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仁昆曲唱腔精选》收录了蔡正仁先生擅演的十五出戏的百余段曲牌,包括《长生殿》《牡丹亭》《琵琶记》《荆钗记》《邯郸梦》《玉簪记》《千忠戮》《雷峰塔》《红梨记》《铁冠图》等经典名剧,以及《蔡文姬》《班昭》《桃花扇》《曲圣魏良辅》等新创剧目。书中,蔡正仁先生对每出剧目的传承、编创以及演唱重难点等进行了阐释,既可清晰地看到其渊源有自,师承有道,同时又更有传薪发展,史料价值弥足珍贵。值得一提的是,在编撰此书时,蔡正仁先生常强调,演唱昆曲需特别注意腔格、咬字以及发声方法等问题,所以书中蔡正仁先生通过一段小视频,亲自示范解说了昆曲演唱的正确方法,相信读者可以从中感知他对昆曲艺术传承的认真、坚持和期许。
《风姿花传》是世阿弥所著的能剧理论书,也是世阿弥留下的21部能乐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作品。此论著以观阿弥的教导为基础,加上世阿弥自身领会的对技艺的理解著述而成。 世阿弥在15世纪初完成此论著。全书共七篇,前三篇是在应永7年(1400年)写成,余下的是在其后20年间写作、改订而成。“幽玄”“模拟(物真似)”“花”这些讲述艺术神髓的说法可以在本书里找到根据。它是最古老的能乐理论书,可以说是日本最古老的戏剧理论。《风姿花传》的内容包括能剧的修行法、心得、演技论、演出论、历史、 能剧的美学等。它既可作为能剧的技艺理论来读,也是日本美学的古典。
本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并获得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本书是两代著作者历经69年对中国民间俗曲曲牌、曲词、曲谱的搜集、整理与研究的成果。以代表性曲牌为章目,考释该曲牌的曲格和词格,再根据国内外现存的所有工尺谱材料,将其考译成线谱,使读者领略到明清以至宋元时期这些曲调的唱腔,终完成具有史料、学术及艺术价值的著作。本书中所涉曲谱是*限度上对宋元明清古代唱法的复原;书后附录的CD光盘,是相关内容的音声资料,弥足珍贵。本出版成果堪称“中国民间俗曲的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非常详尽的梳理考
吴宗锡为评弹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中国评弹管理工作,担任上海评弹团团长等职。本书收录其数十年工作中撰写的评弹理论研究、评弹书目介绍、评弹表演赏析文章,还收录了对评弹艺术家的回忆文章等,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艺术性,对于了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当代曲艺的研究和创新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吴宗锡评弹文集》收录其数十年工作中撰写的评弹理论研究文章,从戏曲的本体规律,中西艺术门类的比较等多个维度,探索了评弹艺术的诸多理论问题,并对《白蛇传》、《描金凤》、《三笑》等评弹书目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对长篇、中篇、短篇、开篇、选曲等评弹表演形式进行了艺术赏析。此外,书中还收录了对蒋月泉、杨振雄、徐丽仙、张鉴庭等众多评弹艺术家的回忆文章。
北方曲艺音乐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多元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传播价值,还因其强大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相当一段时期为颇具影响力的教化工具。本项目作者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整理了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大鼓、河南坠子等五种耳熟能详的北方曲艺音乐,从每个曲种的起源沿革谈起,详尽地剖析了每个曲种的唱腔构成、板式连接规律、旋律特色、节奏特点、流派色彩及润腔技法,揭示了音乐声腔与鼓词、声腔与方言的内在联系,并对每个曲种的伴奏乐器乃至定弦、把位、演奏技巧以及曲种流派的代表性著名演员都作了介绍和理性的分析,让读者了解其传播价值、民俗价值、审美价值等。天津为北方曲艺之乡,本书作者在曲苑辛勤耕耘六十年多年,本项目为其多年经验的汇总,可作为北方曲艺曲种的普及型读物,亦可作为曲艺
板俊荣、张仲樵编著的这本《中国古代民间俗曲曲牌曲词及曲谱考释》对较常用的二十多个民间常用的俗曲如“满江红”、“清江引”、“莲花落”、“挂枝儿”等的名称、内容、演变过程等,做了很好详尽的梳理考辨,对它们与词、曲及其与各种戏曲的关系,一一做了归纳分析。每一个曲调下均附录了一种或数种工尺谱。该书的出版,对戏曲、词曲、民间文学等的研究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李金斗,十三岁开始坐科学习相声,基本功扎实全面,善于将传统相声技巧运用到当代相声的表演中,被观众誉为“集北京相声的清雅、天津相声的火爆、东北相声的粗犷于一身的、具有全面才能的相声演员”。 陈涌泉,出身相声世家,外祖父钟子良、父亲陈子珍均为清门相声的代表人物。能逗善捧,并擅长单口相声,曾创怍、改编、整理并发表过大量相声作品及理论文章。 这本《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过的相声》是从他们演出过的所有节目中精选出来的,分为传统相声、新编相声、化妆相声、单口相声、相声小段以及附录的名家名段等几个部分。 相声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有着令人回味的笑,与时俱进的笑,为了保证每次演出的完美效果,他们们坚持对每一个作品反复修改加工,即所谓的“ 一遍拆洗一遍新”,因此,这本《李金斗、陈涌泉给您说
京剧脸谱200余幅
京剧脸谱200余幅
由钱乃荣编著的《上海老唱片(附光盘1903-1949)(精)》梳理了1903-1949年各家唱片公司在上海发行的600多张唱片,从文化角度切入,以手唱片的内容发掘资料,且兼顾历史,通过分类介绍上海20世纪初到40年代出版的苏滩、滑稽戏、沪剧、越剧、甬剧、评弹、昆曲等曲目内容,将上海海派文艺精华娓娓道来,可视作对上海文艺繁荣时期各类曲艺融合、发展及变迁历史的全面回顾和盛大巡礼,旨在发掘上海老唱片中蕴藏着的独特文化价值。
《相声的有限元》创造性地用有限元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艺术——相声进行了理论研究。全书以上海交通大学相声协会创作、表演过的相声为研究样本,通过梳理、统计、理论建构,总结出了一整套关于相声创作和表演的数值模拟理论,得出了笑果预期总公式,三大判据,搞笑机理,语言加分,三大雕作技术,笑果分析技术等一系列理论成果。《相声的有限元》是扩展的科学理论与革新的中国传统艺术一次有益的结合尝试。《相声的有限元》适合相声从业人员,爱好者,业余演员及作者,在校大学生以及与有限元理论相关的从业人员,研究学者阅读。
暂无
本书是连丽如口述本《评书三国演义》第五部,延续三国故事,主题为赤壁鏖兵。本套书共十本,计划2025年全部出齐。 本书共三十回,从孔融之死起,到横槊赋诗止,包括火烧新野、长坂坡、鲁肃吊孝、舌战群儒、智激孙权、诵赋激瑜、临江会、群英会、蒋干盗书、草船借箭、打黄盖、阚泽下书、庞统献连环等。
本书的重心在于中国古代戏曲观研究。它以中国古代戏曲学文献为依据,以 何谓戏曲 (本质、本源论)和 戏曲何为 (功能、作用论)为焦点,在诗学与戏论两个层面上,梳理中国古代戏曲观的历史变迁,力求描绘出一幅从两汉到晚清的 古代戏曲观 图谱。全书由导论、余论和八个章节构成, 已入选后期资助,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本书亮点: 一、是清代宫廷专门为慈禧皇太后绘制的册页(内府奉旨作画),乃专属慈禧太后的 御赏物 。 二、庚子国变(1900年)至溥仪出宫之间秘密流出,据朱家溍、傅惜华先生回忆,乃齐如山先生庚子年随德国兵进皇宫,于浩劫中幸得。张张美轮美奂的手绘戏画几百幅,均为首次面世,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及收藏价值均难以估量。 三、名曰图书实乃 文物 ,2016年1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微信号:zgxjcbs 网址:www.theatrebook.cn)首次结集限量出品600套。 四、是藏书家、戏剧专家、海外汉学家、重量图书馆愿收藏之物,亦是馈赠高级领导的精美礼物(精美的装帧、进口的纸张、多道手工制作保证了本书的高品质)。 五、本书得到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支持,故定价较低(一函三册 1380.00元),前100名订购者可享受七折优惠。
编入这本书里的作品,都是从参赛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由公安民警自编、自导、自演,也有的由各地公安机关邀请社会专家参与创作和编写,参加演出的演员均为公安机关在编民警和公安现役部队的官兵。这些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艺术地反映了公安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大练兵”、“大接访”等活动的成果,讴歌了公安战线火热的战斗生活,弘扬了公安民警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作品种类齐全,形式多样,既有形式活泼的小品,也有对白精彩的相声;既有轻松活泼的喜剧,也有发人深思的悲剧;既有公安工作的严肃紧张,也有民警生活的喜怒哀乐;既有令人捧腹的滑稽之作,也有催人泪下的感人章节。小品《片儿警的一天》、《百变神探》等一批优秀节目以其较强的思
电影艺术家孙道临和“越剧”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生前留下了成百上千张照片、书信、画作以及珍存的影艺档案,夫妇两人一生历经坎坷。上世纪 30 年代,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各自从北京和浙江嵊州,来到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从青年到暮年,孙道临在上海走上了影坛、王文娟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他们信仰不变、初心不变、勤奋努力,创造了各自事业上的辉煌。六、七十年间夫妇两人从未离开这座城市,他们见证了上海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他们的一生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与这个 、这个时代共命运。此次出版将这些带着时间温度的珍贵资料 公众于世,并记录和展现了中国两位传奇艺术家这一生的工作、生活印迹。 希望本书能够让 多的人了解孙道临先生和王文娟女士,珍视他们的艺术遗产,同时也能够激励 多的年轻艺术家,保持初心,为中华文化的
《走向红氍毹》是关于几代京剧演员的艺术道路的评传合集。论述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艺术不畏艰辛、执着追求的精神与历程,特别是前辈大师、艺术家的奋斗足迹,为后人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了楷模。全书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梨园传奇,主要描述老一辈大师、名家的艺术与人生历程,突出共性中的个性,从不同角度阐释留给当代的启迪;中篇:岁月留痕,寻觅、浓缩艺术家的成就及其闪光点;下篇:艺苑印象,讲述与当代部分老、中、青演员的接触与感受。该书的问世,是对新一代京剧人的激励,也将吸引更多读者了解和走进京剧艺术,值得出版。
本书全面记述了享誉江浙沪的评弹双档张鉴庭、张鉴国昆仲的家庭环境、学艺生涯、艺术成就、坎坷经历以及晚年努力发扬和传承 张调 艺术,坚持为听众演出,直到生命*后一刻的感人事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两位艺术家曲折而辉煌一生。同时,作者采用了访谈、口述、报刊、档案等多种资料,充分深入挖掘,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张氏昆仲精彩的一生,对于了解中国近代评弹历史也有价值。
《曲学讲堂(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文存共3册)》为2013年中国剧协全国青年戏曲音乐家研修班文存,收录了“青音班”研修期间的讲座、讲评及中国青年戏曲音乐家论坛的相关内容及办班期间的所有照片资料。第1卷为讲座卷。由季国平、沈铁梅、陈晓光、尚长荣、何占豪、叶长海、张筠青、安志强、汪人元、李树建、王蒙等10位著名艺术家、理论家的专题讲座。第2卷为讲评卷,由朱绍玉、顾兆琳、万霭端、王文训、刘文田、耿玉卿、高一鸣、徐志远、汝金山、朱维英等10位著名作曲家对学员的音乐作品进行评析。第三卷,“图说青音班”,收入了在“青音班”办班期间所拍摄的照片,是“青音班”弥足珍贵的纪念。