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 五山 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9年,因 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水平 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精选大足石刻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历史、科学等价值,让读者对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本书是关于杭州孔庙碑林历代名碑的书籍,是孔庙碑林文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全书包含拓片约150张,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以朝代编排各类名碑,包含了《再思轩记》《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戡定吴越记功碑文》《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等涉及政治、军事、民族、文学、家庭、 、艺术等诸多领域,具有历史、艺术、科技价值。全书收录的拓片均为精拓善拓,每方石刻,编者都加以释文,著录尺寸、行款、撰写人生卒年等信息,并配有拓片图版。本书的出版也填补了杭州孔庙碑林研究的空白。
路远研究员在中国古代石刻研究领域中勤奋耕耘,创获颇多。全书有关碑刻研究的论文,上至汉魏,下到明清,不仅对相关的金石文献资料、文物现存状况和历代拓本流传一一进行梳理,而且对前人的观点勇于剖析,从实证出发逐一辨析,得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新见,以还史实的真相。本书研究的碑刻均是碑林收藏的历代碑刻珍品,如《熹平石经》、《集王圣教序碑》、《郎官石柱》、《玄秘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等,许多金石学家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路远研究员运用二重证据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客观研究和当代学术研究的视角,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展现了新一代碑林学人在传承千年碑林、迈步当今学术研究领域的种种努力和情怀。我们相信,随着此书的出版,对于宣传碑林文化、加
《新出石刻与唐代文学家族研究》以大量新出土石刻文献为新材料的基础,与传世文献互证,从士族文学研究的角度,考察南北朝门阀士族到唐代科举家族这一历史转型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学家族,主要是透过以墓志为主的石刻文献探讨这些文学家族传承千年的家风、学风与文风,进而揭示唐代文学生态的多面向。
《经典碑帖导学教程·篆:峄山刻石》的最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既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最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关于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观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要做到严密,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实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西安碑林数千藏石中,甚至在中国现存数以万计的古代碑刻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国际知名度、被中外学者研究得最多的一块碑。由一块古碑,衍生出了一门历久不衰的国际性的学问,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例。
本书是作者多年研究与思考的沉淀。书稿将汉画像石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之中,用考察的方法,对陕北汉画像石的历史生成、发现、工艺、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考释,尤其对陕北汉画像石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展开了细致深入的分类解读,对汉画像石研究与收藏大有裨益。
本书是对这些文献的注释、通译,有利于学习者参考。秦汉两朝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文字方面完成了由籀文到小篆,由小篆到隶书的两次大的演变,并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碑碣等刻石,既记载了社会状况,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留下珍贵资料。
一、本书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文物局合作编集。 二、本书是从陕西境内现存近20000种碑石中精选出具有珍贵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书法价值的碑石281种编集而成,充分展示了陕西碑石的精华所在。 三、本书依照碑石刊刻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无确切纪年者,排于各朝代之末。 四、本书辑录碑石,包括图版和说明两部分。图版采用碑石拓本制作。说明包括:碑石名称(简题)、刊刻年代、出土时间、出土地点(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现藏单位、拓片收藏单位、碑石形制、尺寸、纹饰、行数、字数、志盖内容、撰者、书者、刻工姓名,以及简单的内容提要及评价。
一、本书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文物局合作编集。 二、本书是从陕西境内现存近20000种碑石中精选出具有珍贵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书法价值的碑石281种编集而成,充分展示了陕西碑石的精华所在。 三、本书依照碑石刊刻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无确切纪年者,排于各朝代之末。 四、本书辑录碑石,包括图版和说明两部分。图版采用碑石拓本制作。说明包括:碑石名称(简题)、刊刻年代、出土时间、出土地点(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现藏单位、拓片收藏单位、碑石形制、尺寸、纹饰、行数、字数、志盖内容、撰者、书者、刻工姓名,以及简单的内容提要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