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 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以3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广泛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主要识别特征;论述了新疆盐生植被的主要类型、群落概貌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根据大量的土壤调查数据和室内试验结果,揭示了主要盐生植物的生态生理适应性及其耐盐机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新疆盐生植物划分为八大类,并重点介绍了几种有开发潜力的盐生资源植物的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共收录盐生植物305种15变种7亚种,涉及38科,124属;收录照片377幅,为人们认识和识别盐生植物,了解新疆的盐生植物概况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适合农、林、畜牧、生态、环境等学科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盐生植物爱好者参考。
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创造拥有奇特力量、经过精心设计的作物——从降低胆固醇的大豆到利用太阳能制药的烟草。它们有着巨大的利益前景:增进消费者的健康,以及提高农业产量。但这场景也有其凶险的一面,它正唤起人们对在利润驱动下篡改和损害生命的恐惧。 在本书中,丹尼尔?查尔斯讲述了“弗兰肯斯坦食品”背后真实的故事 ——一个你不可能从生物技术企业或者他们的狂热对手那里获悉的故事。他首次揭露了导向批基因工程食品的残酷的科学竞争以及幕后的商业交易。他披露了大西洋两岸展开的旨在打败生物技术企业的运动的秘密。本书以惊人的翔实史料记述了科学、商业和政治。 本书追循着三个年轻科学家的脚步,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被诱离学术界为孟山都(Monsanto)效力,后者是一家企图涉足生物技术领域的化工企业。这三位科学家都希望提高
本书根据藻类显微结构、光合色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新成果、新观点,论述了藻类演化系统,并按13门分类系统,收录了我国已发表的绝大多数科、属及淡水习见的1572种(变种、变型)。每一分类单元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并附有检索表,每个物种附1幅至几幅图和分布的生态环境。本书还简要地论述了浮游藻类生态及水质监测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植物学、藻类学、环境科学师生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作为藻类资源开发、水体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卷册记述了中国沿海产的仙菜目中的海藻3个科:仙菜科、绒线藻科和红叶藻科,共收入33属85种。科、属、种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分科、属、种检索表。每种有中名、拉丁名、主要参考文献、生境、产地及地理分布,各种附有形态、结构、生殖器官图及注解。并附有英文分类检索表、参考文献、中名名称索引及拉丁学名索引。
本书共收录中国野生兰科植物117属403种和2变种。每种均有较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并有产地(外)、生境、海拔和花期的记载,含有丰富的手资料。书中791幅彩色照片大多为作者实地拍摄的,其中不少还是首次发表的。本书属于大型的野生兰彩色图鉴之一,有很强的科学性、国际性和实用性,对推动兰科植物的研究,发展兰花产业,扩大国际交流,合理开发和保护兰花资源,将起重要的作用。 本书供植物学、园艺学、环境和植物保护工作者以及花卉产业经营者参考。
植物生长化学调控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农 户的普遍重视。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化学调控技术迅速发展,使应用作物种类 和调控面积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为了适应科技兴农和推广新技术的需要,我们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外试验研究报道和应用成功的经验,编写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一书。 本书共分六章。章简要地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概况;第二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药剂的保管、鉴别和安全使用技术;第三章介绍了.植物生长促进剂、延缓剂、抑制剂、复合复配剂、保鲜剂、杀雄剂等216种(类)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适用范围等内容;第四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油料、棉麻、蔬菜、果树、花卉苗木
本书是有关中国牡丹品种及品种资源的专著。全书分为9章,介绍了芍药科芍药属牡丹组植物的起源演化、资源现状及遗传多样性,阐述了牡丹品种起源、演化与分类问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牡丹产业发展中应注意的品种策略。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西北、西南、江南牡丹品种群及延安亚群、鄂西亚群的历史沿革、品种构成、生态习性、栽培技术、发展前景及主要园艺品种430余种,同时介绍了寒地牡丹的现状与前景。 该书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学术观点新颖,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实用性强,是著者又一部有关牡丹研究的具有创见与特色的力作。可供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结合多位作者及其同事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在广泛收集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种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内容包括:种子形态与组分、种子发育、种子萌发与休眠、种子老化与抗氧化系统、种子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种子/胚的超低温保存技术。 本书可作为种子科学与技术工作者的研究用书,也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和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