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远研究员在中国古代石刻研究领域中勤奋耕耘,创获颇多。全书有关碑刻研究的论文,上至汉魏,下到明清,不仅对相关的金石文献资料、文物现存状况和历代拓本流传一一进行梳理,而且对前人的观点勇于剖析,从实证出发逐一辨析,得出一系列令人信服的新见,以还史实的真相。本书研究的碑刻均是碑林收藏的历代碑刻珍品,如《熹平石经》、《集王圣教序碑》、《郎官石柱》、《玄秘塔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等,许多金石学家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证和研究,路远研究员运用二重证据法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客观研究和当代学术研究的视角,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展现了新一代碑林学人在传承千年碑林、迈步当今学术研究领域的种种努力和情怀。我们相信,随着此书的出版,对于宣传碑林文化、加
一、本书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文物局合作编集。 二、本书是从陕西境内现存近20000种碑石中精选出具有珍贵史料价值、艺术价值和书法价值的碑石281种编集而成,充分展示了陕西碑石的精华所在。 三、本书依照碑石刊刻时间先后为序进行排列。无确切纪年者,排于各朝代之末。 四、本书辑录碑石,包括图版和说明两部分。图版采用碑石拓本制作。说明包括:碑石名称(简题)、刊刻年代、出土时间、出土地点(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现藏单位、拓片收藏单位、碑石形制、尺寸、纹饰、行数、字数、志盖内容、撰者、书者、刻工姓名,以及简单的内容提要及评价。
本书为作者在清代碑帖鉴定大家方若的《校碑随笔》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补,故取名《增补校碑随笔》。书中系统记载了历代碑刻的流传渊源、各个不同时期的拓本的详细情况,为碑帖的鉴定及年代的断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暂时没有内容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西安碑林数千藏石中,甚至在中国现存数以万计的古代碑刻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国际知名度、被中外学者研究得最多的一块碑。由一块古碑,衍生出了一门历久不衰的国际性的学问,恐怕再难找出第二例。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桂界邻地区是历史时期南岭西部交通要地,是西江流域重要区域,保留了大量具有历史地理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和文献,恭城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对于探寻南岭山地的交通地理和族群迁移,特别是瑶族及其他民族的互动和文化播迁亦有重要价值。 《广西恭城碑刻集》依据碑刻分布地点,按县城、恭城镇、观音乡、栗木镇、嘉会乡、西岭乡、莲花镇、平安乡顺序进行编排,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官府告谕、会馆、宗祠、庙宇、会社、田产、合同、墓志、水利、山场诉讼、修路兴学、赋役分摊、合伙置业等内容。 (一)庙宇碑刻。恭城庙宇很多,除了官方在县城建立的文庙、武庙、周王庙和文昌宫之外,还有百姓在乡村建立的各种庙宇,如周王庙、广福庙、朝水庙、锁水庙、坐山庵、月岩庵、白马庙、高龙庙、福兴庵、观音庙
本书为作者在清代碑帖鉴定大家方若的《校碑随笔》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补,故取名《增补校碑随笔》。书中系统记载了历代碑刻的流传渊源、各个不同时期的拓本的详细情况,为碑帖的鉴定及年代的断定提供了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