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属于《丝路物语》书系第四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地介绍大明宫遗址的文物古迹、历史故事。书中涉及的宫殿建筑艺术、唐代政治文明、唐代传奇故事以及长安城等,以点带面、系统地反映了以大明宫为代表的中国唐代的都城文化、政治文明和历史风貌,是读者通过大明宫了解唐代的简明教科书。
世界遗产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本册以大量精美图片展现殷墟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其他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出版项目之一“世界遗产丛书”首辑八册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为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添砖加瓦。让世界了解中国——正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要宗旨。各分册科学而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助于的读者,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李炳武主编的“丝路物语”书系每册聚焦古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博物馆、一处古遗址或一座石窟寺,从中甄选国宝菁华,讲述文物传奇,铺陈历史画卷。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记录着社会的沧桑巨变。可尽情观赏汉代桑蚕基地的鎏金铜蚕,饱览敦煌石窟飞天的婀娜多姿。聆听丝路古道上的声声驼铃——这是一部启封丝路文明的记忆之书。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国之珍宝。折射出人类文明的恒久魅力。感受始皇地下军团的烈烈秦风,惊叹西汉“马踏匈奴”的雄浑奔放,仰慕大唐《阙楼仪仗图》的盛世恢宏——这又是一部积淀文化自信的启智之作。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 是一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之著。 《唐华清宫遗址:绣岭骊宫的凄美
世界遗产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本册以大量精美图片展现殷墟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其他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的出版项目之一“世界遗产丛书”首辑八册由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为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战略工程添砖加瓦。让世界了解中国——正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要宗旨。各分册科学而直观地展现中国所拥有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助于的读者,更有助于外国读者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价值和地位。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本书是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基础之上所编写的。该书对战国时代至西汉时代滇青铜文明、滇王及其贵族墓作了全面的介绍,其语言文字优美,深入浅出,图片精美,对中国上古时代社会发展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产生将巨大影响。
《元瑛墓志》是魏碑中难得之精品。笔法细腻入微,字法工整严谨。整体作品意态清秀隽永,劲健爽朗,整饬中寓秀逸之气象。洪亮题《元瑛墓志》:『和气宜人逸俊风,入微秀整在工中。从来楷法精严谨,宽博纵横本性同。』该墓志既适合作为书法爱好者入门之临摹范本,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作为进一步提高书法水准的临摹范本。临习该碑,一要体会其中笔法的精微高妙之处;二要体会在严整字法中所透露出的秀逸之气。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 1978年,曾侯乙墓被考古发掘队开启,编钟等古乐器的出土,是中国音乐史和世界音乐 的 大发现。 本书作者谭维四是当年曾侯乙墓考古发掘队队长,自始至终主持并参与了田野考古发掘与室内整理研究的全过程,他以动人的文字,讲述了发掘过程中的趣闻与秘辛,将出土文物千年不灭的魅力娓娓道来。
《庐山“夏都”纪事》一书,部分简约写了庐山攸久的历史,看似有些游离,但这是日后庐山发展成为政治名山之基之源;第二部分为蒋介石1926年次上庐山至1938年,这时的庐山是宣布抗日、振奋民族的神圣之山;第三部分为1938年至1949年,从庐山孤军奋战直到红旗插上青峰,千古名山终于获得了新生。
本书围绕宋高宗、孝宗移居德寿宫的这段故事,串联起历史时代背景、帝王轶事、宫内生活、南宋建筑与园林艺术,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开发等方方面面的史实、知识、故事,深度展现南宋社会、艺术、生活风貌,以及德寿宫遗址保护工作的卓 成就,杭州这座城市的深厚历史积淀,展现悠远的宋韵及对当下城市人文的滋养。本书具有十分鲜明的杭州地域特色,是展现宋韵文化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该作品的成功创作,有利于展现杭州地域特色文化,对提升杭州城市形象和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
西藏纳塘寺版画是十八世纪西藏佛教版画艺术中的杰作,这51幅版画,为我们认识研究西藏纳塘寺版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王家鹏、宗绪盛编著的《西藏纳唐寺版画遗珍》收录的这三套版画的发现意义不凡,它们可能是目前所见西藏纳塘寺版画的实物遗存,海内孤本弥足珍贵。不仅填补了清代西藏纳塘寺版画的空白,也为中国佛教版画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物,启发我们重视西藏版画艺术这一宝贵民族文化遗产,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弘扬。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综述了20世纪殷墟发现的历程与研究成果。全书15万字,配有彩图4面,插图60余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这是一本老照片的书,但又不是一般意义的老照片,而是专门反映陕西文物古迹的老照片。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文物古迹众多。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遗存,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凝聚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陕西文物荟萃,目前据调查已知的各类文物古迹35000多处,堪称文物大省。 该书从近千张老照片中精选了492幅文物古迹旧影,涵盖了三秦大地清末民国初期文物古迹真实写照。该书以老照片为主的形式,并配以精美的文字介绍,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怀旧情感。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不仅仅是简单的“立此有照”对今日的文物考古研究、古建维修、方志、旅游景观再现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四十年来,安藤忠雄从没没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学院出身建筑师,至今日争相为世界各大学建筑系聘请授课、并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融入自然环境的建筑作品的建筑家,他的六十八岁人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照片——安藤忠雄幼年、青年等私人照片、手稿、建筑照片。安藤忠雄历经拳击手、自学走向建筑家之路。但并不是事事如愿,人生很多经历都以失败收场。但他从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了微小的希望之光,拼命地生存下去。而现在,他不只是为建筑而生,更致力于环保理念的宣扬、透过种树与环境改造,倡导永续共生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