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三个重大问题——秦汉法律体系、战国秦汉土地制度,月令与秦汉政治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的论点或为作者首次提出。如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说,或为作者重新诠释和论证,如战国秦汉名田宅制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三个重大问题——秦汉法律体系、战国秦汉土地制度,月令与秦汉政治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的论点或为作者首次提出。如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说,或为作者重新诠释和论证,如战国秦汉名田宅制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
《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利用新出简牍材料,与传世文献相结合,对秦汉史研究中长期争论不决、关系秦汉社会结构与性质的三个重大问题——秦汉法律体系、战国秦汉土地制度,月令与秦汉政治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出土简牍与秦汉社会》的论点或为作者首次提出。如秦汉律二级分类构造说,或为作者重新诠释和论证,如战国秦汉名田宅制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引发了学术界对相关问题的热烈讨论。
本书收录长沙市东牌楼建筑工地第七号古井发掘出土的东汉简牍及所有文物,包括发掘报告及相关研究报告,东牌楼东汉简牍图版、释文和论释,简牍发现于2004年,共206枚,内容分公文、书信、杂文等,年代在汉霊帝(168-189年)时,简文有建宁、熹平、光和、中平的纪年。《整理号与出土号対照表》。此批简牍数量不大,只有206枚,但提供了较丰富的历史信息。同时,此批简牍所反映的文字面貌对研究中国汉字书体演变极有参考价值。繁体字。
无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居延汉简虚词通释》将居延汉简中出现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以词条的形式逐一排列出来,从共时分布层面整体把握,细致展示了居延汉简虚词的个体特点。同时,采用词条后加案语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以居延漠简虚词为原点,分55个专题,分别系联、讨论了特点突出和历时发展脉络清晰的虚词或相关虚词组,明确揭示了它们的源流及历史地位。录中“居延汉简虚词分类分布情况表”用以凸显居延汉简虚词的系统构成和整体面貌,“居延汉简论著目录(1930-2009年)”可为深化已有研究或寻觅新的研究视角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