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析了大量简帛古书出土公布之后,由热而衰的原因,指出若想利用简帛古书重写思想史,关键在于要在观念、方法上发生改变。目前关于古书年代和古书学派都有一些新观念和新方法,对一些重要的思想专题也有研究和反思,凡此都有利于重写思想史。本书适合大学以上水平的教研者使用,适合思想史、学术史、哲学史等研究者使用。
本书主要讨论出土简帛中,和诸子思想有关的内容。特别围绕诸子都比较关注的宇宙、鬼神、天人时命、人伦等问题展开。其中不仅提出古代中国人在对宇宙的探索中,提出了两个二律背反,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四个二律背反有相近者,还讨论了“三纲”说和儒家关系的问题,指出三纲并不是儒家的思想。本书适合大学以上水平的教研者使用。
本书主要讨论出土简帛中,和诸子思想有关的内容。特别围绕诸子都比较关注的宇宙、鬼神、天人时命、人伦等问题展开。其中不仅提出古代中国人在对宇宙的探索中,提出了两个二律背反,和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四个二律背反有相近者,还讨论了“三纲”说和儒家关系的问题,指出三纲并不是儒家的思想。本书适合大学以上水平的教研者使用。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要正确理解、使用汉字必须追本溯源。不同的两个或多个甲骨文字,由于一字多形的缘故,有一些甲骨文字十分相似形近,那些微小而不起眼的碎小差异,往往在应用与识读时,混淆在一起,不好区分。本书选取了148个甲骨文字,做形近字辨析,以区分形近字之微小差异。作者对形近字的辨析,从其本义、拓片、书写等进行汉字的追根溯源,先是拆解分析字形,再从字形去确定字义,字形依据的是甲骨文拓片,分析参考的是名家著述,判断有理有据。本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详尽剖析,既描述了文字不同之处,又考证了文字的出处,追记了这些文字的延伸和发展的奥妙之处。本书增智益识,内容丰富,既资知识性,又助资料性,是目前并不多见的辨析甲骨文形近字读物。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分为两部,分别题为“宏观篇”与“微观篇”。“宏观篇”共有四篇,所论者皆为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之思想上及学术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礼乐美学思想、“情义终始”论等重要哲学观点,以至于这些思路的历史背景、其与战国诸子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后世儒学的种种影响。“微观篇”共五篇,所论者乃为诠释郭店楚简的具体问题,如若干竹简的排列顺序、有关章节文句的句读与解释,以及个别字词的可能释读,同时亦包括一篇专讲郭店简等出土简帛该如何与传世文献相互校对的诠释理论。
上博楚简是20世纪90年代与郭店楚简并肩的筒帛古书的又一大发现。作为上博楚简的最初整理者,作者对这批最早公布的简文非常熟悉。《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即其阅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册的读书笔记,也是继《郭店楚简校读记》之后,作者的另一部筒帛古书个案研究专著。 经过重新排比,重新考订,作者对简文注释者在整理工作中的失误也多所订正。指出《孔子诗论》其实是从《子羔》篇裁出,同卷的简文尚未公布,这部分简文并不是按《诗序》、《颂》、《雅》、《风》和《综论》的顺序排列。由于此册公布的简文,有两种与郭店楚简相同, 作者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可视为《郭店楚简校读记》的姊妹篇。
1972年春天,在山东省临沂市城南的银雀山上,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和湮没遁失千余年的《孙膑兵法》真本同时出土,使争论了一千多年的学术悬案顿然冰释,并为这两部兵书的研究开启了划时代的一页。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银雀山汉墓发现、发掘以及学者们对出土竹书研究考释破译的全过程,对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如姜子牙、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伍子胥、越王勾践、西施、鬼谷子、孙膑、庞涓等人的人生轨迹,作了不同程度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商周春秋时期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嗟叹不已。
上博楚简是20世纪90年代与郭店楚简并肩的筒帛古书的又一大发现。作为上博楚简的最初整理者,作者对这批最早公布的简文非常熟悉。《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即其阅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册的读书笔记,也是继《郭店楚简校读记》之后,作者的另一部筒帛古书个案研究专著。 经过重新排比,重新考订,作者对简文注释者在整理工作中的失误也多所订正。指出《孔子诗论》其实是从《子羔》篇裁出,同卷的简文尚未公布,这部分简文并不是按《诗序》、《颂》、《雅》、《风》和《综论》的顺序排列。由于此册公布的简文,有两种与郭店楚简相同, 作者对二者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可视为《郭店楚简校读记》的姊妹篇。
刘国忠编著的《走近清华简》以近年来在外受到高度关注的清华简整理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中国自古以来有关竹简的各种发现,探讨了有关中国古代学术发展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尚书》的流变与古文《尚书》真伪的千古之谜、文王受命与周公居东的真相、《逸周书》中的新知等等。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竹简的历史、竹简的研究历程、清华简的整理保护工作及其对中国学术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并对目前已公布的九篇简文的内容进行了释读。 《走近清华简》的写作得到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清华简的文献学、古文字学研究”及清华大学文科振兴项目“清华简与中国古代学术”的资助,并得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及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基金的大力支持,谨志谢忱。
本书(1函4册),《国语》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其中所收录的,多为历史人物分散的言论,这些言论和国家兴衰、历史变迁有关。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记载上起西周穆王时期,下迄鲁悼公,前后跨越五百多年。从编写体例来说,它是一部国别体的以记言为主的史料集。《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
现存关于汉代的史书,对两汉基层如乡、亭、里的记述极其简略,因此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未能开展。二十世纪以来,河西地区大量汉代简牍的出土,保存了大量边塞和基层的资料,为我们进一步索解两汉基层社会提供了宝贵资料。关于两汉乡里的研究,自简牍发现之日起就已开始,但系统考索一郡乡里分布和构成、人物来源及身份的专书,迄今尚无。本书是一部依据出土的居延汉简文献,梳理两汉张掖郡范围内的乡里分布及人物姓名、身份等的学术著作,兼及乡里制度、乡里功能、基层职官的研究。全书由前言、乡里篇、人物篇及附录四部分组成。乡里篇依据简文叙述了和张掖相关的如居延县、觻得县、昭武县、屋兰县、氐池县、日勒县、番和县、骊靬县、显美县等县及所辖乡、亭、里等行政建构和地理信息。人物篇介绍张掖郡及居延都尉府的组织机构、属吏,
《中国简牍书法系列》反映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在秦至两汉魏晋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生动面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衍变脉络和发展线索。该套丛书为8开全彩版印刷,每页均附释文。 本书为该套系列丛书之“内蒙古居延汉简4”。
作者以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材料为基础,考查了商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取得了许多有历史学和语言学价值的成果。论著分为两编:编系统地考查、考证、描写了商代的人们使用的时间术语、时间表达式;分析了各类时间表述方式的形式结构、语义结构和语源结构;揭示了时间表述方式的时间指称;对时间表述方式所揭示的时间点和时间段的性质进行了穷尽性的论证;解释了商人使用的时间表述方式的认知识解和认知模式。第二编考查、揭示商代人占卜的时间特征。分别从大宗材料分布、分组分布、贞人分布入手,系统揭示商人在占卜时间上对“干支”、“天干”、“地支”、“旬”选择和偏好。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大都用秦隶书写,有很小的一部分近于篆书。竹简中有两组表格形式的日历,即秦汉简牍中常见的「质日」,分别属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参考简牍内容,可判定抄写年代约在秦始皇时期或稍早。这批简牍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批准号:IO&ZD090),目前正由本所负责进行整理,预计近年可整体出版。关于它的学术价值和其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已在众文物移二○二一年第六期以及《简帛》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二年)中发表系列文章加以介绍,可供读者参阅,此处就不再详述了。 这批简牍抄写的时代,正处于汉字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隶书在日常使用中逐步取代篆书,并不断走向成熟。随着秦对东方六国的征服,晋、楚等东方文字的字形和笔法经过不同的书手,渐渐融入到秦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分为两部,分别题为“宏观篇”与“微观篇”。“宏观篇”共有四篇,所论者皆为郭店楚简儒家著作之思想上及学术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礼乐美学思想、“情义终始”论等重要哲学观点,以至于这些思路的历史背景、其与战国诸子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后世儒学的种种影响。“微观篇”共五篇,所论者乃为诠释郭店楚简的具体问题,如若干竹简的排列顺序、有关章节文句的句读与解释,以及个别字词的可能释读,同时亦包括一篇专讲郭店简等出土简帛该如何与传世文献相互校对的诠释理论。
《黑水城出土钱粮文书专题研究》以中国藏黑水城出土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参考《元史》 《元典章》 《通制条格》《至正条格》等史料, 内容涉及提调钱粮、钱粮储运、口粮文书、军用钱粮、官用钱粮、钱粮物账等文书,为了解元代亦集乃路钱粮收支、地方经济特色提供多角度思考。
《中国简牍书法系列》反映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在秦至两汉魏晋这个大变革时期的生动面貌,读者不难从中发现中国文字和书法的衍变脉络和发展线索。该套丛书为8开全彩版印刷,每页均附释文。 本书为该套系列丛书之“内蒙古居延汉简1”。
买地券作为一种自汉代延续使用至今的明器,关于它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丧葬礼俗和信仰的变化。过去的研究者们虽然从不同的方面对买地券进行过讨论,由于种种原因,对买地券中反映的人神关系一直缺乏讨论。《人神之契:宋代买地券研究》选取最能反映买地券人神关系特色的宋代买地券,作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讨论宋代买地券以及相关问题。部分分析宋代买地券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讨论宋代买地券的仪式功能,主要是讨论买地券在丧葬礼仪中的功;第三部分讨论宋代买地券所包含的各种观念以及背后所隐含的人的心态。这些观念变化的背后,则隐含着人们对自身价值理解的心态转变,人们越来越强调自身价值相对外在世界的重要性。《人神之契:宋代买地券研究》由高朋所著。
湖北睡虎地秦简和湖南马王堆汉墓简帛、山东临沂银崔山汉简、湖北江陵凤凰山汉简等文字,形象地说明了秦汉之际汉字的隶变过程。其中,风貌多样的马王堆汉墓简帛,最能诠释西汉初年上承秦篆、下开以隶书为主体的古隶和八分之先河的文字隶变过程。 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墓主“辛追”,是西汉初年代轪侯“利苍”的夫人,下葬的年代大约在汉景帝中元前后,即公元前一五O年左右。 该墓出土了三一二支竹简。其内容都是随葬器物的名称和数量记录。这类竹简在古代被称为“遣策”,现在我们称之为随葬器物的清单或清册。 这批简的大小尺寸比较一致,每支简长约二七,六厘米,宽约O,七厘米,厚约O,一厘米。每简所书字数不一,基本上是一支简记一类器物的名称和数量,最少的只有两个字,最多的达二五个字。
《文史知识文库典藏本:金石丛话》主要内容包括:“金石”、“文物”、“考古”的各自含义、说碑、说帖、谈拓本、碑额、碑阴、碑侧、碑座、秦石刻文、先秦金文等。
《2015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启示录》对2015年冬季项目竞赛专业人员业务能力赴俄罗斯索契培训的课堂内容及学院的心得体会进行了记录和梳理,其中涉及很多培训时所学的俄罗斯索契举办冬奥会的办赛经验,如场馆设计、场馆赛后利用、门票策略、冬季项目发展等。同时,书中收录了学员们结合我国冬季项目现状对我国举办冬奥会的思考及冬季项目未来发展的分析。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1:辛亥前夜》是历史作家雾满拦江潜心创作五年、于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的大型讲史系列《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的部,本书以诙谐、调侃的笔调,新锐生猛的观点,通俗有趣的风格讲述了自晚清八国联军入侵到辛亥革命这一段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