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书画部与宣教部为使专业展览能被更多观众理解而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此书对传播兰亭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观众在以后的某一天,不经意地瞥见这本书,仍能回忆起这次珍品云集的兰亭展。
《中国书法研究系列丛书:王羲之研究二稿》以王羲之为中心,以东西晋南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俗为背景,考订史实。“流觞曲水”以《兰亭诗》《兰亭序》为基础资料,以诗证史,诗、文互证,爬梳剔抉,钩沉索隐;“游目意足”以《十七帖》及其它杂帖为基础资料,以帖证事,以事证帖,穷搜细考,一丝不苟,全书共征用及涉及文献八百余种。由于撰者梁少膺具有扎实的文献学考证功力,纠正了有关王羲之资料中的诸多疏误,以及历代剿袭流布、以讹传讹之俗说,更多妙解新义,发明迭见,道前人所未道。全书以考证学为方法,语言学为工具,文献学为核心,并依附其它诸多学科,故在研究方法和著述笔法上亦别树一帜,展示了作者在考据、疏通、解释、推衍与概括等方面之才能。精勤笃实,功不唐捐,是书可谓为当代研究魏晋南北朝书法史
篆刻即先书篆字后镌刻,是一门书法与雕刻结合的艺术。秦汉时期是篆刻艺术的个高峰期,当时的印章由印工镌刻,印材多用金属与晶玉,风格苍劲,方正平直,雄浑谨严,艺术水平颇高。《新编篆刻字典》收集了历史名篆,侧重收罗秦汉与明清玺印,也增收了甲骨文、金文、鸟虫篆、说文、汗简、汉砖、汉瓦及历代官印。全书内容丰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参考工具书。
1926年,梁启超为清华学校教职员书法研究会作了一次有关书法的演讲,他说:“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梁启超说的“写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有着实用与艺术的双重性格,在古人那里,书写的实用性和艺术性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书法是在不可逆转的挥运之中传达书写者的功力和气格.显示书家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同时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林语堂认为,“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工作学习中较多使用的是硬笔快写字。为了使人们在书写时掌握这些规则和法度,作者特意编写了这本快写技法书。读者只要熟练掌握本书介绍的各种快写技法,主能使自己的快写字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数十年的书法实践和研究,博览众长而编写的。本书的特点是浅显易懂,实用性强。技法介绍文字和字例结合,系统详细,讲求规范性和现代性,所有范字均按简体字书写,偏傍部首的符号一改传统草法中一符多用的状况,一符一用,避免错字的产生。为了便于读者检索和临写,还附录了国家新公布的3500个常用字的快写范字。每个范字下面用简繁两体注解,使不识繁体字的读者可以学会识繁写简。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和支撑。先进文化能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重要一环还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先继承,因此整理和挖掘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壮丽而多姿的独特文化景观。岭南书法也曾经有过辉煌和灿烂,从先秦至南越国时期,便有墨书、陶文、砖铭和木刻等传世;随后,秦砖汉瓦、晋铭隋碑层出不穷。
本套书精选历代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
《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丛书精选我国古代传世精品碑帖来深入解读其中的书法技艺和魅力。丛书所选名家作品以楷、行、草、篆为主,基本上贯穿整个书法发展历史,书法家也无一不是具有深厚传统技艺,同时又能够开宗立派、自有风貌的一代大家。《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赵孟頫行书临习技法精解》为丛书之一,赵孟頫的作品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婉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其书写得也像中锋一样浑厚宽博,而在线条粗细变化及转折处却又不乏精巧韵致,因此就使得其作品充满了“端庄杂流利,刚健寓婀娜”之感。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书家名人辈出,直到今天,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尤以行书和草书影响最广,习者最众。为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临习需求,本书选取现在常用字近三千个作为字头,从历代名家墨迹、名碑、书帖中精选出行书与草书范字,所选范字近二万余,按照现代阅读习惯,以拼音音节顺序排列,每多音字则选取一种读法,并且在本书中只出现一次。另,本书所列字头,按今日阅读习惯,均采用简体字,但书中范字均按从前书家所写,保留原貌。凡书中所列范字,历来为书家所好所习,然限于编者水平,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方家、习者,不吝批评指正。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著的《怀素小草千字文/中国碑帖名品》共八十四行,绢本墨迹,字字用意,脱去狂怪怒张之习而趋于平淡古雅。用笔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是怀素晚年的代表作。明代姚公绶评此帖“一字值一金”,故又称《千金帖》。
《精编隶书书法字典》所收录字体为历代传世字迹,为保存字迹原貌,一般不做修饰处理。出于对版面齐整的追求,各字体均适当做缩放和调整。所收字体,尽量以流传广者为主,难免有遗珠之憾,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