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应用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环境学等对三星堆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作者以第四纪地质学知识为基础,将三星堆文化置于古气候、古环境大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梳理古蜀文化的产生、发展、延续和变革的气候、环境大背景,再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古蜀文化,特别是三星堆时期、金沙时期的历史。为什么三星堆的太阳轮戴着枷锁?为什么金沙的太阳环绕飞翔的神鸟?古蜀人从山中迁移到平原走的哪条路?三星堆的金、铜、玉是土特产还是外来货?为什么成都平原有如此多的古城遗址?金沙城又是如何毁灭的?本书对以上古蜀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刘伯温五十岁才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很快便成为朱元璋在元末战争中的第一智囊。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便塞给朱元璋份《时务十八策》,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秘密商议,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由一介布衣得以登基称帝。之后,朱元璋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是我国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全书共五章,其中第一、二章依次叙述了蒙古境内上起远古下迄成吉思汗时代的考古遗存。这四节系统的概括的介绍了蒙古境内发现的鹿石,房形墓、匈奴墓、匈奴腰饰牌、突厥墓、突厥“围墙”、突厥石雕像、突厥碑铭和契丹、西夏、蒙古古代城址等文化遗存的有关情况。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大汶口文化的发现是中国史前考古发展目前的一个里程碑。本书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语言文字论述了大汶口文化发现的经过和半个世纪以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史前文化的多源性以及大汶口文化在中国史前时代所具有的主体性地位。
本书为“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丛书、”之一,内容包括:试论殷历以“朔”为月首、网收三面与汤黜夏命、浅谈殷墟玉器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殷商文化、殷商龙形玉纹饰的风格特征及其源流初探、试论殷墟墓葬陶器组合、计算机处理甲骨文研究综述等。
《文物艺术鉴赏》是“艺术与人文修养”丛书中的一本,是一本介绍百余件世界著名文物的书籍。全书共分两篇,分别是:中国文物和外国文物。全书大致按时间顺序介绍,每节都由文物名片、历史渊源、文物鉴赏三部分构成。
此番选择《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至少还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这是朱希祖先在中央大学史学系工作期间的著作。这套丛书是通过选编曾经在历史上的南京大学任教的学者的论著,来纪念这些学者、展示南京大学历史上的人文研究成绩的,以《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作为朱希祖先生在中央大学工作的纪念,似乎更有意义。 第二,七十多年来,《六朝陵墓调查报告》虽然曾经两次影印,但都流通不广。第一次是l988年上海书店出版的《民国丛书》(第四编第87册),收于相当规模的一部丛书,一般读者很难购置,而且影印质量不高;第二次是2006年线装书局出版的《中国早期考古调查报告》丛书,然而价格奇昂,至于让人难以相信的地步.因此多数读者无力购置(或不愿购置)。 第三,六朝史研究,是朱希祖先生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而此书足以代表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曾侯乙墓的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曾侯乙墓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配有彩图10幅、插图57幅。此书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中华民族英雄纪念志 收藏国难国耻史的中国大型民间博物馆 为中国收藏国难国耻 吹响中华民族英雄纪念的集结号 《国人到此 低头致敬》一书 再掀国耻国难纪念潮 一个民间博物馆的理想,一本全新概念的馆书 连战 马英九 陈香梅 周梅森 矶崎新 张永和 王石 余秋雨 敬一丹 崔永元 陈鲁湘等各界名人联袂推荐之中国民间第一博物馆 中国抗战14年究竟有多少人被俘?谁都没有对此进行过统计!在苏联卫国战争的四年间,战俘高达575万人,那么腹背受敌的中国战场呢? 战俘——曾经被认为是人生不光彩经历的代名词,但在那样特殊的战争环境下,生命无疑弥足珍贵! 7月7日,中国全面抗战爆发71周年!中国人的国耻日。由中国成都建川博物馆推出,师永刚、刘琼雄编著、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国人到此低头致敬》一书在由上百名国民党
。。。
全书分为二十章,据目录分别是《新都沿革概略》、《钟山》、《鸡笼山》、《狮子山》、《清凉山》、《冶山》、《燕子矶》、《栖霞山》、《南汤山》、《牛首山》、《雨花台》、《莫愁湖》、《韬园》、《愚园》、《玄武湖》、《周处台》、《刘园》、《鼓楼公园》、《大钟亭》、《秦淮河》,末附《新都城垣之现状及城门之改称》。该书以南京有名的山水、园林为纲,串连其中景点。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赵丛苍、郭妍利编著的《两周考古》简要介绍了两周(西周和东周时期)考古在20世纪的发展简史,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发现和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作了初步展望。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41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就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全书共五章,其中第一、二章依次叙述了蒙古境内上起远古下迄成吉思汗时代的考古遗存。这四节系统的概括的介绍了蒙古境内发现的鹿石,房形墓、匈奴墓、匈奴腰饰牌、突厥墓、突厥“围墙”、突厥石雕像、突厥碑铭和契丹、西夏、蒙古古代城址等文化遗存的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