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取材于新见的先秦时期青铜器铭文拓本,字形收录是穷尽性的,而且均出文例,兼有单字索引功能,并突出考证性案语。该书是一部溶学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古文字工具书。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研究员、 甲骨文 学者许进雄老师,在研究工作中,他提出了甲骨钻凿型态断代法,在甲骨文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被誉为“甲骨学 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在本书中,许老师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考证,从商代甲骨文字出发,以图解演示说明各个文字的来由和演变,以大量图例佐证甲骨文的发现,从甲骨文说明当时的生活风俗、社会制度与祭祀卜辞等环境。全书以十三堂课的形式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文字的创意解析,内含近千个甲骨文字,教会读者如何从甲骨文中洞悉古人的秘密和思维,即使是非甲骨文学研究者的读者也能领略其中乐趣。另外特别撰写其与加拿大博士合作的过程,揭密甲骨烧灼后以裂纹来 的神祕性,其如何以现代科学来解释。
汉字是全世界文字体系中历史最悠久的,要探究汉字的起源及其发展,就不能不从甲骨文说起。本书介绍了甲骨文如何被发现以及如何成为一门专业的学问,并针对甲骨文和汉字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介绍,还从甲骨的占卜和记载内容,探讨商代的历史和文化,最后从常用的六十个汉字看甲骨文到现代文字的变化,并道出背后隐藏的有趣的文字小故事。
《出土文献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系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版。本次修订,新增了147个甲骨文单字,由《殷墟甲骨学》介绍的1056个字增加到本书1203字。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更加便于识认、使用。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意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侧注明来自某著录书籍的简称;甲骨文的释义按类别分项说明,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 该书系甲骨学者王宇信研究员主编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的一种,目前该书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出
本书采用心理与考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郭店楚墓竹简》中的重要篇目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内容进行了整体勾勒和通论。认为郭店简书乃是战国中期编晚以前制作或传抄的儒道著作。前五章对《老子》、《太一生水》两种道家著作,《五行》、《性自命出》和《语丛》三组在抄作时间上呈现出历时性变化的文体特征;在战国早期《老子》当远较郭店简本三组的总和为多。 且简本《老子》的发生,对于老子原本的思想及原始儒道关系的理解,也具有重要意义。《太一生水》的理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宇宙生成论系统的构筑上,可能出于战国中期南方楚道家之手。对于儒简《五行》、《性自命出》及《语丛》诸篇。本书深论其心性论及伦理思想,对心性论所根源的天命、天道观亦有所探究。在分析各篇简书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又结合世传 文献的考证,认为楚简《五
《甲骨文书法常用字汇编》以供甲骨文爱好者参考研读,为中华文化之流传奉献自己绵薄之力。该书集先生十余载甲骨文书法之心得著述所成,涵盖甲骨文字出土问世、经典著述、文字风格等诸多方面,有裨于当世流传而惠及后辈学者甚矣。通读此书,令人顿觉中华文字艺术博大、神奇如斯,赞叹之余自豪感暗生。
《古莲花池碑文精选》的主要内容为莲池为古碑荟萃之地,惜乎缺乏宣传介绍,“养在深闺人未识”。本着弘扬祖国文化的宗旨,《古莲花池碑文精选》极尽搜罗,并力求碑文句读准确、注释详而不烦,对每件碑石大都有裁体尺寸、存放地点、书写者简况、内容提要等基本情况的介绍。读者手持此书,按图索骥,可以对古莲花池碑刻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是六朝松艺术文库之一。《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研究南朝陵墓石刻有翼石兽和神道石柱的洲源与传统。《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共五章节,主要内容为南朝陵墓石刻研究的艺术史观和方法,南朝陵墓石刻渊源研究(上、下),南朝陵墓石刻传流研究(上、下)。
本书主要利用新出土文献,讨论近现代上古史研究中的代表人物与其代表学说,说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之思想来源及其长处和不足,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所当有的规则,疑古与重建之间的纠葛,重建上古史的路径,以及晚近因为出土文献而激发的对于近现代上古史研究和今后上古史研究的讨论。本书适合大学以上水平的教研者使用,适合上古史研究者和近现代史研究者使用。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共收录简文四种五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治政之道》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思想内容相关,字词运用一致,根据竹简保存的相关信息综合判断,二者可合而为一,是一篇罕见的政论长文。《治政之道》主张为政自上始,治政之要在于兴人,而兴人的标准是贤德等,其观点多与儒家思想相合,也呈现出诸家融合的特点。《成人》篇以“成人”应对“王”问的形式,论说法律制度的意义、司法原则以及断狱程序等内容,主张“德政亦用五时”。《廼命》二篇是诫命之辞,内容相互关联,根据诫命对象,各有侧重。《廼命一》诫命嬖御群臣要忠君勤事、言语谨慎,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诫命昵因群父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尽心相上等。《祷辞》篇与第三辑《祝辞》相类,皆系祭祷之辞,记录了八类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迅速发展,佛教梵文文物的发现越来越多。考古研究工作者遇到这灰文物却如读天书、茫然不知其义,踏颇,却不得其解。我们知道梵文是印度的古文,懂得的人不多,加之这类文物的字体与现今所习见的字体不同,故这些东西瑞在在中国很少人能读通,这对我们研究这类文物应该说是一个障碍。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所完成的一项大工程。明永乐大钟重46吨,内外汉梵佛教经咒铭文23万,其中梵字5000有余。《永乐大钟梵字铭文考》的完成使近600年的佛钟铭文次得以解读,让读者一睹其奥秘,这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明清时期对云南民族认知的演进与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视角下,通过对明清云南省志的全面解析,就明清云南民族认知演进和国家西南边疆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明清时期国家政权对云南民族的认知经历了由收集民族外貌服饰、生产生活方式等表征信息,到关注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国家民族双向认同的发展过程,认知模式也由明代以汉人移民区为核心向外拓展的墨渍浸染式,逐步转变为清代以已知民族为介质去认知陌生民族的链条推进式;明清国家政权通过主观能动举措形成对云南诸多民族的认知,成为国家西南边疆治理的基础,民族认知与治理之间存在互动调适关系,民族认知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建构有重大意义。
本书主要分析了大量简帛古书出土公布之后,由热而衰的原因,指出若想利用简帛古书重写思想史,关键在于要在观念、方法上发生改变。目前关于古书年代和古书学派都有一些新观念和新方法,对一些重要的思想专题也有研究和反思,凡此都有利于重写思想史。本书适合大学以上水平的教研者使用,适合思想史、学术史、哲学史等研究者使用。
内容简介 《甲骨文小字典》注释一千一百四十一件甲骨文拓片的基础上,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把现有的几部大字典中的甲骨文字进行了疏理与考证,并借助《说文解字》、《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以及甲骨文的各种释读本等资料为依据,肯定了共识的文字,弃除了尚未定论的文字,辨析确定了一些存疑待定的文字,归纳了一些通假文字,汇编成这本《甲骨文小字典》。所谓小,是指它比其他厚重的大字典简明扼要,字数少、篇幅少而言。
《实用书法篆刻甲骨文》收入已释甲骨文字及同源字共计3033个,囊括了迄今为止已释甲骨文的全部注释准确,查阅迅捷,方便实用。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主体是称作“子”的贵族,属典型的“非王卜辞”,这批甲骨不仅字体与文例有其独特的风格,而且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出土的编号为序,对该地甲骨文进行全面考释,按字形、词意、字头逐一分类、汇纂。甲骨文与现代文字一一对照,并按工具书体例施以笔画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