重彩精工,得写意泼墨气魄;似堆绣而非同堆绣,巧堆积可胜似浮雕;人物有绢人外观效果,难在巨型扁体,五官凹凸不平,独幅丝料糊成不见褶皱,半体之身衣着纹理靠抻扯得以流畅自然;线粗不过一毫,糊布金线更现剪纸技巧;镶刻掐丝巧糊无隙,巧取景泰蓝精工;变中国画不经装裱难显珍贵,重在传承发展,贵在与时俱进。其作品设计严谨,用料考究,制作精巧,色彩协调,凹凸多变,画面逼真。本书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主要介绍各民族、各地区有代表性和鲜明特点的布糊画艺术情况、知识、流派、优秀作品介绍与制作技巧。
“陶瓷”在人类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功范例之一。然而人类在物质创造的同时,也无时不在进行着艺术审美的创造。这说明,人类有着对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的基本需求,人类祖先在制作件陶器之始,也是陶瓷艺术创造的开始。 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它与其它并行发展的姊妹艺术,有如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它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的关系。它们的影响痕迹也就成为了陶瓷艺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介入,西方“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但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一直以来还是众
说起雕刻艺术总能勾起人们的童年回忆,如今的新派雕刻舍弃了石膏板和胶版,而采用不脆、不硬的橡皮为原料,其韧性强、易得、容易下刀,即使是对雕刻毫无基础的人,在没有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就能直接拿起笔刀进行雕刻。《橡皮印章雕刻速学》由日本5位橡皮印章艺术家久保洋子等人共同创作,从不同的类别中创作出超过1000款充满趣味的印章图案。读者接近能在10分钟内上手雕刻自己的靠前个橡皮章。
《中国当代画坛名家画廊:写生雁山桂林山水清赏》遴选画家的作品,画风随意而飘逸,具有清逸淡远之品格,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讲究笔清墨韵和诗情画意。
毛猴,老北京的儿话音叫“毛猴儿”,又俗称之为“药材猴儿”、“猴戏”、“知了猴”,是极具北京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民间手工艺品。制作毛猴工艺品的主要材料是几味中草药,料质天然,就地取材,再辅以往往被人们丢弃的诸如硬纸壳、包装袋、冰棍棍儿、果核、空药盒等,经巧妙加工施艺,变废为宝,制作出模仿人间百态精灵活现的小猢狲。这是一门简便易学、老少皆宜,群众喜闻乐见,很适宜普及又充满情趣的手工技艺。
“新彩”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陶瓷装饰领域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新彩装饰手法灵活,形式多样,并不断吸纳和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是最富有艺术青春的陶瓷彩绘画种,在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本教材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创作实践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的创作和教学实践,系统地讲解了新彩的源流与沿革、新彩的装饰形式及其特点、新彩的工具与材料及新彩的绘制等。本书的特点在于技法步骤的演示和讲解,通过直观的演示便于读者掌握新彩丰富的表现技法。书中图例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读者加强对新彩装饰的认知和理解。 本书适用于高等艺术院校陶瓷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供陶瓷装饰艺术领域中的研究人员和收藏界人士阅读和参考。
雪花片色彩鲜艳,通过巧妙的构思,能够构建日常所见的各种造型。孩子在构建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动脑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能够得到发展。 本书分生活篇、动物篇、建筑篇、交通运输篇和欣赏篇,包含100例孩子熟知而喜爱的雪花片构建造型。每例造型分步骤示例,每一步骤配以文字说明,以便于孩子在家长、教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
凤凰,取众禽之长,集羽族之美,五彩备举,美丽华贵,具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文采和格调,是我国文化肇端的象征。千百年来,凤凰的艺术形象受到历代人民普遍而持久的欢迎。 本书以生动简洁的语言,优美流畅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凤凰的起源、沿革及其家族的成员、基本的造型与文化。本书的作者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他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知人们的需求,因此该书*的特点是着眼于实用。全书共精选了500余幅凤凰画稿,除一部分传统图稿外,大部分是创新设计稿,隽雅生动,雅俗共赏,使古老的传统艺术以崭新的风貌与读者见面,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中国传统印糕版》杨光宇先生为大家揭示印糕版的来历、工艺与种类、纹饰与寓意等等,与大家一同欣赏印糕版的原生态之美。印糕版有的斑驳,有的留有污渍,但它是迷人的。看着这些印糕版,你是否能看到旧时妇人们在灶房里辛劳的背影,嗅到从蒸笼里飘出来的香甜,那些色、香、味、形俱全的精致糕点真令人垂涎。印糕版曾在乡间村头流行了千百年,倾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这是一套探索人类审美创造奥秘的丛书。它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类艺术形态为对象,如诗如画地描绘出蕴含在绘画、雕塑和建筑中的永恒之美的魅力,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从史前时代到后工业社会人类审美的历史脉络。走入这套丛书,犹如置身于绵延不断的艺术殿堂,目不暇接地领略到纷繁多变的各种美的风格与形态,感受到人类审美制造的神奇想像力。 本套丛书的作者均是各个领域中卓有建树的学者,他们擅长于把深刻的哲理寓于优美的叙事中,启迪思维,激发想像,愉悦心灵,提高修养。
《瓶史》系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所著,既是优美的散文,也是艺林奇葩。袁宏道、张谦德著的《瓶史瓶花谱(宝颜堂彩绘评注版)(精)》有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清赏、监戒等二十节。该书的出版曾在日本造成轰动,被尊崇为“宏道流”派。日本高僧元政上人致陈元赟书曰:“数日前探市得《袁中郎集》,乐府妙 ,不可复言,《广庄》诸篇识地高,《瓶史》风流,可见其人。”《瓶花谱》为明朝张谦德所撰,全书分为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与护瓶,共八节。这也是论述瓶花艺术的较早专著。全书译文精心翻译,并加入了很多插花和花瓶的图片参照,能让现代人 好的了解和理解古时候的生活。
《中国传统琉璃》作者李锋先生作为一名成功的琉璃艺术家和艺术品商人,继承了南浔商帮的优良传统,他将为大家解释琉璃的概念和介绍琉璃的历史,让您全面地了解琉璃!琉璃是什么?琉璃和玻璃是否一样?中国古代就有琉璃吗?中国古代有着怎样的琉璃的历史?
本书收录了陕北米脂民间剪纸艺人周苹英作品,共分为:生活篇、神祗篇、团花篇、喜花篇、花鸟篇等。作品题材分生活、抓髻娃娃、神祗、团花、喜花、花鸟、动物、生肖等,书后附剪纸程序以及周苹英剪纸工作照片。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剪纸作者怀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民间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娴熟的技艺、朴素的手法,把古今人物、吉祥动物、名贵花草等创作出大量造型奇巧、剪工精湛、生活气息浓重的剪纸作品。
现代城市人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正在严重困扰着现代都市人。建筑装修只是解决了“硬件”装修和装饰,而室内绿艺环保装饰是现代家庭的“软装饰”。这种“软装饰”与普通装修布置相比,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起到净化室内空气、绿化罟室环境、美化生活空间的作用。 室内绿艺环保装饰是以植物为基础的。室内特殊的环境条件以及绿艺环保装饰的生态功能对植物的选择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重点介绍了一批具有耐阴、耐低温、常绿、彩叶、株形独特,便于管理的植物种类,并应广大植物爱好者的要求,一一介绍了这些植物的繁殖技术及养护要点。有些新品种除了能满足“软装饰”的需要以外,还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甲醛、二甲苯等)以及夜间吸收二氧化碳功能的CAM类植物,能够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其中无根CAM类植物——空气
《中国传统手炉》讲述手炉是由火盆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组成,自唐朝始创,到明朝中后期,手炉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清末以后,手炉工艺开始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江浙一带仍有少量生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手炉逐渐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收藏爱好者喜爱的艺术品。
纹饰装饰美观实用,遍及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编织、印染、抽纱。纺织,陶瓷工艺,包装设计,室内外装饰及一切工艺品设计都离不开纹饰的点缀。由刘畅编著的《实用纹饰装饰艺术设计》是应广大从事电脑设计、饰品制作、工艺制衣等美术设计工作者的需求而精心绘制的一部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美术工具书。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一直以来,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当我们被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对中国地毯得专项研究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本书作者早年从事地毯设计工作,并赴新疆和田等地考察,结合资料撰写本书,以期引发人们对中国传统地毯工艺研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