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的民国年间出版的研究南京和周边地区六朝陵墓及其神道石刻的两种专著,不仅对当时所知六朝陵墓及神道石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证,而且书中保存有若干珍贵的石刻图片、地图和手绘线图,代表着那个时代这一领域的 学术研究水平,是今人研究六朝陵墓的 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清西陵是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位皇帝及多位后妃、阿哥、王公的陵寝所在地。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共建有14座陵寝,包括4座帝陵,3座皇后陵墓,7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本书作者将带您走进这些古建筑群中,去解密中国皇陵的最后绝唱,窥探千古帝王的命运沉浮。
《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研究》依托作者多年深耕于中国古代丧葬宗庙礼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借助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通盘梳理了自红山古国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高等级贵族陵墓区规划制度的传承与演变轨迹,并通过对代表性墓葬——牛河梁坛庙冢、凌家滩祭坛墓地、良渚文化瑶山与反山墓地、殷墟西北冈王陵区等——基本情况的介绍与墓主归属的推测,初步归纳出一些统领帝王陵墓规划布局的原则,比如太祖墓居中、其余各墓依昭穆分居左右的主流排布原则,一祖一昭一穆三墓制、一祖二昭二穆五墓制、一祖三昭三穆七墓制以及布局中的尊西右原则等。
定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座经国务院批准,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幕,整个发掘历时2年零2个月、用工2万余个。深埋地下数百年的文物宝藏将世人带入大明王朝那风雨飘遥的岁月,令人称奇的出土文物以各种方式揭开一个个数百年来困扰世人的历史秘密。定陵的发掘为后来整个中国陵墓和文化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实际操作经验,也为后世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问题敲响了警钟。
马王堆汉墓发掘之初即轰动了世界,20多年来,各方学者围绕其出土文物展开一系列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成果,对古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在程度上改写了历史。但是,其中仍有许多谜团引人探索,可以说,它对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仍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本书依托考古发掘资料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试图以轻松活泼的笔调,使广大读者朋友对马王堆汉墓发现和发掘的曲折过程、出土文物的概貌及价值等方面有所了解,并希冀广大读者朋友能够通过这本小书步人马王堆汉墓向我们展现出的多彩而神奇的世界,感悟两千多年前那段与人隔膜太久的历史。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本次会议上提出的认定曹操高陵的十个方面理由是充分而有根据的,应该认可他们取得的显著成果;并且指出,曹操是开创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期的人,就曹操高陵的真实性明确表态,无论对于历史还是对于现实,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经过热烈的讨论,两家学会的同仁取得六点共识,委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陈长琦执笔,撰写成《曹操高陵考古发现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本书是湖北襄阳古邓城遗址外围的一处大型墓地,2004-2005年,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城市建设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264座,其中179座楚墓集中、有序地分布在墓地的中北部。本报告对这批楚墓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报道。 余岗楚墓埋葬时间起于春秋中期晚段,终于战国中期前段,其间无缺环,而这一时段正是楚文化的成熟和繁盛期。因此对研究楚文化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繁荣的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书可供文物考古学、历史学及相关学科研究者阅读、参考。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首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候墓的图书。本书由江西晨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精心编写,既有性、系统性,又极具可读性。书中介绍了被评为2015年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及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两万余件文物中精选出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彩纷呈、流光溢彩。这是一本可以读者大饱眼福的西汉海昏侯墓“纸上博物馆”。
七十多年前一个漆黑的雨夜,四川广汉月亮湾农民燕道诚一家,悄然撬开了水沟沿边的一块大石板。随着一堆玉石器显露于世,古蜀文化历史的大门悄然洞开,沉睡数千年的远古王国初露端倪。神秘的月亮湾地下藏宝迅速引起了外界的瞩目与劫掠。几十年后,两个大型祭祀坑被考古人员发现,神奇诡秘的青铜器物举世震动。正当考古人员欲破译内中的暗道机关之时,成都郊外一个叫金沙的荒野草丛中,一个更加神奇的巨大藏宝之匣崩裂了。本书详尽地描绘了珍宝的发现、劫掠经过,对神秘的三星堆人来自何处做了科学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