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应用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环境学等对三星堆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作者以第四纪地质学知识为基础,将三星堆文化置于古气候、古环境大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梳理古蜀文化的产生、发展、延续和变革的气候、环境大背景,再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古蜀文化,特别是三星堆时期、金沙时期的历史。为什么三星堆的太阳轮戴着枷锁?为什么金沙的太阳环绕飞翔的神鸟?古蜀人从山中迁移到平原走的哪条路?三星堆的金、铜、玉是土特产还是外来货?为什么成都平原有如此多的古城遗址?金沙城又是如何毁灭的?本书对以上古蜀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中国”的称谓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叫做“中国”? 在古老而神秘的青铜器何尊上,出现了“中国”二字。这一重器于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述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计划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思是想要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在这里统治人民。其实早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公元前2000年,在中原地区,早期的中国已经开始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了。 “何以中国”是对早期的中国如何产生的追问,本书为读者展开了一个时间长线,打开了一个扇面,向大家一一讲述始于公元前2000年,中原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陶寺的兴衰、嵩山地区文化的星罗棋布、新砦遗址的崛起等,辐辏到二里头遗址——中国早期广域王权国家的横空出世上来,进而解构中国王朝——夏王朝的
汉字是全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本书介绍了甲骨文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的历史和文化,最后从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朱明娥著的这本《旷世城垣(南京明城墙)》从南京明城墙的总体设计、平面形状、墙体结构、空间布局、瓮城形制、建筑材料、城砖铭文以及相关人物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南京明城墙的规模之巨、体量之大、设计之新、布局之奇、构造之巧、材料之精、艺术之妙,集实地调查资料、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于一体,熔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
\\\\\\\\\\\\\\\\\\\\\\\\\\\\\\\\\\\\\\\\\\\\\\\\\\\\\\\\\\\\\\\\\\\\\\\\\\\\\\\\\\\\\\\\\\\\\\\\\\\\\\\\\\\\\\\\\\\\\\\\\\\\\\\"翻开这本书之前,请你思考一个问题:考古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是挖坟掘墓找古董?是翻山越岭看岩壁?是跋山涉水访遗址?……—— 不是!考古学真正的本领在于,如何用少量的信息,分析出大量的结论。 \\\\\\\\\\\\\\\\\\\\\\\\\\\\\\\\\\\\\\\\\\\\\\\\\\\\\\\\\\\\\\\\\\\\\\\\\\\\\\\\\\\\\\\\\\\\\\\\\\\\\\\\\\\\\\\\\\\\\\\\\\\\\\\"
作者运用现代人类学知识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兄弟民族的先驱、人类学西南学派的开创者、西南地区考古学和博物馆事业的莫基人。《求证历史的印迹(冯汉骥考古学论集)》收录冯汉骥教授的考古学论文十一篇,涉及20世纪50―70年代西南地区的诸多重大考古发现。
《金石学》一书于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三编,一为“通论”,总述金石学之名义、价值及其发展之历史;二为“说金”,分述古金诸器之原始、名物、制度、铭刻及历代之毁坏与伪造;三为“说石”,分述历代刻石之名义、制度、文字、源流及其厄运。本书论述精严,体系完备,取止有度,多有宏见,是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金石学通论著作。
《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是我国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部38集的高清纪录片,主题集中、鲜明。它纪录的是中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其价值不言而喻。该纪录片全景式、成系列地反映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和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这在中国纪录片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本书为该纪录片之书面呈现,本书为该系列之一,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通俗。 38集系列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用美丽流畅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画龙点睛的解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壮美秀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以及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遗产、合理利用遗产的信心和决心。 本书为该系列纪录片之书面呈现,它保留了纪录片中之精华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纪录片的内容。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世界上有两个博物馆,都称自己为"故宫博物院"而不惮于异国人的混淆。由于战争和政治原因被分割成两个的故宫博物院,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台北。它们曾经水火不容,而今却渐渐地在彼此靠近。本书以独特的角度,用历史的放大镜,让我们观看到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成长和离乱,它们将来的命运会怎样,它们会合并成为一个故宫博物院吗? 本书揭秘清末文物如何大量流出国境、蒋介石战败逃亡之时为何以当时万分珍贵的军船搬运文物,这些文物在台湾经历了怎样的仓库阶段,后来又在怎样的国际情形下开建台北故宫博物院,民进党的"去中国化"阴谋对台北故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今故宫博物院又如何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并顺带描述了近年海外华人回购文物的动态。大视角包括了历代政治斗争的各方动机、小视角则详细到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访谈,既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回顾了20世纪甘青地区史前考古的主要发现与研究成果,从发现与研究简史、分布与文化特征、类型与分期、社会经济形态、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介绍了甘青地区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并对其族属进行了初步探讨。本书配有彩图8幅,插图39幅,资料丰富,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走江湖的人,讲究三硬:官面儿的靠山硬;道儿上的关系硬;本身能耐硬。” ——郭德纲《江湖》 行走江湖,你需要怎么样的城府、心机和格局? 看郭德纲煮酒论史,江湖大佬论江湖,从官方正史、逸闻野史和民间故事中提炼出中国式人情社会的底层逻辑,点破江湖、官场、商场玄机,一本书教你做人、防人、驭人。 “心有波涛面含春色,此为江湖。”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某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5公里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一个长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1976年又有两处兵马俑坑出现在世人面前。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考古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发现记》真实地再现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八千兵马俑发现、发掘的详细经过,并以兵马俑军阵所展现的线索,全景式地探寻了两千多年前大秦帝国皇帝秦始皇及臣僚妃嫔的不同命运,再现了秦始皇本人及他亲手创造的帝国盖世绝伦的风采。
管芙蓉、吕向阳著的《鲜卑族源流》运用了溯源探流的历史学方法,全书由上编、中编、下编构成。其上编:“大鲜卑山:鲜卑民族的摇篮”,吸收参照了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而集中论述鲜卑民族之“源”,系统论述了鲜卑部族:“北部鲜卑”拓跋氏、“东部鲜卑”慕容氏、宇文氏皆源于大鲜卑山森林带以及他们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路线走出大鲜卑山的南迁历程。这就理出了鲜卑民族的历史源头,为进一步揭示鲜卑各部族的关系及其演化流变的历史轨迹理出头绪。《鲜卑族源流》系统梳理鲜卑族的历史演进,宏观展现了鲜卑民族的历史全貌。
本书以山东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为考察对象,从追溯它的建造缘由入手,讲解它的建筑式样和装饰题材;由欣赏它的艺术之美,既而分析它的表面与实际功能;以这座牌坊为例,揭示了清代流行起来的建筑样式“贞节牌坊”的隐匿意义:虽然建造的名义是为纪念那些籍籍无名的妇女,但这些牌坊并没有提供表彰对象的真实生平,其真实功用乃是作为地方富豪彰显和增强一己势力的载体。在富贵吉祥的装饰图像和庄正醒目的匾额题词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说的故事…… 作者对这一典型题材进行过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参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历史语境下清晰勾画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种形式的话语及其彼此间复杂的关系;在精心铺叙的种种故事之间,巧妙地穿插着对于许多理论问题新颖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说呈现了丰富灵动的历史文化
一物(各种古器物或画物):罕见的紫砂壶器型、轻薄至难以置信的名古瓷器、硕大的宣德红天球瓶、南北朝的多足白瓷砚等等(皆作者所藏,不见于外);一品:内行朴素的品说,实物相比的精彩。图文皆耐读耐看。在时光流逝中沉淀的美物,拥有强大的魅力。
《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旨在“给观众一个中华文明整体概念”的《中国记忆》,集中了中国各地的大量国宝,每件都是一段历史时期的见证,从中可以梳理清楚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脉络。和着北京奥运会临近的脚步,《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编辑出版发行。
一物(各种古器物或画物):罕见的紫砂壶器型、轻薄至难以置信的名古瓷器、硕大的宣德红天球瓶、南北朝的多足白瓷砚等等(皆作者所藏,不见于外);一品:内行朴素的品说,实物相比的精彩。图文皆耐读耐看。在时光流逝中沉淀的美物,拥有强大的魅力。
《国宝档案》的特点有两个: 首先,它讲的内容好,是严格限定在国家确定的,没有争议的,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宝文物精品。这些文物不论是可移动的还是不可移动的都是国粹精华,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无与伦比的。观众了解它们,可以直接从中看到我们的先人走过的文明发展历程;感受到前人留给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辉煌;进而获得我们民族继续发展的营养和力量。可以说《国宝档案》为观众展示的都是国家的经典收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可靠,简单有效地获得文物知识的渠道。 再就是《国宝档案》介绍国宝内容的方式和风格与众不同。对广大民众来说,文物、历史、考古这方面的事都是很专业的,与他们距离很远,难以听懂,更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可《国宝档案》却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这与它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