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入甲骨文出土以来所有能见到的资料,考释文字吸取了学界的研究成果,是甲骨文研究集大成之作。该书与学界号称鼎足之作的《金文编》《战国文字编》一样,可供从事历史文献、古代史、考古、文字学、书法、篆刻等方面的工作者使用,是一部融学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
《海岳楼金石丛拓》乃影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王献唐主山东省立图书馆时搜集整理之刘喜海原拓一种(《封泥货布文字》)、陈介祺原拓四种(《秦诏量瓦集拓》、《十钟山房金文》、《二百镜斋镜文》、《齐鲁陶文》),皆为当时山东省立图书馆之旧藏,现存山东省博物馆。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共收录简文四种五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治政之道》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思想内容相关,字词运用一致,根据竹简保存的相关信息综合判断,二者可合而为一,是一篇罕见的政论长文。《治政之道》主张为政自上始,治政之要在于兴人,而兴人的标准是贤德等,其观点多与儒家思想相合,也呈现出诸家融合的特点。《成人》篇以“成人”应对“王”问的形式,论说法律制度的意义、司法原则以及断狱程序等内容,主张“德政亦用五时”。《廼命》二篇是诫命之辞,内容相互关联,根据诫命对象,各有侧重。《廼命一》诫命嬖御群臣要忠君勤事、言语谨慎,勿强取豪夺,以保其室家。《廼命二》诫命昵因群父兄弟要戮力同心、相收相恤,靖共公事、尽心相上等。《祷辞》篇与第三辑《祝辞》相类,皆系祭祷之辞,记录了八类
本书分上、下两编,共三本,收录了截至2016年湖北各地出土或发现的有商周时期文字的资料,主要为青铜器及竹简等。其体例,按地区罗列,分地区、县市、出土地点、器名。所取资料,基本以 著录或铭图、器图较清楚者为主。
本书系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马如森教授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版。本次修订,新增了147个甲骨文单字,由《殷墟甲骨学》介绍的1056个字增加到本书1203字。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还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更加便于识认、使用。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意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侧注明来自某著录书籍的简称;甲骨文的释义按类别分项说明,突出实用性和便捷性。 该书系甲骨学者王宇信研究员主编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的一种,目前该书已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十一五”上海市重点图书出
悬泉置,是汉代丝绸之路敦煌郡段的九个重要驿站之一,也是目前丝绸之路上确定并经过考古发掘的驿站遗址。悬泉置的主要功能有二,一个是“迎来送往”,负责过往使者、官吏和人员的接待工作,为其提供交通、住宿和饮食方面的服务;另一个是“传递文书”,负责东西方向上的政令、文书传递。悬泉汉简则是悬泉置日常运作而形成的各类文书总和的孑遗。围绕悬泉置日常运作而形成的悬泉汉简,对于我们认识汉代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乃至当时的邮驿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从四个方面对悬泉汉简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勒出以悬泉汉简为代表汉代“置”的运作方式、交通驿站的设置状况、敦煌地区的社会生活面貌乃至当时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以“亭”名和“骑置”资料所做的研究,探讨了汉代丝绸之路机构
《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是六朝松艺术文库之一。《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研究南朝陵墓石刻有翼石兽和神道石柱的洲源与传统。《南朝陵墓石刻渊源与传流研究》共五章节,主要内容为南朝陵墓石刻研究的艺术史观和方法,南朝陵墓石刻渊源研究(上、下),南朝陵墓石刻传流研究(上、下)。
《出土文献研究》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的系列学术集刊,主要收录出土文献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论文,内容包括甲骨、金文、简帛、玺印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的主体是称作“子”的贵族,属典型的“非王卜辞”,这批甲骨不仅字体与文例有其独特的风格,而且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出土的编号为序,对该地甲骨文进行全面考释,按字形、词意、字头逐一分类、汇纂。甲骨文与现代文字一一对照,并按工具书体例施以笔画检索。
《吐鲁番出土文书字形全谱》系 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由我国 文献学专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显成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十年完成。 本字形谱对吐鲁番文书文字字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字头以《说文》为序,每一个字头下有字频、字形、辞例和出处。收字材料全面,入编材料囊括了现已公布的所有大宗吐鲁番出土文书。项目正文共收字头近3000个,另还将未入编的模糊字残损字100多个附于正文后。通过认真查核文书照片(图版),做出 释文,全面反映了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的面貌。收字形体清晰保真,项目以形体完整、特征鲜明、笔画清晰为原则,严格按照原书图版取样,经计算机处理,尽量保持文字原形原貌。同一字头下凡构形有差异者,则尽量录入。所列的每一个代表字形,均是运用现代电脑技
墓志,其上一般首先记载墓主的姓名、籍贯、家世谱系,再记其生平事迹、官职履历,并颂扬其政绩德行, 记其卒亡时间、卒亡地点,以及葬地等重要信息,内容 丰富。社会上稍有地位的人,去世后其后嗣会请文人学士为其撰写墓志,以表彰其先人,因此作为真实记载去世者姓名、家世和生平史略的文字性实物资料,墓志可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书法、艺术、民风、民俗等方面提供 珍贵的文字性实物史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还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石刻艺术和书法价值。 本书收录的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南洋研究院所藏陈盛明辑录的《闽人墓志拓本集》四册为 正式公开出版,内容 大多数涉及闽南人士,其中属于华侨及侨眷的近二十种,可为研究闽南华侨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同时能够起到证史、补史的作用,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 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