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 故时风物 名人一瞬 旧事重温 私人相簿 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刊登了昔日济南铁公祠和大明湖的珍贵照片,讲述了一张 余杭抗日救护队 合影引出的故事,记录了联合国粮农组织扶贫的故事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西方国家中兴起了新的学科 死亡学,而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1977年所著《面对死亡的人》一书则起了开创性的作用。本书展现了西方从中世纪早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对死亡态度的历史。阿里耶斯的著作奠定了一套对死亡观的话语解释系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阐释、修正和取舍的基础。 上卷包括两个部分、五个章节,分别研究了历史上面对死亡态度的演化,教堂中的圣墓,来世观念与末日审判,葬礼的变迁以及墓地的雕像。 下卷共分三个部分、七个章节,分别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死亡观念的变化,对死亡的冷漠态度,对于尸体的处理,假死现象,面对死亡的浪漫主义态度,公墓以及现代西方工业社会里出现的被倒置的死亡的现象。
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国武术 说到中国功夫,大家并不陌生,无论是满身肌肉的李小龙,还是憨态可掬的功夫熊猫,中国功夫一直都是影视剧里让人津津乐道的文化元素。而武术不止于此。武术将攻防格斗与健身娱乐、身体运动与哲学道理自然结合,内容极其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流派,并逐渐发展成一个个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体系,成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本书以武术为切入点,生动描绘了武术的前世今生,为读者娓娓道来那些武侠传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旧书新觉 系列第二辑之一。是高一涵先后完成的两个研究专题的合集,分别对我国历史上的御史制度、内阁制度的来龙去脉做了完整的介绍。这两种小品,体裁大致一样,都是从历史上和法制上去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作成一个有系统的叙述。所采取的材料虽然不甚完全,但是变迁沿革的概要,却已详叙无遗。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从婚姻的观察、形式、制限、停止、组织、影响、关系、济救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社会现象和法律角度叙述我国婚姻问题的史略。作者从经史典籍中搜剔出材料,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加以分析论证,对婚姻的起源、发展、类型以及与社会的相互影响等问题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论述。
本书是作者十余年来严肃阅读和写作的结晶。全书以近代中国的历史转向为大背景,细分为两条主线:一是有关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处境与行动,围绕着传统中国知识人的价值观念、从传统士大夫到新式知识人的转型、启蒙与革命之间的选择、知识人的共同世界如何重建等议题,对部分学术著作给予了评析和商榷,对若干文化名人的年谱、日记、回忆录、书信等史料进行了解读;二是通过对上海文化、广东文化、成都文化等与城市文化有关的历史著作的分析,试图展现大一统观念主导下的中国文化内部的复杂多元。这些书评文字除了评书,还提供了知识文化上的增量,就内容、题材、写作风格来说,本书可谓关于近代中国新陈代谢的一次学术导航之旅。
本书是 大家学术文库 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该书系统评述了明末至20世纪初,两百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概况,着重就清一代的哲学、经学、史学、等自然科学进行了全面论列,把每一时期的学术作为思潮进行总的历史考察,探讨起因,分析点,剖析衰落之根源,并对各个时期、各学科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详尽阐述。 在内忧外患的时候,作者通过学术方式,找寻中国生发的力量,呼应时代的进步。 作者提出 清学的出发点,在对于宋明理学的一大反动 ,而清一代学问, 影响及于全思想界者 ,是以复古为解放。即通过不断地溯古,得到更为久远、更为根源的学术支撑,从而产生对时代鞭策驱动的力量。
道 底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底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 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底气概。
这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书。它告诉我们,人类的进步历史,其实就是所谓的各种文明实验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一再重蹈“进步陷阱”的历史: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文明,中东的苏美尔文明,大西洋两岸的罗马文明与玛雅文明,这些古老的文明都踏入了“进步陷阱”——在文明发展至时,对生态的索求也到达顶点,为了追求持续的成长繁荣,只好抢劫未来,以支付眼前的开销,将大自然赐予的款待洗劫一空,然后随着生态环境的崩毁而瓦解。 在遍布世界各地沙漠与丛林中的遗迹前,在因为进步陷阱而导致的文明自毁的惨痛教训中,当今时代的我们要以史为鉴,还是要重蹈覆辙,成为下一个受害者?这需要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作出肯定的回答。
胡云翼著的《中国词史略(图文版)》是中国词学研究南传统转向现代的代表性著作之一。该书以新文学观点对中国古代词学的历史面貌作了较为细致的描述,阐明了词的起源、发展、演变、兴衰的过程,剖析了词派兴替的原因。尤其是对词目前重要的词人及作品的精辟论述,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词学功底,是了解中国词发展的的一部好书。
这是一个“从天而降”的故事:一群小动物在山上玩耍的时候发现太阳掉下来了,为了不让太阳掉下来,他们费尽了心机,有的绑太阳,有的撬太阳,有的顶太阳……最后终于把太阳挖出来了。一个个阻止太阳掉下来的动物就像一个个天然的、稚嫩的孩童,而这个傻傻的故事背后正是孩童式的本能和无畏。图画书作家朱成梁先生受中国传统漆器的启发,把民间艺术的质朴之美融入书中,让我们又一次体验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童真童趣的文字和拙朴天真的图画让我们回归到探索自然界的兴趣,体会到一种原始的美,一种童趣的美,还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美。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8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3章,叙述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仓储制度的发展演变和管理运营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仓储制度的渊源,并详细介绍常平仓、议仓、社仓及仓储制度的利弊,开研究之先河。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47 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个时代的劝农考证,是难得的参考文献,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相关政治制度的变迁等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什么叫做理学?就是从古至今一般人说的性理之学。汉人治经,专讲训诂,无所谓理学;到了两宋时代,方才疏明其道理,然后有理学的名称。编辑《中国理学史》,要辨明真伪;第二要取客观的态度。怎叫辨明真伪?例如《尚书》分《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两种,欲研究古代理学史,不可不辨明真伪,这是入手的步。怎叫要取客观的态度?就是说研究理学史,要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而不当加以丝毫主观的态度。本书就理学进行了深刻且科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